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伐芦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病人凝血功能、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病人凝血功能、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PCI术的ACS病人,按照围术期抗凝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肝素组(给予肝素抗凝)和比伐芦定组(给予比伐芦定抗凝),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卡钳值0.02)筛选出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病人,两组各纳入60例病人,比较两组活化凝血时间(ACT)值、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促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心肌缺血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血清miR-20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周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房直径(LA)]变化以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注射药物后5 min、术后即刻、停止注射后2 h,比伐芦定组ACT值明显高于肝素组(P<0.05);比伐芦定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33%,低于肝素组的13.33%(P<0.05);术后24 h,两组APTT、TT、PT水平明显延长(P<0.05),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比伐芦定组APTT、TT、PT较肝素组延长(P<0.05),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7 d,比伐芦定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24 h,两组cTnT、IM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iR-20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比伐芦定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4周,两组病人LVE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LVEDD、LVEDV、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比伐芦定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1年,比伐芦定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11.67%,低于肝素组的23.3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应用于ACS病人PCI治疗,可明显降低病人凝血功能,促进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及心脏功能,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伐芦定和肝素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比伐芦定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导管室记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PCI围手术期使用比伐芦定的老年STEMI患者(观察组)和同样例数使用肝素连续病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疾病史、术前检查和术中所见、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30 d内的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出血事件和支架血栓事件等。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的改善情况以及PCI术后30 d内的全因死亡、MACCE、出血事件和支架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85例PCI围手术期使用比伐芦定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34例),选择同期85例PCI围手术期使用肝素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35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史、吸烟史、PCI术前心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射血分数、Killip分级、治疗前TIMI血流分级、梗死相关动脉、术中使用主动脉内球囊泵、PCI手术路径、血管病变情况和植入支架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CI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8)。观察组患者PCI术后30 d内MACCE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26),但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和支架血栓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老年STEMI患者PCI治疗期间采用比伐芦定进行抗凝治疗的疗效与肝素相似,但与肝素相比,比伐芦定可降低PCI术后30 d内MACCE的总发生率,且未增加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心病介入抗栓治疗相关最新进展概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抗栓领域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进展。以TWILIGHT等研究为代表的降阶治疗探索是目前PCI术后抗血小板策略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合并心房颤动PCI患者中,联合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双联或短程三联抗栓方案的有效和安全性已获多项新研究的印证。比伐芦定新的研究结果将更新直接PCI抗凝的循证证据。新的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标准使抗栓降阶策略的选择更加有章可依。相信更多有益的抗栓治疗探索必将造福国内PCI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与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和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13 097例,按PCI围术期抗凝治疗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和肝素组。主要终点为术后30 d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发生率,NACE定义为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紧急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uTLR)和全部出血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3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定义为由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uTLR组成的复合事件。其他观察指标还包括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依据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计算倾向性评分,以1∶2的比例匹配两组患者。匹配前、后均比较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13 097例患者,年龄(61±10)岁,其中女性3 421例(26.1%)。比伐芦定组2 734例,肝素组10 363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比伐芦定组2 734例,肝素组5 468例。匹配前与肝素组比较,比伐芦定组中患者的年龄偏大,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更高,合并高血压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更高( P均<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伐芦定组在PCI术后30 d内NACE[(3.8%(103/2 734)比5.0%(271/5 468), P=0.015]和全部出血事件[2.0%(54/2 734)比2.8%(151/5 468), P=0.032]发生率均低于肝素组,但两组的MACCE[1.9%(51/2 734)比2.3%(127/5 468), P=0.180]和支架内血栓[0.1%(2/2 734)比0.1%(3/5 468), P=1.00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肝素相比,比伐芦定可显著减少出血和NACE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缺血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旋磨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1例患者旋磨未成功,其余所有患者均旋磨成功并置入支架.比伐芦定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0%vs.18.1%,P=0.044),比伐芦定组患者总出血事件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4.5%vs.14.9%,P=0.0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旋磨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比伐芦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短期预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或住院接受PCI的312例ACS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的不同抗凝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153例,普通肝素组159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心绞痛发作次数、术后7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介入术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T1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但PCI术后TMPG、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7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MACE的总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比伐芦定用于PCI安全有效,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且不增加MACE、出血事件及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心肺运动试验过程中血压下降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过程中血压下降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 年2 月至2021 年9 月收治的 4 911 例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行CPET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PET过程中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A组(血压升高,n =2 838)与B组(血压降低,n =2 073).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化验和手术相关信息、心肺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射血分数与使用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断剂、硝酸酯类、质子泵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伐芦定、替罗非班比例均低于A组,PCI史、使用替格瑞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饮酒史、冠心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N端B型钠尿肽原、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左前降支行PCI比例均低于A组,高密度脂蛋白、左回旋支病变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公斤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均高于A组,运动中最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呼吸储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死亡与再住院比例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过程中血压下降的冠心病患者的5 年MACE累计发生率未明显增加,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比伐芦定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423例,按照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187例和普通肝素组236例.分析2组基线资料、手术特点和住院期间并发症.主要终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净临床不良事件.其他观察指标包括支架内血栓、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1~2级出血和BARC全部出血事件.结果 比伐芦定组住院期间MACCE和全因死亡较普通肝素组明显降低(3.7%vs 9.7%,P=0.021;3.7%vs 8.9%,P=0.03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Killip分级Ⅰ级和肌酐清除率≥60 ml/min的患者中,围术期比伐芦定组院内全因病死率较普通肝素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可降低住院期间MACCE和全因病死率,尤其适用于Killip分级Ⅰ级和肌酐清除率≥60 ml/min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比伐芦定减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减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术中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月—2022年 1月在涿州市医院接受急诊 PCI治疗的 8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420例)和肝素组(420例).比伐卢定组与肝素组年龄、性别、CRUSADE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因素影响,最终纳入肝素组 373例,比伐卢定组 373 例.采用肝素或比伐卢定抗凝剂浸泡、定时冲洗介入操作系统,使用肝素或减量比伐卢完成急诊 PCI.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介入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恢复程度、术后 30d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术后 30d主要不良临床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匹配后,两组治疗后罪犯血管 TIMI血流分级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 30 d,比伐芦定组MACE总发生率为 10.45%(39/373),低于肝素组的 14.48%(54/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0 d,比伐芦定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为 4.83%(18/373),低于肝素组的 13.94%(52/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0 d,比伐芦定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 0.80%(3/373),低于肝素组的 1.07%(4/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术中合理减量使用比伐芦定抗凝疗效不劣于肝素,且 MACE发生率低于肝素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抗凝药物审方规则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机构抗凝药物处方的审核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由重庆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发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多个省份的相关领域专家,基于药品说明书建立12种常用抗凝药物的基础审方规则、警示级别及对应干预措施;针对基础审方规则中未涵盖的部分临床应用情况,在参考已有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向来自全国8个省份22家医院的42名专家进行函询,形成共识.结果与结论 基于药品说明书建立了普通肝素、依诺肝素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磺达肝癸钠、比伐芦定、阿加曲班、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共12种抗凝药物的基础审方规则,以及超出基础审方规则的警示级别及对应干预措施.针对基础审方规则中未涵盖的部分临床应用情况,经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了17条审方推荐意见.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本共识将会进一步更新和调整;此外,因本共识未涵盖抗凝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所有情况,审方人员须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