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使用OBS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40.3±11.6)岁;手术采用改良Judet入路9例,微创入路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0, 4.0)d。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简易版上肢功能评分(quickDASH)对术后疗效评价进行量化。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30.1±12.0)个月随访。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6.3±32.0)min,术中出血量为(178.3±50.3)mL。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00%(23/23),骨折愈合时间为4.0(3.0, 4.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治愈,无其他不良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1.7±3.0)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为(10.4±3.6)分,优良率91.3%(21/23)。结论:采用OBS治疗肩胛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固定组合灵活多变,更加个性化,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提供新选择。方法: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共16例,其中女12例、男4例;年龄(75.2±9.6)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例,摔伤14例;左侧10例,右侧6例;骨折分型为Vancouver B1型13例,Vancouver C型3例。术前常规进行股骨全长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数据进行造模并模拟复位,将模拟复位后的股骨全长模型进行3D打印,并于术前1 d在模型上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预弯、塑形、组配。手术中完成骨折复位及初步固定后,将术前预先塑形的桥接内固定系统置于股骨外侧结合螺钉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患者每日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每月复查患肢骨折部位X线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结果: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8±2.3)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1.3)个月。骨折愈合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87.9±6.7)分,优良率93%。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钉板系统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45例,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19例(桥接组),男13例、女6例,年龄(38.3±11.9)岁(范围21~72岁);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锁定钉板系统固定26例(锁定钉板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1.2±14.7)岁(范围20~79岁)。术后定期随访,每4周记录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4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2±4.7)个月(范围10~3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桥接组手术时间为(68.1±12.5) min,大于锁定钉板组的(56.3±11.6) min( t=3.32, P=0.002);桥接组与锁定钉板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6±20.2) ml、(104.2±14.1) 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8.4±16.2) ml、(73.1±14.9) ml,住院时间分别为(9.7±2.3) d、(9.4±1.9) 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65, P=0.107; t=1.00, P=0.323; t=0.57, P=0.573)。桥接组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5.3±4.3)周,锁定钉板组为(15.9±3.9)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 P=0.638)。术后4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18.1±3.9)分、MEPS为(55.4±6.8)分,均低于锁定钉板组( P<0.05);术后8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26.2±4.3)分、MEPS为(70.9±6.5)分,均低于锁定钉板组( P<0.05);术后12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33.6±1.0)分、MEPS为(91.0±3.7)分,优良率达100%,与锁定钉板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根据骨折形态进行个性化多维固定,至术后12周可达到与锁定钉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时间略长,并可能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的16例儿童干骺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为8~14岁,平均11.0岁。骨折部位:肱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3例,胫骨远端6例;骨折按Salter-Harris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5.3 d。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6例儿童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均为优;6例股骨远端骨折或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Bair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断钉、断棒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干骺端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儿童干骺端骨折的一种可选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OBS)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应用OBS治疗的64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4.3岁;骨折类型: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的患者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0 d,平均13.6 d;根据骨折术后愈合时间、皮肤软组织缺损覆盖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康复情况评估疗效。结果:64例患者术后获12~50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术后3~8个月骨折端开始有明显的骨痂形成,术后9~18个月已达骨性愈合,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皮肤缺损患者在行固定术后3~6周达完全愈合,皮肤完全覆盖骨面。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优28例,良30例,中6例,优良率90.6%。结论:OBS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粉碎性、多段性等复杂胫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钢板固定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1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rtho-Bridge system,OBS)与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锁定附着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ocking attachment plate,LCP+LAP)固定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1型骨折的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制作人体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1型骨折,包括简单骨折模型和粉碎骨折模型,各12根。分别采用OBS和LCP+LAP固定简单骨折模型和粉碎骨折模型,即OBS固定简单骨折、LCP+LAP固定简单骨折、OBS固定粉碎骨折、LCP+LAP固定粉碎骨折,各6根。