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麻黄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促进木麻黄生长并解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异常问题,本研究从木麻黄根瘤中筛选出具备固氮(N)、产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产生长素(IAA)、产铁载体、产氨气(NH3)、溶解磷酸盐等多种功能的8株菌株,其中LB08、LB 18、LB 19、LB42、LB46、LB63和LB69为类芽孢杆菌,LQ10为布鲁氏菌.菌液浸种试验显示:8株菌株均对木麻黄幼苗生长具有促进效果,其中菌株LB69显著提高了木麻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活力,增幅分别达19.7%和28.3%;菌株LQ10显著提升了根长和根系活力,增幅分别为48.2%和334.4%;菌株LB18和LB42分别对初期芽长和生物量积累具有最显著的促进效果,增长率分别为22.4%和32.8%.此外,浸种后幼苗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同工酶谱条带数增多,个别条带增强,酶亚型多样性增加,抗逆能力增强.综上,本文所述8株菌株的添加对植物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促进效果,有成为生物肥料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DM2通过p53/Bcl-2/Bax轴调控H2O2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时MDM2的功能及与p53的关系.方法 使用0.5 mmol/L H2O2建立MLE-12 HALI细胞模型,分为:健康对照组、H2O2损伤组、H2O2+MDM2 overexpressed组、H2O2+MDM2-shRNA组.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LE-12细胞过表达、沉默MDM2;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分析MDM2与p53的相互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ALI建模后MDM2、p53、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通过转录组测序后发现p53信号通路与HALI密切相关.与正常组相比,H2O2损伤组MDM2表达较低(P<0.05);与H2O2损伤组相比,MDM2过表达后MLE-12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53、Bax、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MDM2、Bcl-2 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H2O2损伤组相比,当MDM2沉默时,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p53、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MDM2、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Co-IP实验显示MDM2与p53蛋白结合.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MDM2可通过p53/Bcl-2/Bax轴抑制MLE-12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HALI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茱萸丸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氧化损伤及铁死亡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旨在探讨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小鼠AS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组,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给予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共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肝脏、附睾脂肪的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附睾脂肪面积、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积分(NAS);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及胶原纤维沉积,并计算主动脉红染脂质面积占比、主动脉胶原沉积面积占比;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铁离子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环氧合酶2(COX2)、铁蛋白重链1(FTH1)、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肿瘤蛋白53(p5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p53、SLC7A1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主动脉p53、SLC7A11、GPX4、FTH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扩大,胶原纤维沉积增加,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脂滴变多,附睾脂肪细胞体积扩大;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p53、COX2蛋白表达升高;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TGS2、NOX1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胶原沉积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减少,脂滴变少,附睾脂肪细胞体积缩小;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p53、COX2蛋白表达降低;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TGS2、NOX1 mRNA表达降低.综上所述,茱萸丸对小鼠AS主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损伤及抑制细胞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雄蚕益肾方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雄蚕益肾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应用H2O2诱导小鼠TM3 睾丸间质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诱导成模的TM3 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雄蚕益肾方组、铁死亡抑制剂 Ferrostatin-1 组、Ferrostatin-1 联合雄蚕益肾方组,分别用空白血清、20%含药血清、2 μmol/L Ferrostatin-1、2 μmol/L Ferrostatin-1+20%含药血清干预,另设置对照组(正常TM3 细胞+空白血清).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各组细胞分泌的睾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铁蛋白重链1(FTH1)、溶质载体家族7 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4(FACL4)、总铁离子及亚铁离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ROS、MDA、FACL4、总铁和亚铁离子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睾酮、SOD、谷胱甘肽、FTH1、SLC7A11 及GPX4 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雄蚕益肾方组能显著促进TM3 细胞分泌睾酮并上调TM3 细胞FTH1、SLC7A11、GPX4、GSH和SOD表达(P<0.05),显著下调ROS、MDA、FACL4、总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表达(P<0.05).