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盆底肌训练(PFMT)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一线干预措施,但由于盆底肌肉生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13%~53%的患者在初次就诊后无法正确进行PFMT。鉴于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一些其他的运动康复方法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对女性SUI患者运动康复方法进行综述,包括PFMT、核心肌群训练、普拉提、瑜伽、身体活动等,以期医务人员为女性SUI患者制订科学可行的运动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康复训练前先进行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测试(10 MW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以及生理耗能指数(PCI)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及运动效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经治疗2周、8周后,发现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BS[(48.23±8.97)分]以及PCI[(0.234±0.176)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BS[(54.38±6.17)分]、10 MWT[(0.83±0.51)m/s]、FMA-L[(25.6±6.04)分]以及PCI[(0.221±0.135)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连续6周的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连续6周的核心肌群训练,包括悬吊运动训练(每周周2和周5在门诊各训练1次)和居家锻炼。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数字评定量表(NR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治疗2、4、6周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ODI评分和NR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治疗2、4、6周后和随访时的ODI评分和N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和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常规药物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对烧伤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对烧伤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20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双下肢深Ⅱ度或Ⅲ度烧伤后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智能康复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3)岁]和联合康复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9±3)岁]。2组患者均于创面愈合后或散在残余创面面积<5%体表总面积时开始进行红光治疗。红光治疗2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在单纯智能康复组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训练时间均为6周。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定步行能力。训练6周后,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屈曲位单脚站立的平衡稳定性及参与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 χ2检验。 结果:训练前,单纯智能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4.9±2.7)分,与联合康复组的(23.9±2.3)分相近( P>0.05);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9.6±3.9)分,明显高于单纯智能康复组的(27.3±3.8)分( t=-2.28, P<0.05)。联合康复组、单纯智能康复组患者训练6周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6.50、-3.21, P<0.01)。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为(41±7)分,明显高于单纯智能康复组的(36±5)分( t=-2.68, P<0.05);联合康复组、单纯智能康复组患者训练6周后平衡能力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8.72、-8.09, P<0.01)。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步行能力分级较单纯智能康复组明显提高( χ2=-2.14, P<0.05);单纯智能康复组、联合康复组患者训练6周后的步行能力分级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 χ2值分别为-4.94、-5.26, P<0.01)。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13.7±1.2)分,明显高于单纯智能康复组的(7.8±1.4)分( t=22.84, P<0.01)。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下肢屈曲位下可单脚站立保持平衡,日常生活活动不受影响。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烧伤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将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干预方案为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干预方案为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67.59%(25/38)( Z=2.41, P=0.016)。治疗后,两组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大( t=4.73, P < 0.001; t=-10.58, P < 0.001; t=6.42, P < 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大( t=-7.33, P < 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更大( t=3.72, P < 0.001; t=-5.02, P < 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核心肌群的徒手肌力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大( t=3.31, P < 0.001)。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核心肌群肌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积极情绪音乐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积极情绪音乐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3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17例。常规治疗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水中步态训练、帕维尔核心肌群训练、四肢关节松动训练等运动康复训练以及其它相关理疗、吞咽训练等,各项训练每日1次,每个项目30~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综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积极情绪音乐疗法集中训练(由音乐治疗师通过音乐展现的情感来协同引导并调动患者的正面情绪,每日1次,每次6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常规康复训练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和对比。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46.76±11.17)和(44.47±8.91)分]、SDS评分[(47.17±12.55)和(46.23±10.19)分]、BDI评分[(8.29±5.76)和(7.64±5.55)分]及HAMD评分[(12.11±7.65)和(13.23±6.4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SAS、SDS、BDI、HAMD评分[(43.94±8.64)、(41.82±7.66)、(8.11±5.77)和(12.58±6.91)分]较组内治疗前变化不明显( P>0.05);而综合治疗组的SAS、SDS、BDI、HAMD评分[(35.05±5.20)、(31.23±4.75)、(3.35±2.82)和(5.82±4.00)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降低( P<0.05)。 