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热带树种多样性与凋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凋落物层作为森林土壤的"皮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枫香、米老排、苦槠、红锥、杉木、马尾松、福建柏、南方红豆杉8个树种的纯林及其不同组合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丰富度、功能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树种组合中,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的范围分别为0~419%、0~0.58 t·hm-2、0~1.66 t·hm-2;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的范围分别为0~375%、0~6.14 t·hm-2、0~16.03 t·hm-2.树种丰富度和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对凋落物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群落加权平均叶氮含量对凋落物现存量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最大持水率随着比叶面积的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群落加权平均叶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树种丰富度通过增加比叶面积的多样性提高凋落物层持水能力;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通过增加凋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率提高凋落层持水能力.在亚热带地区人工林的经营中,可以选择群落水平上具有较高比叶面积的混交林来提高凋落物层的持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心脏能量代谢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生理条件下,心脏中脂质、葡萄糖、酮体和氨基酸等能量物质代谢活动保持动态平衡,以满足心脏的能量需求.而在脓毒症期间,一些化学介质如内毒素、一氧化氮等引发的炎症反应以及某些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都会导致心脏能量代谢的改变,这既是机体代偿的过程,也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本篇综述将着重探讨脓毒症期间的能量代谢变化,特别是心脏的能量代谢,旨在为治疗脓毒症所导致的心功能障碍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应用经验和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在上尿路修复和重建中应用肠道的经验,探讨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6例,女72例。年龄(35.54±21.35)岁,其中儿童9例,年龄(10.78±4.41)岁。输尿管狭窄位于左侧65例,右侧38例,双侧34例。孤立肾12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2例,下段狭窄24例。输尿管全长狭窄14例,输尿管多发狭窄54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22例,留置双J管88例。术前行B超、增强CT、CTU、MRU、顺行和逆行造影检查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为(15.93±4.67)cm。术前血肌酐(93.94±37.13)μmol/L,尿素氮(5.91±1.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3.53±25.18)ml/min。孤立肾患者术前血肌酐(104.83±69.14)mol/L,尿素氮(7.33±2.90)mmol/L,eGFR(64.53±14.46)ml/min。本研究138例,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回肠组)123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4.48±6.28)cm,选取回肠段长度(20.67±11.20)cm,替代输尿管长度(22.97±8.09)cm;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回肠组)7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5.43±4.35)cm,截取回肠段(3.00±0.58)段,每段回肠段长度2.5~3.0 cm,重建回肠段长度(16.83±3.97)cm,重建回肠替代输尿管长度(11.50±5.65)cm;Yang-Monti结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6.00±0.93)cm,截取结肠段(2.75±0.46)段,每段结肠段长度1.5~2.0 cm,重建结肠段长度(5.13±1.13)cm,重建结肠替代输尿管长度(4.88±1.46)cm。Yang-Monti回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00);Yang-Monti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Yang-Monti回肠组( P=0.0001)和Yang-Monti结肠组( P=0.0003)与回肠组替代的输尿管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术式术后留置术区引流管、尿管、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术后保留。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Yang-Monti回肠组手术时间(376.40±202.80)min、Yang-Monti结肠组手术时间(626.30±224.20)min,与回肠组手术时间(286.80±97.2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94, P=0.0001);Yang-Monti回肠组术中出血量(314.30±213.50)ml、Yang-Monti结肠组术中出血量(210.00±96.07)ml,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183.90±199.7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971, P=0.7157)。所有患者出院前肌酐(84.45±28.51)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9);尿素氮(5.79±2.61)mmol/L( P=0.6684),eGFR(89.11±25.17)ml/min( P=0.15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孤立肾患者出院前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Yang-Monti回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00±5.35)d和(9.24±6.45)d( P=0.7599),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17±4.79)d和(17.61±10.29)d( P=0.29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86±9.34)d和(16.02±10.70)d( P=0.3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ng-Monti结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4.88±7.81)d和(9.24±6.45)d( P=0.0202),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8.88±2.80)d和(17.61±10.29)d( P=0.0188),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88±17.04)d和(16.02±10.70)d( 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第2天发生低钾血症,予静脉滴注氯化钾纠正。回肠组5例术后第2天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予纠正。回肠组6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尿管中发现黏液样分泌物,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后尿管中发现白色絮状物,予保持尿管通畅。回肠组5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Yang-Monti结肠组1例术后出现尿瘘,其中回肠组1例再次手术调整双J管后治愈,其余均保守治疗并延长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治愈。