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胸椎转移瘤合并椎体后缘缺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 125I粒子植入术(PVPI)治疗胸椎转移瘤合并椎体后缘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例胸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后缘缺损者(研究组)32例,无椎体后缘缺损者(对照组)32例。对PVPI手术关键技术进行改良,采用二次封堵法和斜面穿刺针推注骨水泥旋转填充技术减少渗漏,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的42节椎体。32例对照组患者的54节椎体行PVPI手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水泥量分别为(2.36±0.20)ml和(2.39±0.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2); 125I粒子植入量分别为(30.63±0.91)个和(32.56±0.6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2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3%和87.5%,疾病稳定率分别为12.5%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4.0个月,中位PFS为8.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共有6节(14.3%)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节(4.8%)为椎管内渗漏,4节(9.5%)为椎旁骨水泥渗漏。对照组患者共出现7节(13.0%)椎旁骨水泥渗漏。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7)。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均未造成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应用PVPI治疗椎体后缘缺损的胸椎转移瘤患者,只要进行术中技术改良,注意控制骨水泥分布等问题,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沉船"减压技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建立尸体标本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模型,探究在模型上进行内镜下OPLL"沉船"减压技术(sink boat technique,SBT)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在导航机器人定位和CT引导下,从侧方经胸腔按术前规划路径穿刺T9椎体后缘.穿刺到达椎体后缘中份后,推注骨水泥并使之沿后纵韧带渗透到椎管内,CT扫描确认骨水泥渗入椎管并分布在T9椎体后方即认为模拟OPLL制备成功.采用内镜下SBT,从一侧椎间孔和对侧部分椎弓根入路进入椎体,从两侧向中心磨除部分椎体,直至双侧贯通,形成凹槽状椎体后缘的缺损,能够容纳模拟的OPLL.使用带线锚钉,将OPLL骨块锚定下沉并固定在椎体凹槽内,以达到椎管腹侧减压的目的.结果:我们成功在尸体标本上制备了胸椎OPLL的骨水泥模型,T9椎体后缘模拟OPLL椎管侵占率达49%.内镜下SBT手术顺利完成了胸脊髓腹侧的减压,术后CT证实模拟的OPLL通过内镜下SBT技术成功沉入并固定在椎体内,椎管矢状径恢复率达218%.结论:内镜下SBT是一种创新的胸椎内镜手术方法,在尸体上可以将模拟的节段性胸椎OPLL沉入椎体内达到椎管减压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胸椎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 女,47岁.患者因双侧输尿管化脓性手术治疗后背部隐痛不适1天转骨科治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正常,余无特殊.体检: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胸腰段叩击痛,活动无明显受限,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深浅感觉正常.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发现胸11椎体压缩性改变,椎体后缘可见密度减低;CT检查发现胸11椎体中心轻度凹陷,呈中心性膨胀性囊状骨质破坏,局部缺损,内可见点簇状、弧形的细小钙化,边界清楚,周围皮质变薄并可见硬化边,病灶最大横截面大小约4.0 cm×2.8 cm(图1);MRI平扫发现胸11椎体病灶中心见片状长T1、等/稍长T2混杂信号,病灶周缘见短T1、长T2信号影,骨髓水肿不明显,胸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图2~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椎原发性软骨母细胞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腰部疼痛2个月,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2周”入院.12年前有腰部外伤史,2个月前于搬重物时突发腰部疼痛,尚可忍受;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腰部疼痛,伴向左下肢后外侧逐渐加重的放射麻木感.腰部疼痛于低头、咳嗽、打喷嚏和行走时加重,平卧休息时可缓解.于外院就诊,腰椎CT检查示Ls椎体改变,L5椎体后缘偏左缺损并椎间盘突出;腰椎MRI检查示Ls椎体骨质破坏,L4与L5椎间盘轻度膨出,骶管小囊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要点,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在两种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行PTED手术治疗的68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钙化组)和2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人(后缘离断组)的临床资料,术前CT明确椎体后缘骨性结构情况,分析两种疾病影像学差异,通过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来评估近期手术疗效.结果 CT图像显示后缘离断组椎体后缘存在明显的骨缺损区域,椎体后缘骨块与骨缺损区域相对应,二者在形态上互补;钙化组的钙化组织一般呈点状或小片状分布于突出的椎间盘内部,椎体后缘没有骨缺损区域.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钙化组JOA评分从术前(10.55±2.22)分升高为术后(26.77±3.67)分(P<0.05),改善率为90.1%,后缘离断组JOA评分从术前(9.45±3.45)分升高为术后(25.56±3.32)分(P<0.05),改善率为85.1%.结论 CT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意义,PTED手术在两种疾病中近期治疗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增强椎体内骨水泥团块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Kummell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术后存在骨水泥团块移位导致患者再次出现疼痛、甚至手术失败的问题,故有学者提出通过椎弓根注射骨水泥来减少可能加重的疼痛,但其疗效如何并不明确.