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手术注意事项以及皮瓣供区损伤的控制策略。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手足外科对11例手指离断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患者,急诊采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进行桥接修复相应的缺损组织,完成断指再植。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于腕横纹水平桡掌侧设计皮瓣,以桡动脉掌浅支走行为轴心线,皮瓣宽度不超过2.0 cm,长度2.0~5.0 cm,皮瓣内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分支或桡神经浅支鱼际分支备用。皮瓣内动脉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内携带的神经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神经。术后观察皮瓣及再植指的成活情况,门诊定期随访手指外观、感觉、腕及手指关节功能,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5~36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优良,颜色与受区相近,皮瓣TPD为8~10 mm;除1例出现轻度瘢痕挛缩外,其余再植指体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TPD为8~12 mm。供区仅有线形瘢痕,腕关节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属优10例,良1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血管恒定,易于切取,供区损伤小,为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指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22年5月,海南中德骨科医院手足外科对收治的17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指骨外露的患者,设计并切取同侧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大小为2.0 cm×2.0 cm~4.5 cm×2.0 cm,受区吻合动脉为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静脉为伴行静脉或皮下浅表静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例皮瓣完全成活,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指体屈、伸功能正常,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TPD)为8~12 mm,平均8 mm;供区除遗留线形瘢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的功能恢复,结果优14例,良1例。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区在同一肢体,手术方便快捷,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更能恢复指体功能,是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我科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术中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采用Flow-through方式分流16例,采用吻合主干动脉分支分流12例,动脉端侧吻合分流8例。其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12例,桡动脉腕掌支皮瓣5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4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例,旋髂浅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各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0 cm~12.5 cm×9.0 cm。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瓣存活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36例采用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穿支皮瓣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软,无瘢痕增生,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31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可以自动调节皮瓣供血、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科应用游离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4例创面污染较轻,急诊行皮瓣修复;5例创面污染重,二期再行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3 cm×2 cm~6 cm×5 cm。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皮瓣外形、色素沉着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9例游离皮瓣均存活,2例因皮瓣面积过大导致皮瓣边缘起水泡,后期均褪皮存活,无血管危象的发生。随访3~11个月,皮瓣外形稍臃肿,质地良好,无色素沉着,与手指皮肤颜色相符,手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 mm,供区隐蔽、美观,功能未受限,均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术,患者满意度高。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9例均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具有皮下脂肪组织少,切取简便,供区方便隐蔽,可携带肌腱、血管及神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皮瓣修复指尖缺损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指尖损伤常常涉及到皮肤、软组织甚至骨骼的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功能和外观。因此,指尖修复既要求恢复功能,也要求兼顾美观,而如何更好地修复指尖缺损创面成为了手外科医生不断探索的一个难题。近些年游离皮瓣在指尖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游离鱼际皮瓣及游离趾瓣等游离皮瓣手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游离皮瓣在指尖修复方面的文献,总结了游离皮瓣在指尖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临床指尖缺损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两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对5例2指软组织缺损,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5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与受区接近。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与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联合修复2指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是一种修复2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皮瓣移植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复杂创面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治疗的23例复杂手外伤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资料,受区均行DSA检查,明确前臂及手的血供情况,包括桡动脉、尺动脉走行及其穿支动脉、掌深弓、掌浅弓、指总动脉及各指动脉的存在与否等。根据DSA结果及血流动态影像,综合评价血管损伤情况和邻近软组织条件,并以此结果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吻合。结果:根据DSA结果制定受区手术入路,术中探查受区吻合血管与DSA检查结果一致。23例双叶皮瓣中穿支血管共干15例,不共干8例(均内增压提供皮瓣血供)。受区血管方式:8例与桡动脉主干吻合,6例与尺动脉主干吻合,5例血流桥接吻合(4例桡动脉、1例尺动脉),2例与尺侧下副动脉吻合,1例与肱动脉分支吻合,1例两块皮瓣分别与桡动脉分支及第3指总动脉吻合。术后2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好转,所有皮瓣均Ⅰ期存活,远端肢(指)体及皮瓣血运无障碍。其中10例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薄整形,术后患者对外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DSA可以清晰显示患侧前臂和手的血管网,发现可能存在的血管损伤,能有效指导皮瓣受区的供血动脉选择,避免肢体二次损伤,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亚急诊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5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亚急诊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25例27个皮瓣,男22例,女3例;年龄16~48岁,平均34.3岁。末节指腹缺损18例,近中节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末节远指间关节背侧皮肤缺损3例,其中合并伸肌腱止点缺损3例,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4例。清创后皮肤缺损面积1.4 cm×2.5 cm~1.8 cm×3.2 cm,指动脉缺损长度1.5~3.4 cm,指神经缺损长度0.6~3.0 cm,伸肌腱缺损长度1.2~2.0 cm,入院后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了解桡动脉浅支走行情况和从桡动脉的起点,入院3~5 d后行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术后随访观察被修复指的外形、皮瓣挛缩情况,两点分辨觉,以及腕部供区的瘢痕,观察腕部、手指的活动情况。结果:术后24例皮瓣顺利存活,供区愈合良好;有1例术后第二天出现动脉危象,经过探查再次吻合血管后好转。有1例术前超声发现血管变异,桡动脉在桡骨茎突近端6 cm发出,术中向近端分离高位切取。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瘢痕不明显,腕部屈伸活动正常。皮瓣的两点分辨觉平均为7.3 mm(6.2~9.3 mm),缝合神经组平均7.4 mm,未缝合神经组平均7.1 mm,皮瓣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7例,良5例,中3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存在血管变异,术前超声及时发现后,亚急诊行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仍然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对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缺损创面的23例患者,应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14例、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9例。皮瓣切取面积2.8 cm×2.0 cm~4.4 cm×2.8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感觉以及皮瓣供区情况。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和2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回流正常,皮瓣顺利存活。除1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外,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并发深部组织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7.3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挛缩,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皮瓣外形好和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术式,灵活选择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与传统足趾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SPBRAF)与传统游离足趾皮瓣(TFTF)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手外科中心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资料,共37例,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按照手术修复方式分别纳入SPBRAF组(22例)与TFTF组(15例),分别运用SPBRAF与TFTF两种皮瓣进行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对比评价两组疗效差异,运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评价指标包括皮瓣成活效果、皮瓣远期恢复情况、供区恢复效果、手指总活动度(TAM)、住院时间和返回原工作时间等,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两组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SPBRAF组优20例,良2例;TFTF组优14例,良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皮瓣色泽、质地、厚度方面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FTF组TPD为5~6 mm,优于SPBRAF组(TPD为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供区质地两组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BRAF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平均为6周),明显优于TFTF组(平均为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指TAM两组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和返回原工作时间方面,SPBRAF组平均为8 d和17周,明显短于TFTF组的12 d和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PBRAF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效果理想,与TFTF相比,虽然皮瓣的感觉和外形方面仍有不及,但是在供区恢复、患者对供区满意度和减少住院时间、返回原工作时间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为修复手指创面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