结论:积极情绪音乐疗法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颈部核心肌群锻炼及按摩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改善颈椎曲度变化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颈部核心肌群锻炼及按摩对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发生颈椎曲度变化的作用及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放疗的4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颈椎曲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采用颈部核心肌群锻炼和手法按摩对患者颈椎曲度变化进行治疗干预。应用锥形束CT观察颈椎曲度变化时及干预开始后1、3、5 d的颈椎曲度变化,并记录三维方向的数据。比较颈椎曲度发生变化时及肌群锻炼和手法按摩后的摆位误差,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方向摆位误差的线性关系。结果: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1岁(26~62岁)。干预开始后1、3、5 d颈椎曲度明显好转者分别占5.0%(2例)、50.0%(20例)、97.5%(39例)。以第4颈椎体为匹配标准,发生颈椎曲度变化时和干预开始后1、3、5 d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0.9)mm、(1.2±0.8)mm、(1.3±0.7)mm、(1.3±0.7)mm,头脚方向分别为(2.0±0.7)mm、(1.7± 0.8)mm、(1.8±0.7)mm、(1.9±0.8)mm,前后方向分别为(4.9±0.7)mm、(4.6±0.7)mm、(3.4±0.7)mm、(1.7±0.6)mm。干预开始后3 d和5 d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发生颈椎曲度变化时和干预开始后1 d(均 P<0.01),干预开始后5 d亦低于干预开始后3 d( P<0.01);各时间点左右、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左右与头脚方向间( r=0.049, P=0.540)、左右与前后方向间( r=0.041, P=0.607)、头脚与前后方向间( r=0.003, P=0.931)摆位误差均无相关性。 结论:颈部核心肌群训练及按摩能够改善颈椎曲度变化,提高摆位的重复性,为精准治疗提供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功能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和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平衡、步行、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核心肌群控制训练、放松训练、全身大关节活动训练、姿势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及面部肌肉控制训练等,每周训练3次,每次持续60 min,共训练2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约为1∶2,每组进行15个腹式呼吸,分3组进行,每组结束后休息2 min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日45个腹式呼吸)和吸气肌训练(每组进行10次最大吸气与呼气训练,共3组,每组结束后休息2 min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日训练30次),每周训练5 d,共训练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 Ⅲ)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MT)步行距离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并评估所有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 1%)。 结果:治疗12周时,2组患者的UPDRS Ⅲ、BBS、6MWT、MBI及FEV 1、FVC、FEV 1%[治疗组(25.82±0.62)分、(43.16±0.91)分、(324.54±88.51)m、(62.55±2.79)分及(1.96±0.62)L/s、(2.81±0.59)L、(71.83±9.12)%;对照组(27.33±0.68)分、(41.77±0.61)分、(297.34±90.12)m、(60.14±2.71)分及(1.71±0.53)L/s、(2.69±0.62)L、(69.38±8.89)%]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改善更为显著( 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亦均较组内治疗前进一步改善( P<0.05),治疗组的UPDRS Ⅲ、BBS、6MWT、MBI[(19.22±0.39)分、(46.27±0.82)分、(350.12±87.73)m、(70.29±3.01)分]及FEV 1、FVC和FEV 1% [(2.35±0.64)L/s、(3.17±0.63)L、(75.41±8.29)%]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24.91±0.72)分、( 43.62±0.74)分、(316.62±91.32)m、(65.42±2.92)分及(1.92±0.59)L/s、(2.97±0.59)L、(71.24±9.03)%]改善更为明显( P<0.05),且与组内治疗12周时相比亦有进一步改善。 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呼吸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单桥式运动对相关核心肌群表面肌电活动影响的规律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双、单桥式运动对相关核心肌群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发现其规律和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仪采集患者双、单桥式运动时竖脊肌、腹直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其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RMS)和肌电积分值(integrate electromyography,IEMG)。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 M( Q1,Q3)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相关肌群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双桥运动时健、患侧臀大肌RMS[30.0(21.3,45.5)μV与24.0(14.0,35.8)μV]和IEMG[15.5.(10.0,23.0)μV?s与9.0(5.0,13.0)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07、4.19, P值分别为0.039、<0.001);双桥运动时健、患侧股二头肌RMS[31.0(15.3,70.0)μV与17.0(11.0,28.8)μV]和IEMG[14.5(8.0,26.5)μV?s与7.0(5.0,10.8)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3.44、3.64, P值分别为0.001、<0.001);单桥运动时健、患侧臀大肌RMS[38.5(32.3,46.0)μV与35.0(22.3,43.0)μV]和IEMG[16.5(12.0,22.8)μV?s与12.0(7.0,21.0)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24、2.45, P值分别为0.025、0.014);单桥运动时健、患侧股二头肌RMS[38.0(15.3,70.0)μV与19.0(12.0,35.5)μV]和IEMG[16.0(10.0,27.0)μV?s与6.5(5.0,12.5)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98、4.34, P值分别为0.003、<0.001);患侧双、单桥臀大肌的RMS[24.0(14.0,35.8)μV与35.0(22.3,43.0)μV]和IEMG[9.0(5.0,13.0)μV?s与12.0(7.0,21.0)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24、1.99, P值分别为0.025、0.047)。 结论:双、单桥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核心肌群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对于臀大肌激活程度单桥更优于双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17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每组87例.比较两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膝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患膝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能力(FMA)评分、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包括PA量表评分、NA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膝屈-伸活动度、内旋活动度和外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A量表评分、NA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N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膝关节功能,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