目的:探讨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01-01/2018-12-31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Kummell病患者27例,男7例,女20例;入院时平均年龄(70.44±6.44)岁;随访8-36个月.所有病例均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术中均应用明胶海绵、高黏稠度骨水泥以减少骨水泥渗漏,均行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记录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背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测量术前、术后病椎前、后缘高度及楔形角;CT扫描观察术后骨水泥渗漏及椎弓根内骨水泥情况,并观察随访期内骨水泥移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27例患者共29个病椎纳入研究,平均手术时间(49.46±14.8)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4.32±1.72)mL,共发现3个病椎骨水泥渗漏,均为经皮质缺损渗漏(C型);②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P<0.05);③术后病椎楔形角较术前明显减小,病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使得椎体及椎弓根内骨水泥连为一体,增强椎体内骨水泥团块稳定性,有效预防了椎体内骨水泥的移位,是治疗Kummell病的有效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作者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主要症状为腰腿痛与间歇性跛行,少数发生马尾压迫综合征。13例共有14个腰椎椎体的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8个椎体后角的病损构成7例患者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另6个椎体后角病损较小,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病变主要见于L 4, 5及S 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作者认为成人中所见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附1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作者分析了11例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多为青壮年。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均为单处发病。典型的X线表现为发病椎体后下缘有一骨质缺损,其后有一骨块突入椎管。CT扫描均见椎体后缘有类圆型或多囊状骨质缺损,为典型的软骨结节(许莫氏结节),结节的骨性后壁凸入椎管构成侧位X线片上的骨块。作者认为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是由椎间盘组织经破裂的软骨终板突入椎体后缘的松质骨内所致。当症状重体征明显时需外科手术。将骨和软骨块及突出椎间盘切除,可获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利用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椎体皮质骨破坏的胸腰椎转移癌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一种姑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方法,但是对于椎体皮质骨较大范围缺损(≥1/3)者容易出现骨水泥渗漏,所以胸腰椎转移癌椎体皮质骨后缘不完整是椎体成形手术的相对禁忌证.目的:观察应用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皮质骨破坏胸腰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椎体皮质骨破坏的胸腰椎椎体转移癌患者,男10例,女11例,年龄42-87岁,均接受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术后行局部病椎放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 d、6个月时,拍摄X射线片测量病椎前缘高度,利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变化.研究获漯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H-KY-2013-002-117).结果 与结论:①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见骨水泥注入骨填充网袋过程中,当骨填充网袋逐渐膨胀至一定程度时骨水泥呈线样通过网孔向周围骨松质渗出,进入骨小梁,同时椎体高度一定程度抬升;②术后随访6-21个月,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前方、椎间盘或椎管内,无血管栓塞、肺栓塞及伤口感染等情况;③21例患者术后3 d、6个月的病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④结果表明,对已经失去彻底切除病变机会的胸腰椎转移癌患者,即使存在椎体皮质骨的广泛破坏(占整个椎体皮质骨的1/3以上),仍然可以行骨填充网袋的椎体成形治疗,该治疗的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疼痛、维持椎体的高度、延迟椎体塌陷与避免骨水泥渗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椎体形态改变在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不同的椎体形态改变在X光片,CT及MRI影像诊断疾病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1例有椎体形态改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资料及复习相关特殊病例的文献资料.结果 301例患者中有椎体急性楔形改变(98例压缩性骨折),急性终板弯曲(52例压缩性骨折),慢性终板局部缺损(80例许莫氏结节),13例慢性前缘局部分离(椎缘骨),方形椎、竹节椎(10例强直性脊柱炎),25例椎体双面凹(鱼口椎),5例半椎畸形、蝴蝶椎,2例融合椎,椎体垂直栅栏样改变(10例血管瘤)、3例椎体脂肪瘤,椎体三明治样改变(3例石骨症).特殊病例文献资料中有扁平椎,椎体前部下行性鸟嘴样变[Hurler综合征(赫勒氏综合征)、粘多糖Ⅰ型],终板台阶状中心压迹(H形椎)-镰状细胞性贫血,椎体后缘多发扇形改变(神经纤维瘤病),椎体相框征伴粗大骨小梁(Peget病畸形性骨炎),橄榄球衣条纹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结论 在影像检查过程中,通过观察椎体形态改变,能够辅助临床判断一些疾病分类,为临床诊断疾病多提供一条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