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剂药师处方审核能力集中培训课程体系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对药师处方审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剂药师应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等项目进行审核。集中培训有助于提高药学服务能力,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设计的集中培训课程分4个模块: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的学习、各科通用的药物处方适宜性审核培训、特殊人群用药处方适宜性审核培训、各专科用药处方适宜性审核培训。该培训体系具有同质化和标准化特点,理论课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引入PBL和CBL,值得在调剂药师培训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充分发挥药师在直接口服抗凝药用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作为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治疗的一线药物。与华法林相比,DOAC剂量相对固定,药物相互作用有限,不需要治疗药物监测。但DOAC给抗凝治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用药安全挑战。药师应通过完善相应药学服务机制如协助医师确保DOAC处方适宜性、规范实验室监测流程、设置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预警以及加强抗凝药物转换和围术期抗凝治疗的管理等多种途径,为DOAC的安全使用保驾护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将DOAC纳入抗凝门诊的规范化管理是传统抗凝门诊工作的重要拓展,可降低患者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此外,临床药师人力和精力通常受限,DOAC相关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处方的适宜性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常用抗癫痫发作药处方审核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抗癫痫发作药(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方法,ASMs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药师在处方审核时存在一定难度。现从ASMs的适应证、剂型/给药途径、用法用量适宜性、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长期处方审核、患儿的病理生理个体差异以及合并常见癫痫共患病时的药物选择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广大医师、药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北京市医保中心数据库的4种老年慢病患者门诊多重用药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门诊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种老年慢病患者的多重用药现状。方法:对北京市医保中心数据库中2017年7月至9月就诊的老年(≥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患者至少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4种慢病中的一种,首次就诊时用药品种数≥5种为多重用药,<5种为非多重用药。以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对共病数目及严重程度进行量化,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分为0、1、2和≥3分(4级),数值越大严重程度越重。以2015版Beers标准为判断依据,采用普华和诚处方点评系统识别潜在不适当用药(PIM)问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5 608例患者,中位年龄74(65~107)岁,204 219例(50.35%)为女性;按患者用药种数分为多重用药组(113 594例,28.01%)和非多重用药组(292 014例,71.99%)。多重用药组CCI明显高于非多重用药组( P<0.001),多重用药组评分为1、2及≥3分者占比均明显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在共病方面,多重用药组4种慢病患者的占比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均 P<0.001)。在伴随疾病中,多重用药组高脂血症、认知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及骨质疏松者占比均大于非多重用药组(均 P<0.001)。在就诊行为方面,多重用药组中位就诊次数高于非多重用药组[2(1,3)次比1(1,2)次, P<0.001]。在药品使用不适宜性评价方面,多重用药组存在PIM患者占比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包括重复用药[4.60%(5 227/113 594)比1.54%(4 486/292 014)]、存在禁忌证[2.97%(3 376/113 594)比1.13%(3 294/292 014)]、存在相互作用[6.51%(7 399/113 594)比1.94%(5 658/292 014)]和缺乏适应证[22.39%(25 432/113 594)比13.54%(39 543/292 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在药品使用类别方面,多重用药组被处方最多的药品类别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68 318例,60.14%)、二氢吡啶类(60 951例,53.6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45 050例,39.66%)、β受体阻滞剂(25 675例,22.60%)和磺酰脲类(16 023例,14.11%)。 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4种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多重用药老年患者所患疾病更严重,存在的PIM问题更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处方审核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解热镇痛药是目前儿童处方量较大的药品,我国儿童解热镇痛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儿童用药安全造成隐患。本文从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解热镇痛药的适应证、剂型/给药途径、用药剂量适宜性、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广大药师开展处方审核时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接口服抗凝药合理用药和处方质量评价药学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受众多药物、饮食相互作用的影响,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由于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饮食顾虑较少、使用便捷,其处方量迅速增长.尽管DOAC治疗有诸多优势,其管理过程中仍存在新的挑战,包括处方的不适宜性、药物依从性的要求、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缺乏特异性监测指标等.由于口服抗凝药有高风险特性,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化管理来提升其用药安全.本药学建议的目的是为医师和药师提供DOAC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和处方审核标准,以期建立DOAC相关的用药安全文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抗凝药物审方规则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机构抗凝药物处方的审核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由重庆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发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多个省份的相关领域专家,基于药品说明书建立12种常用抗凝药物的基础审方规则、警示级别及对应干预措施;针对基础审方规则中未涵盖的部分临床应用情况,在参考已有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向来自全国8个省份22家医院的42名专家进行函询,形成共识.结果与结论 基于药品说明书建立了普通肝素、依诺肝素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磺达肝癸钠、比伐芦定、阿加曲班、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共12种抗凝药物的基础审方规则,以及超出基础审方规则的警示级别及对应干预措施.针对基础审方规则中未涵盖的部分临床应用情况,经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了17条审方推荐意见.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本共识将会进一步更新和调整;此外,因本共识未涵盖抗凝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所有情况,审方人员须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3 699张含麻黄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通过对含麻黄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探讨饮片处方适宜性点评的内容与尺度,推动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方法:对2020 年1 月该院门诊含有麻黄的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 699 张含麻黄的中药饮片处方,其中用药不适宜处方 149 张(占 4.03%),具体包括辨证与用药不一致处方 74 张,诊断与用药不一致处方 32 张,麻黄用量不适宜处方 16 张,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与中成药重复使用的处方 11 张,诊断只有"高血压"而使用麻黄的处方11 张,诊断只有"不寐"而使用麻黄的处方 5 张.结论:通过对含麻黄的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初步确立了含麻黄的中药饮片处方适宜性点评的内容与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生成式人工智能GPT-4驱动的中药处方生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中的GPT-4模型生成中药处方的安全性、适宜性,为AIGC赋能中医药行业提供研究思路.方法 将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第5版《中药学》作为语料,由GPT-4及基于GPT-4开发的实时联网模型(简称"联网模型")对其进行深度学习.人工抽取近几年中医药类专家共识收录的临床案例,由GPT-4模型和联网模型根据诊断重新生成处方.由中医药学专家对GPT-4生成处方、联网模型生成处方以及专家共识处方进行盲评打分,同时通过图灵测试来评估GPT-4模型和联网模型是否具有与人类智能相当的能力.结果 GPT-4模型生成的中药处方的平均分与人工处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网模型生成处方的平均分与GPT-4模型生成的中药处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生成处方在图灵测试中被误判为人工处方的占比达51.11%.结论 GPT-4模型生成的中药处方在安全性、适宜性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且GPT-4模型通过了所设置的图灵测试;在诊疗过程中引入AIGC可能为临床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体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获得性事件备受关注,尤其以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和临床用药安全问题更为突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是现代医院为满足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需要而建立的新型工作模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由符合资质的药师对临床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经专业技术人员在洁净环境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静脉用药统一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为临床提供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和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性技术性的药学部门[1].由于静脉输液直接输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因此,静脉输液的质量要保证绝对安全[2].PIVAS每天为临床科室配置大量的成品输液,若配置过程中输液被污染,将造成当天大批量的静脉成品输液质量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3].PIVAS虽然属于医院感染防控的高风险部门,但由于无患者污染来源等特点,因此,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的院感风险预防及控制点不同.解放军452医院PIVAS自2012年9月投入运行以来,不断探索实践符合PIVAS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的措施,并不断改进优化,建立了完善的PIVAS医院感染及控制管理体系,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