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PET/CT中 18F-FDG摄取程度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可以提供肿瘤异质性的相关信息,因此被认为是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早期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的经典方法。以往对PET/CT中肿瘤摄取 18F-FDG的评估方法通常选用半定量评估法,其使用更加客观的参数来反映肿瘤代谢特征,当使用半定量评估法对 18F-FDG PET/CT图像进行多中心研究分析时,很难做到对标准化摄取值的标准化,阻碍了半定量评估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相比之下,视觉评估法更加简单易行,重复性高,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笔者就肺癌PET/CT中 18F-FDG摄取评估方法的应用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多模态影像学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脑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具有病理生理复杂、早期诊断难、伴有不同程度脑功能障碍等特点,需早期干预才能有效恢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脑功能障碍.上述功能障碍与大脑默认网络、海马、基底节等脑区功能异常密切关联,而影像学可以准确量化评估这些脑功能区的改变.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得影像学成为mTBI临床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评估的关键技术.基于mTBI动物模型及临床患者,本文从磁共振成像中反映工作记忆的动脉自旋回波、反映认知缺陷的弥散张量成像、反映淋巴转运异常的超高场强磁共振增强成像以及反映颅脑冲击伤损伤程度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与脑电图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mTBI军事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分期和静脉癌栓分级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增强CT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计算机层析成像(18F-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分期和静脉癌栓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68例RC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8F-FDG PET/CT、增强CT及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简称联合检查)进行检查,记录并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静脉癌栓的检出率及原发肿瘤TNM分期的评估结果.结果 联合检查对RCCC合并静脉癌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增强CT和18F-FDG PET/CT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式对肿瘤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联合检查>18F-FDG PET/CT>增强CT,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检查与18F-FDG PET/CT对T0—T1分期的诊断准确率>90.00%,对T2—T4分期的诊断准确率<90%.三种检查方式对肿瘤NM分期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联合检查>18F-FDG PET/CT>增强CT,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能够显著提高对RCCC转移情况、肿瘤分期及静脉癌栓分级的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侵犯心内膜、心瓣膜、邻近大动脉内膜伴有赘生物形成的感染性疾病.目前IE的临床诊断多采用改良的杜克标准[1],然而临床上对IE的早期诊断依旧非常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脏CT和MRI、核素显像等技术被应用到IE的诊断中,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是将18氟-脱氧葡萄糖(18 fluoro-2-deoxyglucose-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CT纳入了IE的主要诊断标准中[2-3].然而国内对于18F-FDG PET-CT诊断IE的研究尚缺乏,本研究对16例疑诊IE并行18F-FDG PET-C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18F-FDG PET-CT对辅助诊断IE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苯丙胺类成瘾人群功能影像学检测脑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苯丙胺类毒品滥用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属于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滥用苯丙胺类精神兴奋剂会导致特定的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而了解成瘾物质的慢性作用时涉及的脑区、神经环路以及生物学基础是明确成瘾行为的确切机制、和寻找有效治疗的根本途径所在.目前国际上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磁共振光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观察不同脑区容量/体积的变化情况、脑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脑认知功能异常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反映吸毒人群脑的结构与功能情况,将有助于阐明苯丙胺类毒品成瘾的确切机制,为了解此类毒品成瘾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特此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利用医学成像技术研究人类大脑功能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本文全面地综述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及其与脑电磁检测技术(EET、MEG)联合应用,开展的脑功能实时成像的研究进展,同时就新的成像理论及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指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研究将为探索人类的认知与思维活动带来新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8F-FDGPET/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18F-FDGPET/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EHCC)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疑为EHCC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均采用18F-FDGPET/CT检查.统计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18F-FDGPET/CT诊断EHCC结果,以及18F-FDG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结果.结果 96例疑为EHCC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21例,恶性75例;18F-FDGPET/CT诊断EHCC敏感度为74.67%,特异度为80.95%,准确率为76.04%,诊断EHCC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442);75例EHCC患者中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28例,远处转移4例;18F-FDG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89.36%;准确率为78.67%,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23);18F-FDGPET/CT诊断远处转移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4.37%;准确率为93.33%,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12).结论 18F-FDG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EHCC诊断效能较高,在明确区域淋巴结转、远处转移中更具优势,能够为EHCC术前诊断及分期提供确切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