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氯酚联用庆大霉素对粪肠球临床菌株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11株粪肠球菌临床菌株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硫氯酚及庆大霉素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硫氯酚与庆大霉素的联用效果;最后,选取亚抑菌浓度的硫氯酚及与庆大霉素分别单独及联合处理48 h后观察其持续抗菌效果。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中两两比较采用Tukey或Dunnett检验。结果:硫氯酚对粪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4 mg/L和4~8 mg/L。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313~0.375。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48 h能持续抑制粪肠球菌的增殖( P<0.01)。硫氯酚能协同庆大霉素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分散24 h已形成的生物膜( P<0.05)。 结论: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可持续48 h以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ycosin-Ⅰ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及联合药敏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lycosin-Ⅰ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及体外联合8种常用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本研究遵循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1年9至11月临床分离的MRSA 1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lycosin-Ⅰ体外抗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动力学试验;采用微量肉汤棋盘式稀释法检测lycosin-Ⅰ与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共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lycosin-Ⅰ体外抗MRSA的MIC范围为4~8 mg/L,MIC 50和MIC 90分别为4和8 mg/L;MBC范围为4~8 mg/L,其比值MBC/MIC为1~2;杀菌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lycosin-Ⅰ浓度为1/2 MIC或MIC时,MRSA临床分离株和标准菌株均在短时间存活菌数下降而后出现恢复繁殖的现象,而浓度为2 MIC或4 MIC时存活细菌载量则呈现逐渐减少直至杀灭的趋势。lycosin-Ⅰ与庆大霉素体外联用时以协同作用为主而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此外,lycosin-Ⅰ与抗菌药物体外联用后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MIC 50和MIC 90。 结论:lycosin-Ⅰ在体外对MRSA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且杀菌快速、彻底,同时与其他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抗MRSA时,能起到协同或相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碳青霉烯类联合黏菌素对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对19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估黏菌素分别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19株菌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6.3%和31.6%;黏菌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美罗培南/黏菌素与亚胺培南/黏菌素组合各对1株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碳青霉烯类与黏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作为此类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潜在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香芹酚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香芹酚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与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联用效果.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10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香芹酚的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生长曲线法检测香芹酚对CRKP生长能力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香芹酚对CRKP生物膜形成能力影响,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MBIC)和最低清除生物膜浓度(MBEC);采用微量棋盘法测定联合抗生物被膜分数(FBICs).结果:香芹酚对2株CRKP的MIC和MBC分别为156和313 μg·mL-1,香芹酚的MBIC和MBEC分别为313和1250 μg·mL-1,明显降低CRKP1的生长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FBIC分别为0.31和0.37.结论:香芹酚可以抑制CRKP生长和生物膜的生成,与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有协同抑制CRKP生物膜作用,为治疗CRKP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依维莫司单独与联合唑类药物对耐药念珠菌体外敏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依维莫司单独及联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氟康唑对耐药念珠菌及耳念珠菌的体外作用.方法 于2022年3-6月,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M27-A3微量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技术研究依维莫司联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及氟康唑对耐药念珠菌及耳念珠菌的体外治疗作用.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来确定协同效应.结果 依维莫司单药治疗22株耐药念珠菌及10株耳念珠菌的MIC为0.250~4.000 mg/L、1.000 mg/L,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康唑单独使用对22株耐药念珠菌MIC范围分别为0.125~4.000 mg/L、<0.125~2.000 mg/L、0.063~2.000 mg/L、1.000~64.000 mg/L,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单独使用对10株耳念珠菌MIC范围分别为0.500~2.000 mg/L、0.125~8.000 mg/L、0.125~1.000 mg/L.当依维莫司与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康唑联合使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协同作用分别是9株(40.90%)、4株(18.18%)、8株(36.36%)、9株(40.90%).当依维莫司联合唑类作用于耳念珠菌,未发现任何拮抗作用.结论 依维莫司单独使用对耐药念珠菌及耳念珠菌菌株具有明显抗真菌作用,同时依维莫司联合唑类作用于耐药念珠菌时,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且没有拮抗作用,其进一步提升其抗耐药念珠及耳念珠菌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氟西汀单独使用及联用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氟西汀单独使用及联用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白念珠菌标准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白念珠菌耐药株进行实验,分别制备相应菌株的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XTT减低法检测氟西汀对白念珠菌的作用,改良时间-杀菌曲线测定氟西汀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药效学性能,扫描电镜观察氟西汀处理后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变化,棋盘稀释法检测氟西汀与氟康唑联用对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的影响.