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中"开鬼门、洁净府"理论的现代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最早记载于《素问·汤液醪醴论》,通过查阅文献并整理,明确其具体含义指宣肺发汗、通腑排浊与清利小便之法.文章拟对现代医家运用"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心、肺、肾系疾病、肢节类疾病、皮肤类疾病的应用进行梳理,体现经典理论对于现代临床疾病的指导意义与价值."开鬼门、洁净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典理论法则,合理应用将取得良好疗效,对中医经典理论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中医学者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从"五脏阳以竭"论内伤水肿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内伤水肿"概念,此处内伤水肿的主要病机为"五脏阳以竭",综合历代诸家注释及医理分析,解释有二:一则为五脏阳气衰竭,二则为五脏阳气阻遏.文章从五脏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认为与阳气衰竭相关的脏腑责之于心、肝、脾、肺、肾;与阳气阻遏相关的脏腑多为肝、脾、肺.治疗上强调以五脏为中心,根据病性虚实、病位所在择其具体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释名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医简中有治六十病之方,每病之下收载1方至数方不等,共计106方.整理者根据其内容重在“合和制剂”,并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对仓公所传医书的著录,将其命名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和齐汤法”义为“和调分剂得宜,以作汤液”之法;该书中保存了久已失传的古经方“汤液”“醪醴”“火齐”等剂型.从学术源流上考证,《和齐汤法》当为仓公所传,是专门记述合和制剂方法的文献,后世之《汤液经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皆上承《和齐汤法》,故其作为当时“经方”的代表性著作,在两汉医学之学术传承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经》“微动四极”理论及对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等详略论述“消渴”病机,启迪后世思学运用.“消渴”病变涉及阴阳气血津液,病位在脾、肝、肾;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水等病理产物为标.机体的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可从阴阳升降、三焦、脏腑等气化角度去统观认识.《内经》为中医之圭臬,其理精义奥,医哲互通,而重述理法.《汤液醪醴论》日“微动四极”,其提要钩玄.通过对圣贤哲学及中医经典浅析,“微”者为天地自然大道之显隐,“微动”是“致中和”之具体运用,“四极”为四方之极,指有天地人之范畴,对应有阴阳内外的时空属性.“微动四极”中医之理有助调阴阳升降气化、气血津液运行、三焦脏腑和畅等作用.古今对消渴(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皆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浅论《黄帝内经》神不使及调神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神不使”的概念源自《素问·汤液醪醴论》,其含义是指人之神不能发挥其作用,神使还是神不使是决定是否能治愈疾病的关键因素, “神不使”不仅是造成疾病不愈的缘由,也会影响脏腑百骸的营卫运行,为患病埋下隐患,故如何达到神使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调理精神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精神旺盛是人体生理功能运行正常和抵御外邪的前提和保障.总结提炼这些方法对实现中医养生学的兼收并蓄,充实理论和实践内容均具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黄帝内经》角度探析“肺阳”和“肺阳虚”理论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古至今,历代医家虽然在其论著及相关文献中鲜有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相关理论,但是“肺阳”和“肺阳虚”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是确实存在的.有关于“肺阳”及“肺阳虚”理论的发生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战国至两汉的《黄帝内经》时期.《黄帝内经》中虽然从未直接提到“肺阳”和“肺阳虚”,但是多次从整体观念的角度探讨了“肺阳”相关理论和以“肺阳虚”为病机的相关病证,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素问·汤液醪醴论篇》和《素问·经脉别论篇》等篇章中都有着关于“肺阳”及“肺阳虚”的阐释,该文试从《黄帝内经》角度探讨“肺阳”及“肺阳虚”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肺阳虚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总则,这对“肺阳”和“五脏阴阳”理论框架的建立以及“肺阳虚”相关病证的临床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用仲景方从"治水肿三法"论皮肤病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皮肤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往往缠绵反复,甚至有迁延数十年难愈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总结十余年临床经验,认为皮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风湿热虫毒侵袭肌肤,邪毒结聚而致,常表现为瘙痒、脱屑、红热灼痛、疱疹、渗出、糜烂等.患病日久,痰湿瘀血内生,又可致虚,而出现肌肤甲错、瘀斑、结节等症状."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为治水肿三法,通过发汗、利小便、逐瘀血,将积聚于皮毛、肌肉、经络、关节、脏腑中的水饮恶血排出,达到治疗目的.笔者将此法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当中,同样收到显著疗效.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创立了一系列组方精妙、配伍严谨的方剂,柯琴尝谓:"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笔者在治疗皮肤病过程中,遵循"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的治疗方法,灵活运用仲景方,效果显著,现将临床经验分享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帝内经》十三方的后世临床运用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后世医家对《黄帝内经》十三方灵活化裁,拓展其临床应用,诸如半夏秫米汤中半夏用量的斟酌及对秫米的替换,生铁落饮的加味,泽泻饮的简化,兰草汤论治的拓展,乌贼骨藘茹丸对闭经、崩漏的双向调节,寒痹药熨、左角发酒、菱翘饮、马膏膏法治疗兼备内外,汤液醪醴、鸡矢醴、寒痹熨法、马膏膏法乃酒剂运用之先行等,不乏临床启示.《黄帝内经》十三方治疗范围扩展的动因在于解决疾病需求,其生命力则根基于中医经典的博大精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漫谈如何开好中药处方
编辑人员丨2021/1/17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开好中药处方是门学问. 中药处方包括有药处方和无药处方,两者都需要用工匠精神和绣花的功夫,现就如何开好中药处方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有药处方 有药处方是患者求医的主要愿望之一. 当患者得到一个处方,期望该方能治其病,对其病愈至关重要;医生开处方也是为解决患者病痛,使其病愈;病去而康愈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 两者本无矛盾,但尚存在差距. 为缩小该差距,医患双方应共同努力,互相配合. 但更重要的是医生方面,可以说医生是甲方,患者是乙方. 从标本的含义讲:患者是甲方,医生是乙方.如《素问· 汤液醪醴论》说:"病为本,工为标. 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因此,医生在开有药处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