结论:H2O2 暴露后可通过氧化应激诱导小鼠TM3 睾丸间质细胞发生铁死亡,雄蚕益肾方可能通过激活SLC7A11/GSH/GPX4 轴拮抗TM3 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铁死亡,这可能是雄蚕益肾方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潜在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综述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阐述其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Gastric cancer,Treatment"为英文关键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胃癌、治疗"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12-01-2023-12-0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相关动物实验;(2)相关临床试验;(3)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4)使用于胃癌治疗中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载体;(5)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价值和应用现状;(6)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转化.排除标准:(1)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文献;(2)研究机制模糊及存在争议的文献.最终共纳入文献74篇.结果 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胃癌治疗作用机制主要是提高药物靶向性,延缓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减少药物在胃酸环境中的降解,调节胃癌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基于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实现多药递送,延缓耐药性,促进联合应用,减少毒副作用,增强术前和术中影像指导,从而增强疗效,为目前胃癌药物治疗方法存在的单药疗效差、毒副作用多和易产生耐药性等弊端提供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策略.结论 随着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和多项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开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凝集蛋白1在卵巢癌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体外抗增殖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内凝集蛋白1(ITLN1)在卵巢癌中的生物信息学信息及其体外抗增殖作用.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来分析筛选卵巢癌组织中的差异基因.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工具(GEPIA)来分析ITLN1在卵巢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基因型组织表达(TCGA-GTEx)数据制作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分析ITLN1低表达或高与卵巢癌病人总生存率的曲线关系.利用LinkedOmics筛选ITLN1在卵巢癌中的相关基因,然后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细胞实验分组:空载体对照组(vector),TLN1过表达载体组(TLN1),ITLN1+740 Y-P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TLN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以及磷酸化Akt(p-Akt)在卵巢癌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ITLN1在卵巢癌组织(0.45±0.17)和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0.72±0.08)、CAOV3(0.57±0.05)、SKOV3(0.44±0.08)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ITLN1在卵巢癌中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8),ITLN1高表达组的卵巢癌病人总生存率高于ITLN1低表达组(风险比0.74,P<0.05).ITLN1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降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0.55±0.02).结论 ITLN1表达水平可以成为卵巢癌病人的预后判断标志物,是潜在的卵巢癌治疗的靶点.这为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轻链3A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的表达及抗凋亡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人源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A(microtubule-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A,mRFP-C1-LC3A)过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在氯化钴(CoCl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缺氧模型中表达及抗凋亡机制.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以cDNA文库为模板克隆人源轻链3A(light chain 3A,LC3A)基因,构建mRFP-C1-LC3A过表达质粒.通过0.8 mmol/L CoCl2 处理H9C2细胞,构建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应用Western-blot以及荧光成像技术检测细胞缺氧模型中的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变化.通过Western-blot检测H9C2细胞缺氧模型中线粒体自噬水平不同对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质粒酶切、测序结果及Western-blot实验证明mRFP-C1-LC3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blot结果表明经 0.8 mmol/L CoCl2 处理H9C2 细胞后,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蛋白表达上调、Hoechst/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证实心肌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缺氧模型构建成功(P<0.05).结合Western-blot以及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在H9C2细胞缺氧模型中线粒体自噬水平明显升高(P<0.05).通过巴佛洛霉素A1(BafA1)抑制线粒体自噬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降、活化caspase-3表达升高,表明抑制线粒体自噬后,细胞凋亡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Hoechst染色进一步明确结论.