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指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同指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16例(16指)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7岁。挤压伤6例,绞伤6例,电锯伤及切割伤4例。拇指单纯掌侧软组织缺损7例,掌侧合并侧方软组织缺损6例,指背缺损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7.0 h,平均4.0 h。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3.3 cm×1.8 cm~6.0 cm×2.8 cm。采用大小为3.6 cm×2.1 cm~7.0 cm×3.2 cm的同指指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同时将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与创面内的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12例直接拉拢缝合,4例残留小面积创面行全厚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外观、质地及静态两点辨别觉,对比伤指与健侧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总活动度(TAM)及虎口角。结果:术后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泡,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15例皮瓣顺利成活。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相近,耐磨、耐寒冷。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8~13 mm。伤指TAM为138°±3.9°、健侧为140°±3.4°,伤侧虎口角度为95°±10.3°、健侧为96°±9.2°,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61、1.732, P值均>0.05)。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 结论:同指背侧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可逆行修复拇指多个部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满意,供区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腕横纹皮瓣结合皮神经移植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治疗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 cm×2.5 cm~2.2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2.7 cm~2.5 cm×4.5 cm。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5例,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伴手指血运障碍2例,应用Flow-through皮瓣重建手指血运;4例单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3例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应用桡神经浅支修复5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修复2例。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恢复。指端感觉恢复:5例为S 4,2例为S 3+。指体无萎缩,指骨间关节屈、伸活动自如。供区除遗留线样瘢痕外,腕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影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 结论: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便,横向切取适合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可同时重建血运及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风湿性滑膜炎累及桡神经浅支合并桡神经深支卡压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56岁,因1个月前手部扭伤后出现右手五指伸指困难,伴手掌虎口处感觉减退入院。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口服雷公藤、地塞米松、泼尼松等药物治疗。入院后完善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2 390 U/ml。超声检查显示桡神经主干至桡神经浅支增粗,神经鞘膜内可见低弱回声包块,长约10 cm,较厚处约0.6 cm,低弱回声包块深方可见正常桡神经纤维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低弱回声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桡神经深支于旋后肌入口处卡压,近端及远端桡神经深支增粗,回声减低(见图1~3)。考虑类风湿性滑膜炎累及桡神经,桡神经深支卡压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手术注意事项以及皮瓣供区损伤的控制策略。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手足外科对11例手指离断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患者,急诊采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进行桥接修复相应的缺损组织,完成断指再植。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于腕横纹水平桡掌侧设计皮瓣,以桡动脉掌浅支走行为轴心线,皮瓣宽度不超过2.0 cm,长度2.0~5.0 cm,皮瓣内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分支或桡神经浅支鱼际分支备用。皮瓣内动脉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内携带的神经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神经。术后观察皮瓣及再植指的成活情况,门诊定期随访手指外观、感觉、腕及手指关节功能,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5~36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优良,颜色与受区相近,皮瓣TPD为8~10 mm;除1例出现轻度瘢痕挛缩外,其余再植指体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TPD为8~12 mm。供区仅有线形瘢痕,腕关节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属优10例,良1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血管恒定,易于切取,供区损伤小,为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指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掌合并多指创面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8~77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4 cm~17 cm×12 cm。创面采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9 cm×5 cm~19 cm×13 cm)修复,根据手指创面情况,一期分指,分指皮瓣长宽比为2.0∶1.0~2.5∶1.0。术中将皮瓣携带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桡动静脉端端吻合,将皮瓣携带的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桡神经浅支进行桥接。14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接力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游离躯干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皮瓣外观,供受区瘢痕增生情况,患者对供受区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情况。术后1年,测量皮瓣的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等并发症;1例患者皮瓣血运差、部分坏死,行换药+头部刃厚皮片移植14 d后创面愈合;2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出现轻度青紫,5 d后自行消失。皮瓣供区缝合口、接力皮瓣及皮片均存活良好。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手部正常皮肤基本一致;供受区可见线状瘢痕,患者对术后供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年,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4~6 mm;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为优者18例、良者2例。结论: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次数,改善手部功能和美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臂外侧皮神经及腋动脉变异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笔者在进行尸体上肢解剖操作时,发现一具老年男性标本左上肢前臂外侧皮神经延伸至手背桡侧替代桡神经浅支,桡神经浅支由皮肤支变异为肌肉支,同时合并腋动脉分支变异。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8年9月,我们采用保留桡神经浅支的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2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6.2 cm×3.7 cm~2.8 cm×2.2 cm。结果:22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功能及外观效果满意,两点分辨觉为4~11 mm,平均7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4例。结论: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皮瓣转移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掌侧及指端感觉较为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螺旋式端侧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创伤性神经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螺旋式端侧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创伤性神经瘤(taumatic neuroma,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2月至2020年10月被确诊为TN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TN部位:前臂远端正中神经3例、腕部桡神经浅支1例、前臂远端尺神经2例、尺神经腕背支1例、指总神经1例。尺神经腕背支为医源性损伤,其余为局部挤压伤或者切割伤。手术过程:彻底松解神经后,取同种异体神经一条,两末端修剪成45°角斜面。在神经瘤及其两侧分别做神经束间分离,形成与神经主干呈45°角的隧道,将异体神经依次穿过各隧道,隧道口间断缝合固定,两神经末端分别与受体神经端侧缝合,缝合前切除受体神经对应面的神经外膜。统计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握力及关节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差异,并按Burchiel评级标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术后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21.8个月,按Burchiel评级标准:优良7例,差1例。VAS评分和2-PD分别由术前的(4.8±0.7)分、(8.9±1.8) mm降至术后的(1.8±1.4)分、(5.6±0.9) mm;握力由术前的(17.3±3.4) kg增加至(25.0±4.3) kg,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前术后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螺旋式端侧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TN,既可以保留已恢复的神经功能,又能通过多平面神经端侧接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近期疗效良好,尤其适用于已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健侧颈 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健侧颈 7移位术治疗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对16例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 7移位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将健侧颈 7前股外侧束经游离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患侧上干前股;将健侧颈 7后股的一束纤维,经尺神经手背支游离移植修复患侧肩胛上神经;健侧颈 7后股大部与带血供的患侧尺神经远端缝合。Ⅱ期:患侧尺神经远端移位正中神经远端。 结果:16例患者随访20~45个月,平均32个月。依据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冈上、下肌肌力恢复达M 3及以上8例,M 2 6例,M 0~M 2 2例。肱二头肌肌力M 3及以上11例,M 2 5例。屈腕、屈指肌力M 3及以上9例,M 2~M 1 7例。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达S 3 6例,S 2~S 1 10例。 结论:对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 7移位术,可以充分发挥健侧颈 7的动力储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取掌长肌移植联合多种皮瓣修复多指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取掌长肌移植联合多种皮瓣修复多指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对8例18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缺损大小及类型,急诊采用同侧带掌长肌腱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和取掌长肌移植,手指或手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根据需要可携带桡神经掌皮支;腕部及手背供区直接缝合,手指供区V-Y推进皮瓣直接修复。结果:术后8例18指皮瓣均存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8~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色泽与手指皮肤相近,耐磨性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15指,良2指,可1指。结论:本方法可一次性修复患指创面和肌腱缺损,重建患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且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是目前多指复合组织缺损修复较好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