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TOF-MS分析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物质成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仪-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化学成分,探讨酒煎法对该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HALO 90A C18色谱柱(2.1 mm × 100 mm,2.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溶液(B)作为流动相体系,以0.3 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根据化合物精确分子量、质荷比、质谱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在线数据库与相关文献报道,通过Aglilent Mass 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软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95种化学成分.结论 该研究较为全面的总结了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中的化学成分与物质分类,发现酒煎法可丰富该方有效成分并减少潜在毒性成分,为进一步探究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化学计量学和指纹图谱的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辽宁岫岩产北五味子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柱温30 ℃,流速1 mL/min,流动相采用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对10批辽宁岫岩五味子基地生产的北五味子建立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建立了岫岩产北五味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70~0.999,共标定了 29个共有峰,指认了 14个成分;HCA分析10批北五味子可分为2类;PCA共得到6个主要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5%;OPLS-DA表明五味子甲素、戈米辛G、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乙等11个成分可能是影响北五味子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结论 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N糖图谱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的联合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联用脉冲安培检测器(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or,PAD)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N糖图谱方法进行多实验室联合验证.方法 将rhEPO供试品用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超滤置换缓冲体系,调整浓度至2mg/mL,用糖苷酶F酶切后,经乙醇沉淀,取上清冷冻干燥,获得rhEPO游离N糖.色谱条件:分析柱为Dionex CarboPac PA200,保护柱为Dionex CarboPac PA200;流动相A为5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动相B为20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动相C为250 mmol/L乙酸钠溶液;进样体积为25 μL;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0 ℃;梯度洗脱;使用仪器自带分析软件进行峰簇最高峰保留时间和峰簇面积百分比积分.选择3家实验室(L1~L3)进行方法的联合验证,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稳定性.结果 rhEPO N糖各峰簇清晰可见;3个实验室不同浓度供试品各峰簇面积百分比均在84%~116%之间,方法准确度良好;各峰簇最高峰保留时间RSD均<5%,面积百分比RSD均<10%,方法重现性良好;蛋白浓度在1.0~3.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8;LOD约为0.10 mg/mL,LOQ约为0.32 mg/mL;在2~8 ℃下存放48 h,稳定性良好.结论 建立了 rhEPO N糖图谱IC法,联合验证指标良好,为rhEPO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PLC法测定僵蚕5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及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僵蚕药材中5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来源僵蚕药材中上述成分的差异性,为僵蚕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月旭AQ-C18(250 mm × 4.6 mm,5 μm)色谱柱;以纯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6 ℃;进样量为20 μL.以21批不同来源的僵蚕药材为样品,测定上述5种成分含量,并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21批不同来源的僵蚕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鸟苷及腺嘌呤分别在 1~32μg/mL(r=1.000 0)、0.3~9.6 μg/mL(r=0.999 9)、2~64 μg/mL(r=0.999 9)、5~160 μg/mL(r=0.999 8)、5~160 μg/mL(r=0.999 9)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3.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101.73%,RSD<3.00%.不同来源僵蚕之间5个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聚类分析,21批样品共聚为3类,产地样品即S1、S4、S5、S7、S8、S9聚类第Ⅰ类,市场样品聚为第Ⅱ类,产地样品S2、S3、S6聚为第Ⅲ类.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僵蚕药材中上述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同一产区僵蚕质量较为稳定,含量较高,市场僵蚕来源复杂,含量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白术漂制工艺的合理制定及炮制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 以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的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 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各漂12、24、48 h,漂洗温度均为2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化学成分,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30%B;5~14 min,30%~60%B;14~23 min,60%~70%B;23~31 min,70%~95%B;31~32 min,95%~5%B;32~35 min,5%B),柱温 40 ℃,进样量 2 μL,流速 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质谱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对照品、chemicalbook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质谱数据通过MarkerView1.2软件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异化合物,分析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漂制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 从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中共鉴别出55个化学成分,包含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在内的40个共有成分.其中,从白术生品、第1~5阶段漂制品中分别鉴别出了 53、47、49、49、44、46个成分.与白术生品比较,漂制过程中新增了 vitexin和dihydrosyrindine 2个成分,未检测到聚-L-组氨酸、尿苷等 9 个成分,而 9-hydroxy-7-oxo-7H-furo[3,2-g]chromen-4-ylβ-D-glucopyranoside、4-octylbenzoic acid 等 4个成分在漂制过程中呈消失-出现的变化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1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白术内酯Ⅰ、Ⅱ、Ⅲ这3个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漂制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是生品中为最低,第3阶段漂制品中为最高.