结果 氟西汀对 3 种生物膜状态的白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生物膜状态白念株菌标准株和氟康唑耐药株 50%活性的最低药物浓度(sessil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SMIC50)为 32 μg/mL,对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临床株的SMIC50 为 64 μg/mL.改良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在氟西汀浓度为 1×SMIC50和 2×SMIC50时,3 种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氟西汀处理后白念珠菌生物膜较无药物处理时菌丝数量减少,形态发生皱缩.棋盘稀释法显示氟西汀与氟康唑联用时对生物膜状态的白念珠菌标准株表现出协同作用,对其余两种菌株表现出无关或拮抗作用.结论 氟西汀单独使用对不同种类生物膜状态的白念珠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联用氟康唑对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标准株有协同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究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于宜春市人民医院收集临床分离的 8 株CRKP,体外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西环素和左氧氟沙星对 8 株CRKP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棋盘稀释法判断两药联用的抑菌效果,时间-杀菌曲线法进一步评价两药联合的杀菌作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生物膜法测定两药联用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和消除作用.体内利用鼻腔滴注CRKP菌液建立小鼠肺部急性感染模型,记录小鼠精神状态及肺部组织荷菌量、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L)-6 的水平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等指标评估,分析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CRKP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多西环素对 8 株CRKP的MIC 为 4~256 ug·mL-1,左氧氟沙星对 8 株CRKP的MIC为16~256 ug·mL-1.棋盘法显示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8 株CRKP具有80%的协同或相加作用;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CRKP2 和CRKP7 作用24h后使细菌数较初始细菌数降低≥2 lg CFU·mL-1,呈现抑菌或杀菌作用;结晶紫染色法结果表明,多西环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CRKP生物膜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肺部组织荷菌量及CRP,IL-6 水平显著降低(P<0.001);HE染色结果表明,给药组较模型组肺泡结构清晰,炎性细胞减少,充血面积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体外实验表明,多西环素联用左氧氟沙星对CRKP具有协同抗菌或杀菌作用,体内实验表明多西环素联用左氧氟沙星可降低炎性指标,有效治疗肺组织细菌感染,有较好的体内抗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灯台叶总碱与氟康唑联用对耐药白念珠菌株CA23的协同抑菌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灯台叶总碱与氟康唑联用对耐药白念珠菌CA23 毒力因子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微量稀释法、棋盘法及时间-杀菌曲线测定灯台叶总碱与氟康唑联用效果;荧光探针测定菌株外排泵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菌丝诱导培养基中菌株形态转换,RT-qPCR法检测菌丝相关基因表达,添加外源性cAMP验证;卵黄琼脂平板法检测菌株胞外磷脂酶活性.结果 灯台叶总碱与氟康唑对耐药白念珠菌具有较强的协同抑菌作用;联用处理并不能显著抑制菌株的外排功能,与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一致;两药联用可以抑制在SD和Spider诱导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且下调菌丝相关基因CYR1、ALS3、RAS1、BCR1、ALS2、TPK2 表达,添加外源性cAMP后,能恢复部分药物联用引起的菌株形态变化;两药联用能抑制胞外磷脂酶活性,且对灯台叶总碱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灯台叶总碱与氟康唑联用对氟康唑耐药株表现为协同抑菌作用,其机制与调节Ras1-cAMP-PKA信号通路抑制菌丝生长,并降低胞外磷脂酶活性从而影响耐药白念珠菌毒力因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YTO9/PI染色观察匹莫齐特对生物膜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CCK-8试剂盒检测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模型,检测匹莫齐特的体内抗菌活性及毒性.结果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菌活性,其MIC为8~16 μg/mL,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匹莫齐特与多西环素联合,体外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体内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细菌载量,使活菌量从(8.25±0.13)对数值CFU/脓肿减少到(3.31±0.81)对数值CFU/脓肿(q=3.74,P<0.05);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极低,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64 μg/mL.结论 匹莫齐特毒性低且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精神病患者合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感染的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鸡矢藤醇提物联合抗生素对MRSA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讨鸡矢藤醇提物及其与临床常用5种抗生素(多黏菌数B、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鸡矢藤醇提物单药对MRSA临床株、MRSA标准菌株ATCC43300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抑菌作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鸡矢藤醇提物及5种抗生素对MRSA临床株、ATCC43300以及ATCC25923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鸡矢藤醇提物与临床常用5种抗生素的协同抗菌作用.结果 鸡矢藤醇提物对ATCC25923和ATCC43300的MIC均为125.0 mg/mL,MBC均为500.0 mg/mL,对MRSA临床分离株的MIC为62.5~250.0 mg/mL,MBC为250.0~500.0 mg/mL;鸡矢藤醇提物与庆大霉素(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0.375)联用对ATCC43300表现出协同效果,联用左氧氟沙星(FIC=0.625)、氨苄青霉素(FIC=0.531)和万古霉素(FIC=0.531)对ATCC43300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多黏菌数B联用对ATCC43300呈无关作用;另外,鸡矢藤醇提物联用多黏菌数B(FIC=0.625)、氨苄青霉素(FIC=1.0)、左氧氟沙星(FIC=0.531)和庆大霉素(FIC=0.75)对MRSA临床菌株均呈相加作用,而与万古霉素联用对MRSA临床菌株呈无关作用,且联合左氧氟沙星(FIC=1.0)、庆大霉素(FIC=0.625)和万古霉素(FIC=0.516)对ATCC25923 均表现出相加作用.结论 鸡矢藤醇提物对MRSA临床株、标准菌株ATCC43300以及ATCC25923均具有较显著的抑菌效果;鸡矢藤醇提物联合临床常用5种抗生素对MRSA临床株、ATCC43300以及ATCC25923均表现出一定的联合用药有效性,表明鸡矢藤醇提物的天然抗菌成分可能为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问题开辟新的领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