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用于心房颤动消融术后监测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患者男性,70 岁,因阵发性心悸 7 年余入院.诊断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第 2 日植入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术后反复心悸、头晕,程控提示停搏 106 次,最长停搏 7s,考虑窦房结功能障碍难以逆转,予以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其后复诊未再发停搏,房颤负荷逐渐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心律失常算法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的心律失常算法识别准确性和植入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非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连续入选自2014年6月19日至2017年4月18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军人中心医院植入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的患者,评价植入该心电监测器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出血、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律失常事件报告率、心律失常识别算法准确性和植入患者的临床获益.临床获益的评价结果包括:有基于植入目的发现并改变临床治疗以及没有基于植入目的发现但有其他重要意义的发现并改变了临床治疗.植入适应证分别为:不明原因晕厥35例、不明原因卒中13例、心房颤动(房颤)管理5例及心悸7例.结果 共入选60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30~89(65±13)岁,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6(30, 1 072)d.全部患者临床植入操作安全,未发生并发症.心动过速事件和心动过缓事件算法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6%(620/723)和82%(2 369/2 876);心脏停搏事件算法识别准确准确率为30%(411/1 380);在不明原因卒中、晕厥和房颤管理患者房颤算法识别的准确率分别为17%(5/30)、60%(1 569/2 632)和69%(172/251).15%(9/60)植入患者获得了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并改变了临床治疗,其中5%(3/60)的患者获得了基于植入目的发现.结论 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临床植入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算法识别准确率较高,心脏停搏和房颤的算法识别准确率尚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与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诊治低龄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5岁男童18 kg,主因“近1年内反复晕厥3次”入院,心电图可见QTc延长,具有猝死高危家族史,基因检查提示KCNQ1杂合突变.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1型.予普萘洛尔足量口服并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记录到晕厥时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继之窦性停搏,经左侧腋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并依据记录到的数据设定ICD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在晕厥门诊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 Reveal LINQTM)在晕厥门诊中对心律失常引起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晕厥门诊就诊的心源性晕厥待查患者46例,其中植入ICM的患者15例,植入后通过自动记录和事件激活两种方式规律随访,分析患者再次发生晕厥、检出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 植入ICM者较未植入ICM者就诊次数减少,检查次数减少,平均检查花费降低(P<0.05).植入ICM者随访期间共检出心律失常1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5例,其中心脏停搏3例;快速型心律失常7例,其中房颤伴长间歇1例.结论 ICM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病因诊断和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用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诊断不明原因晕厥反复发作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15岁.因"近4个月晕厥反复发作数次"入院.患者于2015年5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因运动后突发胸闷、气喘,随即晕倒,晕倒时意识丧失,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一两分钟后清醒,醒后仍感胸闷、气喘,不敢活动,遂就诊于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Ⅱ、aVL、V1~V5导联ST段压低0.05 mV,伴T波双向或低平.就诊期间与人发生争吵再次出现晕厥,伴有抽搐,持续几分钟后缓解,后又反复发作2次,清醒后一直感觉胸闷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对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检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ICM)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识别准确性及检出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11日至2017年9月1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军人中心医院植入新一代ICM Reveal LINQ的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植入指征:6个月内发生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评估确定为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或TIA;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测及至少24小时Holter检查除外房颤病史.结果:连续入选23例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8±9)岁(46~83岁),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新一代ICM Reveal LINQ,无明显并发症.中位随访369(17~944)天期间,未出现电池耗竭,4例患者的ICM被取出;ICM共检出房颤事件293次,经人工校对核实的房颤事件62次,ICM对房颤的识别正确率为21.2%.随访期间房颤检出率为21.7%(5/23),随访1年、1.5年、2年、2.5年时的累积房颤检出率分别为11.2%、19.2%、35.4%及56.2%.结论:ICM 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的,虽能有效识别房颤但其识别房颤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在常规检测手段(如普通心电图、Holter等)未能检出房颤的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ICM对房颤的检出率为21.7%.ICM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的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用于评估罕见或潜在无症状心律失常的有力工具,较动态心电图等传统心电监测设备具有体积小、依从性好、监测时间长、检出率高等特点.ICM最初被用于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可以明确晕厥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近年来,随着ICM的设计和计算法不断改进,其在心房颤动、隐源性卒中、心原性猝死等疾病管理或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彰显,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仪在心肌梗死大鼠 室性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清醒状态下应用废旧的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Reveal LINQ TM)监测大鼠心肌梗死(简称心梗)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10只SD大鼠麻醉状态下开胸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经胸骨左缘4~5肋间皮下隧道植入废旧的Reveal LINQ TM,选用自动激活模式连续记录全天时段动态心电活动4周,根据事件触发个数手动统计3类室性心律失常总数及发生率.结果 心梗术后存活的8只SD大鼠均成功接受Reveal LINQ TM植入,植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8只SD大鼠第1周 、2周 、3周 、4周单个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总数:17、72、28和14次;成对室早总数:1、14、5和1阵;室早三连总数:2、4、2和1阵;4周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7.5% 、87.5% 、50% 和25%.结论 废旧的Reveal LINQ TM可安全 、稳定 、有效地监测SD大鼠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4例晕厥患者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的观察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晕厥患者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ICM)诊断前后临床护理技术方法 ,为ICM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54例.依据ICM技术特点,针对性开展晕厥患者的心理、临床和延续性护理及随访指导,并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共入选54例植入ICM晕厥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临床护理.ICM植入前后就诊次数及检查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平均随访天数为(305.87±102.07)d.随访期间共检出心脏停搏8例(14.81%)、缓慢性心律失常6例(11.11%)、快速心房颤动3例(5.5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3.70%).事件激活与自动记录两种监测方式比较心律失常事件检出率结果 无差异,但ICM植入超过1年较ICM植入不到1年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P<0.01).结论 针对晕厥患者ICM开展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延续性护理及随访指导等护理经验对临床治疗康复具有较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