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937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年龄大于6个月、体重小于35 kg者被纳入右腋下切口组(487例),其余患儿被纳入正中切口组(450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不张、膈膨升、乳糜胸、鸡胸的发生率。结果:右腋下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的手术时间〔(151.1±9.1)min比(151.4±11.3)min〕、体外循环时间〔(55.4±2.0)min比(55.4±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0±1.7)min比(30.2±1.7)min〕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出血量〔(90.5±6.6)mL比(106.8±15.6)mL〕、术后胸腔引流量〔(95.1±12.0)mL比(172.7±15.3)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4±0.9)h比(11.6±1.4)h〕、术后监护时间〔(33.7±5.6)h比(42.4±9.6)h〕、术后住院时间〔(9.1±1.1)d比(11.1±1.2)d〕相比,右腋下切口组均优于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肺不张(7/487比3/450)、膈膨升(4/487比0/450)、乳糜胸(0/487比3/45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鸡胸发生率(0/487比8/450)比较,正中切口组高于右腋下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两组均无一例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与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相比,右腋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具有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卒中的相关性,为术中NIRS监测提供证据。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及经右腋动脉选择性单侧脑灌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93例。NIRS用于术中脑灌注的监测,记录基础值和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最低值。根据术后有无卒中发生分为无卒中组( n=178,92.2%)和卒中组( n=15,7.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差异,并分析最低NIRS值和NIRS变化值[(基础-最低)/基础]与术后卒中发生的关系。 结果:与无卒中组相比,卒中组术前合并心房颤动(6.7%比0.6%, P=0.026)和低血压(26.7%比9.0%, P=0.031)发生比例更高。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卒中组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于无卒中组[(256.1±84.8)h比(217.8±58.4)h, P=0.020]。卒中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9.3±172.8)h比(35.6±45.6)h, P<0.001],气管切开(20.0%比1.1%, P<0.001)、急性肾损伤(73.3%比30.3%, P=0.001)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比例(46.7%比11.8%, P<0.001),以及死亡率(20.0%比5.1%, P=0.022)均高于非卒中组。两组患者术中左侧和右侧基础NIRS、深低温停循环期间最低NIR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卒中组右侧NIRS变化值大于无卒中组(15.2%±15.7%比9.2%±7.0%, P=0.006)。 结论:NIRS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脑氧饱和度监测对控制脑氧供需平衡具有指导价值,相较于最低NIRS值,NIRS变化值与术后卒中更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婴儿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婴儿期起病的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及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小年龄TA患儿的病例特点及IFX单药治疗效果。以“多发性大动脉炎”“婴儿”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70日龄,因反复发热20 d入院。四肢血压增高(右上肢104/90 mmHg,左上肢95/59 mmHg, 右下肢125/80 mmHg, 左下肢152/125 mmHg,1 mmHg=0.133 kPa)。外周血白细胞(22.6×10 9/L)及血小板(858×10 9/L)增高,轻度贫血(血红蛋白 80 g/L),红细胞沉降率(119 mm/1 h)、C反应蛋白(112 mg/L)、血清铁蛋白(598 μg/L)均增高,CT血管成像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不均匀强化,管腔狭窄。冠状动脉彩超声示双侧冠状动脉扩张,管壁增粗毛糙,右冠状动脉中段扩张不均匀,呈串珠样改变。血管超声示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管壁毛糙不均匀增厚,双侧股浅动脉远端多处轻度狭窄,双侧腋动脉管壁毛糙不均匀增厚,双侧颈总动脉管壁毛糙增厚,双侧锁骨下动脉管壁毛糙增厚,管壁结构不清晰。确诊TA后应用IFX单药治疗[5 mg/(kg·次),共13次]后病情缓解,体温及炎性指标恢复正常,血管影像学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患儿未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及感染。随访2年6个月,患儿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均达正常标准。文献检索中文文献1篇,无详细临床资料,英文文献7篇,共7例婴儿期发病的TA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例),炎性指标多增高,最常见受累动脉为腹主动脉(6例),多接受激素治疗。 结论:TA于婴儿期发病罕见,发热可为其主要表现,炎性指标多增高。疾病早期应用IFX单药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 198例经BABA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3例,女935例,年龄9~68岁。良性病变288例,恶性肿瘤910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和术中冰冻病理选择术式,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1年,187例(15.61%)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如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0例(0.8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0.0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2例(12.69%),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舌下神经损伤1例(0.08%),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0.17%),气管损伤2例(0.17%),无食管损伤,乳糜漏5例(0.42%),颈部术区皮肤粘连错位3例(0.25%),皮下出血2例(0.17%),皮肤灼伤 2例(0.17%),血清肿5例(0.42%),颈总动脉破裂1例(0.08%),颈内静脉破裂1例(0.08%),无肿瘤种植,无臂丛神经、副神经和膈神经损伤。