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为更好地开展ALS患者居家照顾提供指导。方法:检索PubMed、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sycnet、CINAHL、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知网中关于ALS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评价标准(2016版)评价文献质量,使用NVivo 11软件通过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提炼出22个完整明确的结果,归纳组合后形成8个新的类别,整合成3个结果,分别为家庭照顾者面临个人的发展受限及家庭的多种困境、经历复杂混乱的情绪体验、渴望获得多元化照护支持。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ALS对其患者家庭照顾者产生的影响,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照顾知识和技能指导,促进积极情绪体验,提供多元化的照护支持,以提升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引导式放松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引导式放松疗法开展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临汾市骨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参考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放松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下降,SF-36评分明显增加,观察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引导式放松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使用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对腰椎功能恢复、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维度舒适化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肺功能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多维度舒适化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分配表法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对策,研究组实施多维度舒适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肺功能、心理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肺功能、心理状态等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与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在完成自我管理、达成结果、一般自我效能、应对问题等水平提升效果较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在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肺总量等肺功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呈逐渐好转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等心理状态,改善趋势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采取多维度舒适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效能及肺功能水平的同时,在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中也起到了积极推动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正念减压联合愉悦因子输入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正念减压联合愉悦因子输入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愉悦因子输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F-36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改良正念减压联合愉悦因子输入式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积极心理,提高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的阻碍和促进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7—12月选取大庆市第三医院的16名情感障碍青少年的父亲或母亲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两方面提炼主题,一是阻碍因素:父母自身因素包括缺少疾病知识、陪伴时间少、情绪控制能力差、沟通方式不当、夫妻关系差,孩子自身因素包括病理因素、性格,环境因素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因素包括治疗费用昂贵、生活压力;二是促进因素:他人支持包括家庭支持、专业人士的帮助,积极应对包括寻找应对策略、转变心态。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这些影响因素,从多方面构建父母参与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管理的方案,让父母积极参与孩子情绪管理,促进情感障碍青少年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优化产后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5—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后随访的15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分别为产后体重管理认知差异(包括知晓重要性并采取积极行为、忽视与回避);体重管理的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自我期望、他人的积极评价与反馈、获益体验,障碍因素包括饮食与运动行为紊乱、躯体症状干扰、角色冲突、负性情绪);渴望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医疗机构的连续性信息支持、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与接纳)。结论:初产妇对产后体重管理的认知相对不足,体重管理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策略,纠正产妇体重管理的认知偏差,充分利用促进因素,积极应对障碍因素,同时重视多种支持的来源,从而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暴露部位烧伤整形患者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及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暴露部位烧伤整形患者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及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暴露部位烧伤整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烧伤整形手段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自我效能及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应付方式及综合健康状况。结果: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忧郁不良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消极应对"回避"和"逃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和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变患者的应对方式,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水平,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及重新树立自信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对胃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对胃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同步放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胃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减轻负性情绪,且能够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同伴参与式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同伴参与式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3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术前常规护理。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前同伴参与式护理。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希望水平和生命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1.24 ± 3.47)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4.21 ± 2.42)分,低于对照组的(39.38 ± 4.65)分和(54.36 ± 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0.175、17.470,均 P<0.05);观察组术后对现实及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14.03 ± 1.65)、(12.87 ± 1.93)、(12.63 ± 2.15)和(38.26 ± 3.78)分,对照组分别为(11.95 ± 2.83)、(10.72 ± 1.85)、(11.04 ± 1.57)和(34.73 ± 3.8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840~5.179,均 P<0.05);观察组术后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15 ± 0.47)、(3.92 ± 0.36)、(4.14 ± 0.42)和(4.17 ± 0.46)分,对照组分别为(3.53 ± 0.43)、(3.22 ± 0.34)、(3.73 ± 0.35)和(3.56 ± 0.4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825~9.103,均 P<0.05)。 结论:同伴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和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优化CAD患者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营养调整、心理疏导及低强度有氧运动等),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每周2次、共6周改良HIIT干预(以85%~90%最大心率强度持续蹬车30 s后间歇30 s为1个循环,每次重复训练15个循环)。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检测2组患者心肺适能、血压水平、血管功能及身体成分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该改良HIIT方案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及最大功率均明显增加( P<0.05),血压水平及身体成分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积极情绪评分明显升高( P<0.05),消极情绪及焦虑评分明显下降( P<0.05),患者对训练的愉悦感较显著。对照组经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干预期间运动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4%)较对照组(88.7%)明显升高( 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结论:改良HIIT是CAD患者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