结论 漂制辅料(清水和米泔水)和漂制时间是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产生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漂白术饮片若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为指标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则白术合理的漂制工艺为:白术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漂12 h.该实验可为樟帮特色米泔水漂白术炮制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UPLC-Q-Orbitrap-HRMS技术的葛根-丹参药对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HRMS)技术分别对以水和50%甲醇溶液为溶剂提取的葛根-丹参药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 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8 色谱柱(150 mm×2.1 mm,1.9 μm),以 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 从水提和50%甲醇醇提样品溶液中均鉴定出104个化合物,其中103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各有1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水提样品中的刺槐苷与50%甲醇醇提样品中的降丹参酮(或其同分异构体).共鉴定出的105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成分36个、苯丙素类成分20个、萜类成分24个和其他类成分25个.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Q-Orbitrap-HRMS技术对葛根-丹参药对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可为葛根-丹参药对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液内两种胆汁酸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定量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液样本内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验证CA和CDCA作为PCa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明确两者诊断性能.方法 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男性PCa患者20例纳入实验组,另外11例男性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其血液样本,将收集血液样本离心取其上清液,加入待测内标物质,使用梯度洗脱对CA、CDCA进行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检测血液中CA、CDCA含量,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物质CA、CDCA诊断模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PCa组血液样本中CA含量分别为 0.302、0.287、0.215、0.187、0.190、0.185、0.180、0.166、0.174、0.158、0.155、0.144、0.140、0.120、0.125、0.135、0.110、0.124、0.129、0.115 ng/ml,健康对照组 CA 含量分别为 0.169、0.170、0.153、0.142、0.122、0.144、0.082、0.085、0.074、0.055、0.032 ng/ml,前者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血液样本中CDCA含量分别为1.770、1.612、1.508、1.235、1.339、0.650、0.662、0.942、0.752、0.750、0.760、0.555、0.507、0.523、0.421、0.333、0.345、0.378、0.329、0.225 ng/ml,健康对照组 CDCA 含量分别为 0.525、0.431、0.345、0.304、0.299、0.235、0.230、0.205、0.195、0.185、0.190 ng/ml,前者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CA实验数据绘制ROC曲线,此时曲线下面积(AUC)=0.761,截断值为0.085,检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45.45%,约登指数为0.455;使用CDCA实验数据绘制ROC曲线,此时AUC=0.902,截断值为0.304,检测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72.73%,约登指数为0.677.结论 PCa组患者血液中CA与CDC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灵敏度,因此血液中的CA与CDCA可作为诊断PC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PCa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液中CDCA含量均高于CA,且具有更高的特异度,CDCA作为PC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诊断性能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玉屏风散加味方化学成分鉴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鉴定玉屏风散加味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以Waters BEH C18为色谱柱,乙腈(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为m/z50~1 500,喷雾电压为2kV(正离子模式)、1.5kV(负离子模式).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玉屏风散加味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建立数据库;结合上述成分数据库、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的色谱、质谱信息对该方成分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玉屏风散加味方中共鉴定出114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31个)、苯丙素类(39个)、皂苷类(5个)、萜类(8个)、色原酮类(3个)、姜辣素类(3个)等;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最终确定了 8个成分,分别为木兰花碱、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木犀草素、芒柄花素;主要涉及糖基断裂、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糖基丢失、中性分子丢失等裂解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长春西汀注射液杂质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优化长春西汀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其杂质谱,明确杂质来源及其与生产工艺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CE Excel C18柱(4.6mm×250 mm,5 μm),以乙腈-0.2 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80 nm,测定7家企业生产的79批次长春西汀注射液中有关物质,采用UHPLC-Q-TOF对最大未知杂质结构进行推测,结合酸、碱、氧化、高温和氧化破坏试验及工艺分析和模拟灭菌工艺,确定检出杂质,归属杂质来源.结果 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可对长春西汀杂质A、B、C、D、F及长春胺、苯甲醛和糠醛等8个已知杂质进行有效分离和测定.7家企业生产的长春西汀注射液均检出3~6种已知杂质和1~3种未知杂质,杂质A是最大已知杂质,结果中位数为0.22%~0.31%,最大未知杂质为长春西汀结构类似物,结果中位数为0.034%~0.082%,杂质总量结果中位数为0.53%~0.73%.不同厂家的杂质谱不尽相同.结论 本法适用于长春西汀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和质量控制,工艺处方分析结果表明,糠醛和苯甲醛为辅料维生素C和苯甲醇氧化降解引入的杂质,杂质A、B、C、D、F和长春胺为工艺杂质,其中杂质A、F也是降解杂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酸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建立叶酸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Besil C18-B(4.6 mm×250 mm,3.5 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叶酸与6个已知杂质均能良好分离.3批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已知杂质、其他最大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叶酸片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