结论 成功构建人源LC3相关表达载体,并证实线粒体自噬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的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塑料暴露致小鼠皮质铁死亡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建立微塑料暴露小鼠模型探讨微塑料暴露致皮质铁死亡的影响,以期为微塑料暴露致神经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SPF级雄性C57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微塑料组、中微塑料组、高微塑料组,每组10只.微塑料暴露组小鼠分别以25、50和100mg/kg纳米聚苯乙烯灌胃,连续染毒8周,对照组每天灌胃相同剂量纯水.染毒结束后,以新物体识别实验检验小鼠的神经行为变化;以HE染色观察小鼠皮质病理变化;以试剂盒检测小鼠皮质组织中二价铁(Fe2+)、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皮质组织中二价金属铁离子转运体1(DMT1)、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1)、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染毒期间,低微塑料、中微塑料与高微塑料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微塑料组和高微塑料组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微塑料组小鼠皮质中出现神经细胞深染,结构模糊,核固缩现象;中微塑料组及高微塑料组小鼠皮质及海马中神经细胞深染,结构模糊,核固缩现象进一步加剧.与对照组相比,各微塑料组小鼠脑皮质中铁含量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在中微塑料组和高微塑料组中显著下降(P<0.05);同时,TFR1表达水平在各微塑料组小鼠脑皮质中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微塑料和高微塑料组小鼠脑皮质中FP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M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GPX4与SLC7A11在中微塑料组与高微塑料组小鼠皮质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塑料暴露可引起小鼠新物体识别能力下降,其中微塑料引起皮质神经细胞铁稳态失调导致铁死亡是诱导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Krüppel样因子4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抑制颈动脉再狭窄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携带含Krüppel样因子4(KLF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建立KLF4基因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BMSCs),并观察颈动脉损伤后血管增生的变化。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KLF4基因转染BMSCs。选用10周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KLF4组(注入KLF4修饰的BMSCs细胞)。采用球囊导管构建大鼠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动物模型,于14 d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颈总动脉血管壁厚度变化及形态学变化;采用Griess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颈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KL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内皮细胞增生高于假手术组(1.68±0.29比0.01±0.01, F=244.34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KLF4组内皮细胞增生低于模型组(0.14±0.01比1.68±0.29, F=244.345, P<0.05)。模型组血清中NO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7.22±1.40比21.29±1.83, F=171.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KLF4组NO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16.34±1.33比7.22±1.40, F=171.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KLF4/β-肌动蛋白(β-actin)在假手术组、模型组和KLF4组中的比值分别为0.564±0.015、0.626±0.023、0.916±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5.121, P<0.05);eNOS/β-actin在假手术组、模型组和KLF4组中的比值分别为0.852±0.043、0.383±0.017、0.707±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3.879, P<0.05)。 结论:KLF4可正性调节eNOS的表达,从而增加血管中NO的浓度,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来抑制颈动脉损伤造成的血管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对APP酶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以及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酶解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中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T)组、低浓度DOP(DOP1)组、中浓度DOP(DOP2)组、高浓度DOP(DOP3)组、低浓度DOP+Aβ 25-35(DOP1+Aβ)组、中浓度DOP+Aβ 25-35(DOP2+Aβ)组、高浓度DOP+Aβ 25-35(DOP3+Aβ)组、Aβ 25-35(Aβ)组共8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转染实验用仓鼠卵巢(CHO)细胞转染APP695,使用不同浓度的DOP进行处理,分为转染空载体V-Flag对照(V-Flag)组、转染APP695-Flag模型(APP695)组、低浓度DOP(DOP1+APP695)组、中浓度DOP(DOP2+APP695)组、高浓度DOP(DOP3+APP695)组共5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Aβ 1-40含量以及γ-分泌酶活力。体内实验选择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铅(Pb)组、低DOP浓度(DOP1’)组、中DOP浓度(DOP2’)组、高DOP浓度(DOP3’)组共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OP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 结果: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细胞活力降低,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T组比较,DOP1+Aβ、DOP2+Aβ、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组LDH、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DOP3+Aβ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P695组比较,DOP2+APP695、DOP3+APP695组Aβ 1-40含量及γ-分泌酶活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3’组小鼠脑组织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b组比较,DOP3’组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2’和DOP3’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OP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起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