13例术后发热,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33例发生尿路感染,26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0例尿培养阳性,予敏感抗生素治疗;7例未使用抗生素治疗,6例术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尿培养阴性。8例失访。130例术后随访2~36个月。肌酐(93.00±31.14)μmol/L( P=0.8279),eGFR(83.10±24.32)ml/min( P=0.913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6.82±2.46)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孤立肾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发生电解质异常。1例出院后7 d因黏液堵塞尿管发生尿潴留,导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3 cm尿囊肿,更换尿管后消失。并发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各1例,再次行输尿管镜治疗。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同侧肾轻度积水。16例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8例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7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结论:对于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Yang-Monti回肠或结肠代输尿管术也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CNJ11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KCNJ11基因编码ATP敏感性钾通道(K ATP)的Kir6.2亚基,是调节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基因。KCNJ11基因不同突变位点可导致一系列连续的、不同轻重的糖代谢异常,包括新生儿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3、2?型糖尿病、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磺脲类降糖药物可与K ATP通道中的磺酰脲类受体1(SUR1)结合,导致通道关闭,继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KCNJ11基因突变所致的新生儿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3、2?型糖尿病患者可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二氮嗪可使K ATP通道保持开放,是治疗K ATP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通常需要行不同程度的胰腺切除术以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临床表现推测可能具有基因突变的人群,行基因检测明确变异情况,以获得更加精准合理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的表型和生物学功能特性。方法:取足月妊娠的胎盘,分离HPMEC并在ECM培养基中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用Dil-Ac-LDL摄取、小管形成、细胞增殖检测HPMEC的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PROKR1和PROKR2的表达。结果:从胎盘分离的HPMEC可表达eNOS、PROKR1和PROKR2蛋白,具有Dil-Ac-LDL的摄取、小管形成、细胞增殖等功能。结论:从胎盘可以分离HPMEC,其在体外进行有效增殖且保持内皮细胞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交流平台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伸护理服务指导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基于网络交流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出院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8例,根据数字平均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伸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基于网络交流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肾功能改善及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负性情绪、遵医嘱用药、合理运动、控制水钠摄入、超滤准确记录、血压测量等管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贫血、腹膜炎、低钾血症、心功能衰竭、酸中毒等总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基于网络交流平台的延伸护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肾功能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稳态医学——维持机体健康和诊治疾病的新概念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稳态(homeostasis)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生物体系统通过这种过程保持系统稳定,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稳态医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细胞、器官及全身稳态平衡的科学,是以维持稳态平衡为立足点继而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和诊疗疾病的综合性学科。稳态医学(homeostatic medicine)着眼于机体整体,聚焦稳态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有望为维持健康和诊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机体多系统稳态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硝酸盐可以通过硝酸盐-亚硝酸盐-NO途径调节机体NO发挥重要生理作用以维持机体稳态。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硝酸盐转运通道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可介导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功能,其与硝酸盐产生的NO一起,共同成为调控机体稳态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器官捐献供者供肾逆行灌注早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供者供肾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受者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者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供肾移植受者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供肾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 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供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供肾机械灌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除衰老细胞:防治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新途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衰老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尽管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进步助力了人类健康,极大地延长了预期寿命,但与衰老不可逆转特质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衰老细胞是指细胞在保持代谢活性的同时发生不可逆且永久性的细胞周期停滞,各种内外源性应激(如活性氧、活性氮、DNA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功能失调等)均可加剧这一过程。