-
山东省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研究近年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探索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为此提供改善建议.方法 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青少年健康数据主题库,通过软件Citrix Workspace进行远程数据分析,其中影响因素筛选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影响因素层次分析采用AISM模型.结果 山东省 16 地市9398 名在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53±0.60)分,阳性检出率为 27.20%,各阳性因子检出率前3 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3.80%、27.10%、22.30%);早餐、奖学金、睡眠时长、学校适应能力为表层因素,期望学历、校园霸凌为根源性因素.结论 近年来,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比往年更高;过高的期望会对心理产生反作用;校园霸凌问题依旧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青少年抑郁患者疏离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疏离感及影响因素.方法:对 142 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系统家庭动力学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疏离感在既往自伤史、校园/网络霸凌史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家庭动力学总分、自我效能感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 =-0.455~-0.270,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既往自伤史(B =-23.788,t =-2.942)、有无校园/网络霸凌史(B =-13.355,t =-2.509)、系统逻辑(B =-2.756,t =-2.846)、疾病观念(B =3.421,t =2.733)与自我效能感(B =-3.282,t =-6.400)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青少年抑郁患者的疏离感比青少年群体更为明显,疏离感程度较高;系统家庭动力学、自我效能感与疏离感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和系统逻辑能负向预测疏离感水平,疾病观念能正向预测疏离感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调查医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0月11日—11月7日选取河北医科大学7 201名大二至大四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IAT)、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医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将IAT评分为20~39分的医学生纳入无网络成瘾组、40~69分纳入疑似成瘾组、70~100分纳入成瘾组.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24.8%(1 788/7 201)的医学生存在网络使用问题(IAT≥40分),其中疑似成瘾者占23.9%(1 721/7 201),成瘾者占0.9%(67/7 201).3组医学生的性别、性格、恋爱情况、家庭教养方式、校园霸凌经历、饮酒、日常体育锻炼、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睡眠质量、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情绪(OR=4.866,95%CI=2.067~3.779)、抑郁情绪(OR=6.038,95%CI=3.278~11.121)、人际关系不良(OR=4.023,95%CI=1.259~3.733)、溺爱型家庭(OR=3.147,95%CI=1.150~8.606)、睡眠质量差(OR=2.168,95%CI=1.259~3.733)、校园霸凌(OR=1.938,95%CI=1.059~3.548)、日常体育锻炼(OR=0.386,95%CI=0.220~0.678)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学生网络使用问题不容忽视,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多维校园霸凌受害量表中文版修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修订多维霸凌受害量表(MBVS)中文版,并检验其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信度、效度和跨性别测量等值性.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4-5月选取贵州省2 279名中小学生;4~6周后选取1 512人重测,获得有效人数1 500名.以奥尔维斯霸凌量表受害者分量表(OBVQ-V)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为效标工具,检验其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58.34%.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4因子模型假设(x2/df=8.64,CFI=0.93,TLI=0.92,RMSEA=0.06),4个维度分别为直接霸凌、间接霸凌、评价霸凌和关系霸凌.MBVS与OBVQ-V、CE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32.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重测信度0.72;量表的跨性别等值假设成立.结论 MBVS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跨性别等值性,可作为中国青少年群体霸凌受害状况的测量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试镜与人工泪液给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20年10月以"癔症性突发视力下降"于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36例患儿,其中男16例,女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镜组与人工泪液给药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都辅以语言暗示.两组治疗的首次有效率采用SPSS 17.0软件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儿童癔症性视力障碍的发病原因,提出诊断要点和防治对策.结果:在辅以语言暗示的前提下,试镜组与人工泪液给药组治疗方案的首次有效率分别为9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病因分析中,学习压力相关的有20例,占55.6%,包括成绩下降、逃避考试、因成绩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训斥,甚至体罚.家庭变故13例,占36.1%,父母离异为主要原因.留守儿童不愿返乡、同学纠纷、校园霸凌以及外伤等为其他原因.结论:试镜加语言暗示比人工泪液加语言暗示更能有效提高癔症性视力障碍的首次治疗有效率.学习压力、家庭变故相关因素为癔症性视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