分别对四组模型进行轴向压缩与扭转试验,收集轴向压缩时模型的刚度和扭转试验时模型的扭转角度;再进行轴向压缩破坏试验,收集终极破坏试验的垂直载荷。比较OBS和LCP+LAP固定简单和粉碎骨折时的轴向刚度、扭转角度及轴向破坏载荷。结果:固定简单骨折的测试中,OBS组轴向刚度[(868.87±157.14) N]与LCP+LAP组[(904.53±44.76) 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35, P=0.522),而LCP+LAP组扭转角(7.17°±0.52°)高于OBS组(5.45°±0.44°)( t=5.616, P<0.001)。固定粉碎骨折时,OBS组轴向刚度[(145.33±10.34) N]高于LCP+LAP组[(84.15±8.94) N]( t=10.961, P<0.001),LCP+LAP组扭转角(7.75°±1.17°)高于OBS组(5.23°±0.31°)( t=4.652, P=0.001)。粉碎骨折终极破坏试验显示破坏OBS固定的垂直载荷[(4 967.49±132.88) N]高于LCP+LAP组[(3 967.41±145.16) N]( t=12.447, P<0.001);LCP+LAP组出现骨折端接触皮质的破坏,而OBS组除出现骨折接触皮质的破坏外,还出现近端固定螺钉周围骨折。 结论:OBS在固定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1型简单骨折时,其抗轴向压缩与LCP+LAP组相似,但抗扭转更好;固定粉碎骨折时,OBS的抗轴向压缩和抗扭转均优于LCP+LAP组;OBS固定时应力分散,能更好地避免早期功能锻炼时内固定失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应用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16例,年龄62~87岁,平均72.6岁。单纯股骨远端骨折15例,AO分型A1型1例、A2型2例、A3型5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9例,均为RorabeckⅡ型。术后指导患者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股胫角与股骨角,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膝功能。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4~115 min,平均96.6 min;术中出血量150~335 ml,平均为240 ml;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3.6个月;除1例一期植骨过少发生骨不连需要二次植骨外,其余2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6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92.2°±10.2°、98.6°±13.3°、106.4°±13.7°、115.7°±15.3°,伸直角度分别为-4.7°±4.1°、-1.2°±4.2°、0.7°±4.5°、1.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03、12.68, P<0.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及伸直角度均大于术后1、3、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股胫角分别为171.2°±2.4°、170.7°±3.2°,股骨角分别为80.3°±1.7°、79.6°±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分别为(71.5±7.5)分、(74.6±9.3)分、(78.9±10.4)分、(84.7±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17, P<0.001);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大于术后1、3、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优1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8%(21/24)。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断裂或固定失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不稳定。末次随访时单纯股骨远端骨折组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组屈曲角度、HSS评分分别为108.9°±15.7°和126.8°±3.7°、(80.2±8.8)分和(92.2±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2、4.52, P<0.05)。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清创后愈合;1例出现骨不连,取髂骨植骨后愈合。 结论:采用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尤其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应用中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0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为65~84岁,平均73.6岁。均因股骨颈骨折而行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6例,全髋关节置换4例。初次行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骨折9例,翻修术后发生骨折1例。关节置换至本次骨折手术时间为1.5~4.0年,平均2.5年。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5~114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20 mL,平均145 mL。10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 [ 4] 评定疗效:优7例,良2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感染、假体松动、骨折及假体移位等并发症。 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ridge-link type combined fixation system,BCFS)治疗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8-06-2021-05采用BCFS治疗的14例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每1~2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和体格检查,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3.9个月.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胫骨干肥大性骨折不愈合1例、感染1例、膝关节僵硬1例,胫骨干肥大性骨折不愈合和术后感染患者需行二次手术治疗.除2例因术后并发症需行二次手术外,其余12例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80~116 d,平均90.9 d;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2.5周;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20~40周,平均25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0~3分,平均1.1分;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膝关节活动度105°~135°,平均121.8°;HSS膝关节评分90~96分,平均93.4分.结论 应用BCFS治疗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确切,手术更加简便、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病人97例,其中42例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钢板组),55例实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桥接组),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钢板组和桥接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37± 19.31)分钟和(77.83±15.32)分钟,术中出血分别为(425.37±47.56)ml 和(398.72±43.29)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23.42±19.87)ml和(106.39±14.20)ml,住院时间分别为(19.31±4.26)天和(16.24±3.7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桥接组和钢板组的髋关节ROM分别为(132.31±15.47)°和(125.35±17.11)°、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139.68 ±16.69)°和(131.49±1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42±0.87)个月和(6.28±1.07)个月,Harris 评分分别为(83.49±9.31)分和(77.57±6.39)分,HSS评分分别为(85.35±6.90)分和(80.32±7.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锁定加压钢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更快,术后功能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