结论: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根治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女,71岁,汉族。2021年5月21日因“双下肢浮肿、气憋、乏力10余天,加重2 d”入住舟曲县人民医院内一科。10余天前,患者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气憋、憋闷、喘促、乏力等症状,上坡时气憋明显加重,未给予药物治疗。近2 d来,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门诊就诊。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具体手术情况不详。出院后饮食较差,营养欠佳。3年前发现胆囊泥沙样结石,平时间歇性腹痛。体格检查:结膜略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可见长约8 cm手术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甲床微苍白,双下肢中度浮肿。血细胞分析:白细胞(WBC)2.85×10 9/L,红细胞(RBC)2.25×10 12/L,血红蛋白(Hb)96 g/L,血小板(PLT)87×10 9/L。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为胆囊颈部结石(多发)(见图1A)。入院诊断:胃癌术后,胆囊炎并结石(多发),营养不良性贫血。入院后行CT检查:(1)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积液,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2)胃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B)。经过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经会诊后转入外科,完善术前准备,患者近亲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于2021年5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术。为避免肠管损伤,建立气腹时取脐下1 cm切口,直视下逐层分离进腹并放置10 mm Trocar,成功建立气腹,进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广泛粘连,在右侧腋前线平脐无粘连处置入5 mm Trocar,用电凝钩紧靠腹壁由近及远,从下往上,循序渐进地仔细分离粘连。建立一定空间后,在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处下方2 cm处打孔置入5 mm Trocar,继续分离粘连最终到达肝脏下缘,在剑突下打孔置入10 mm Trocar。成功分离腹腔粘连并建立操作孔后进行胆囊Calot三角解剖(见图1C),仔细辨别胆囊管、左右肝管、胆总管,然后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近端及远端,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后,顺行分离切除胆囊。手术总共用时18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术后1周患者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负压伤口疗法联合局部皮瓣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移植人工血管后窦道愈合不良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8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例67岁男性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入院后血管外科给予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右腋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切除+支架取出术,同时积极抗感染。人工血管旁路术后7 d,患者人工血管表面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诊断为人工血管窦道愈合不良。笔者科室医师联合血管外科医师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人工血管窦道切开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待局部感染控制、创面血运改善后,Ⅱ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血管窦道切除+人工血管部分改道+局部皮瓣推进术。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皮瓣外形良好,创面愈合可。本病例提示确诊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窦道愈合不良后,积极开放感染窦道,采用VSD技术处理肉芽创面,随后对植入的人工血管进行改道,制备新鲜的局部皮瓣覆盖人工血管,创面覆盖新型银离子敷料,可取得较佳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Siewert type II...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据臂丛神经走行的特点,臂丛神经阻滞有多种入路可供选择。近年来,随着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出现了新型入路,即肋锁间隙入路。肋锁间隙内的臂丛神经各束相互聚集,位于腋动脉外侧,解剖变异率低。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所需局麻药容量较少,在上肢手术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文章就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相关解剖、操作技术、局麻药容量和浓度、临床应用优势和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及腋动脉狭窄致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是血管通路建立后因血液分流导致肢体远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同侧肢体出现缺血等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病例为启用左上臂肱动脉-头静脉相吻合的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左侧肢体疼痛,影像检查发现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左腋动脉狭窄,腔内介入治疗开通了流入道动脉的病变后,患者症状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先天性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同期手术治疗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漏斗胸最佳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到2018年5月间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7例先天性CHD合并漏斗胸患儿的资料,男10例,女7例,年龄(4.5±2.7)岁,年龄范围1~12.7岁,体重(14.5±5.2)kg ,体重范围7.5~27.5 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4例,单纯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根据年龄及漏斗胸程度,分别接受游离提拉胸骨、自制胸骨抬举装置、NUSS钢板的治疗,CHD分别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右腋下直切口)或经皮及经心导管封堵治疗。结果:17例患儿均接受同期手术矫治,心内畸形矫治及漏斗胸均矫治成功,住院时间(13.2±4.8)d,住院时间范围为(8~25)d。有2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依据患儿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方案予以同期矫治儿童CHD合并漏斗胸,可避免多次手术、麻醉的风险,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