衰老细胞在老化血管中的积累提示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衰老细胞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清除衰老细胞的药物和基因靶点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按照菌与培养基体积比为1∶100用M17GS液体培养基培养约5×10 8集落形成单位/mL乳酸乳球菌(浓度下同),分别于培养0(即刻)、2、4、6、8、10、12 h用酶标仪观测其生长情况。另取该菌菌落同前处理并于相同时间点收集培养基分离细菌培养上清液,用台式pH计测定pH值,并用L-乳酸检测分析试剂盒测定培养0(即刻)、2、4、8、12 h的L-乳酸浓度(样本数为3)。(2)将泊洛沙姆温敏聚合物与M17GS液体培养基按照质量与体积比为0.2 g∶1 mL充分混匀,制备单纯温敏水凝胶。按照菌与水凝胶体积比1∶100在单纯温敏水凝胶中加入乳酸乳球菌,充分混匀后制备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分别在4、37 ℃孵育以及成胶后再4 ℃孵育观察其形态;通过流变仪测定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在10~40 ℃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同时观察成胶温度;将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冷冻干燥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及其中乳酸乳球菌的形态结构。(3)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用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0 ng/mL内毒素/脂多糖与γ干扰素培养24 h刺激M1型极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和乳酸组。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细胞加入1 mL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乳酸组细胞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mol/L乳酸,37 ℃培养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CD206的mRNA表达量(样本数为3),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精氨酸酶1和CD206的蛋白定位与表达。(4)取15只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通过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为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在每只小鼠背部制作直径6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单纯温敏水凝胶组和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每组5只。水凝胶处理2组小鼠伤后即刻分别滴加200 μL相应水凝胶至创面,每天更换水凝胶。水凝胶处理2组小鼠处理0(即刻)、3、6、9、12 d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创面面积;处理12 d后,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肉芽组织厚度,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CD206、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空白对照组小鼠于前述相同时间点进行相应观测。(5)取9只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同实验(4)方法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皮肤组(不做其他处理)、单纯创面组、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每组3只。单纯创面组与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小鼠按照实验(4)方法制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前一组小鼠伤后不做其他处理,后一组小鼠伤后即刻滴加200 μL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至创面。水凝胶处理组小鼠处理1 d后,取创面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 mRNA表达量;眼球取血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通过L-乳酸检测分析试剂盒测定血清L-乳酸浓度。于前述相同时间点,取正常皮肤组小鼠相应部位正常皮肤组织、单纯创面组小鼠创面组织及2组小鼠血液进行相应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ukey和Dunnett检验。 结果:(1)乳酸乳球菌于培养约6 h生长达到平台期。乳酸乳球菌培养上清液中,pH值逐渐降低,至培养8 h下降至最低值4.9左右;L-乳酸浓度逐渐升高,至培养8 h达到最高值约70 mmol/L。(2)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在4 ℃为液体溶胶态,在37 ℃为固体凝胶态,成胶后于4 ℃孵育后再次变为液体溶胶态;成胶温度约为25 ℃,成胶后储能模量约为3 000 Pa、损耗模量约为1 000 Pa。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为疏松三维多孔结构,乳酸乳球菌为椭球形并被包裹在水凝胶内部。(3)培养24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乳酸组巨噬细胞中精氨酸酶1表达量显著升高( q=11.620、15.250, P<0.01)、CD206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 q=16.770、19.030, P<0.01),定位于细胞膜的CD206蛋白和定位于细胞质的精氨酸酶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乳酸组巨噬细胞中精氨酸酶1、CD206 mRNA表达量与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相近( q=3.629、2.259, P>0.05)。(4)处理3~12 d后,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温敏水凝胶组比较,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速度更快,创面面积明显缩小,创缘炎症减轻。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小鼠处理3、6、9、12 d后创面面积[(25.8±5.9)、(21.2±4.6)、(16.0±2.4)、(8.4±2.4)mm 2]较空白对照组[(31.8±5.3)、(28.0±3.4)、(22.6±3.7)、(17.0±1.0)mm 2]显著缩小( q=3.506、3.973、3.856、5.025, P<0.05或 P<0.01),处理3、6 d后创面面积较单纯温敏水凝胶组显著缩小( q=3.739、3.739, P<0.05)。处理12 d后,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温敏水凝胶组比较,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小鼠创面肉芽组织更厚,创面组织中iNOS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且CD206阳性细胞明显增多。(5)处理1 d后,单纯创面组小鼠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和核因子κ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小鼠正常皮肤组织( q=9.253、4.819、6.020, P<0.01),与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相近( q=2.850、2.735、2.556, P>0.05);单纯创面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 q=3.523、5.373、5.279, P<0.05或 P<0.01),与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组相近( q=0.621、1.240、1.293, P>0.05);3组小鼠血清L-乳酸浓度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4.095, P>0.05)。 结论:乳酸乳球菌温敏水凝胶在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局部使用安全,能够通过原位生产投递乳酸,促进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重塑创面愈合微环境,促进创面的高效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