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口腔溃疡及口腔菌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口腔溃疡及口腔菌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142例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用不透光的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口腔护理,而研究组采用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前、护理1周的牙菌斑指数、口腔分泌物细菌菌落数、Beck口腔评分,同时对比两组的口腔不良情况(口臭、口腔黏膜白斑、口唇干裂、口腔溃疡)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口腔清洁度。结果:护理1周,研究组的牙菌斑指数、Beck口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口腔分泌物细菌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的口臭(8.45%)、口腔黏膜白斑(2.82%)、口腔溃疡(1.41%)、口唇干裂(9.86%)和肺部感染(0.0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1.13%、12.68%、23.94%、9.86%、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1周,研究组的口腔黏膜、牙面、牙缝、舌面、颊部、硬腭清洁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中采用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能有效预防口腔溃疡和肺部感染,降低口腔牙菌斑指数,改善口腔状况,提高口腔清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8月9日至24日成都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6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民族分布为藏族124例(77.02%)、汉族35例(21.74%)、回族2例(1.24%);男性68例,女性93例,男女比例为0.73∶1;年龄1~94岁,平均年龄为(39.06±23.64)岁。161例患者中,其中4例1岁以下患儿因无法收集四诊信息而被剔除,共收集157例患者信息,18岁以下的患者有26例,18~60岁124例(78.9%;包括普通型120例、重型4例、危重型0例),60~90岁以上6例,90岁以上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恶寒、咽干、头痛、乏力、流涕、口干、口苦等为主;舌象以淡红舌质及白腻或薄白舌苔多见。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常见(99例,占63.06%),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2例,占14.01%)、湿热蕴肺证(22例,占14.01%)、湿毒郁肺证(11例,占7.01%),而疫毒夹燥(2例,占1.27%)、疫毒闭肺(1例,占0.64%)、气营两燔(0例)3个证型占比不到2%,且各种证型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 χ2=0.48, P<0.05)。 结论:拉萨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度郁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鲜亲母母乳喂养对极/超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新鲜亲母母乳喂养对极/超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母亲是否愿意进行新鲜母乳喂养(母乳挤出后3 h内使用,不进行冷藏、冷冻、巴氏消毒及温热),分为新鲜母乳组和巴氏消毒组。评价新鲜母乳喂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比较两组死亡率、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喂养指标和生长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及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120例极/超早产儿,其中新鲜母乳组63例,巴氏消毒组57例。与巴氏消毒组比较,新鲜母乳组平均加奶速度快[(8.3±1.0) ml/(kg·d)比(7.8±0.9) ml/(kg·d)],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小[(6.4±1.8)d比(7.4±2.3) d],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和肠外营养时间均缩短[(21.5±3.8) d比(30.0±10.4)d,(21.0±4.9) d比(27.2±9.7) d],晚发型败血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4.8%(3/63)比15.8%(9/57),17.5%(11/63)比35.1%(20/57)],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高[60.3%(38/63)比35.1%(2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住院期间头围、身长和体重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与新鲜母乳喂养相关的不良事件。 结论:极/超早产儿每日至少1次新鲜母乳喂养是可行、安全的,可缩短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减少肠外营养时间,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后特异性IgG抗体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从西藏自治区6个地级市选择无2019-nCoV感染史并已完成全程2剂次免疫或加强免疫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样本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分析不同免疫史以及各年龄组接种者的抗体阳性率。结果:共计纳入调查对象22 255名,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6.38%。加强免疫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97.12%,远高于全程免疫人群的8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81.11, P<0.001)。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8.28, P<0.001),低年龄≤10岁和11~20岁组的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分别为93.44%和89.03%。除那曲市和≤10岁年龄组外,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和不同地区相同年龄组之间的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OVID-19灭活疫苗对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有助于提高群体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G蛋白信号传导调控因子1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传导调控因子17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肺癌细胞A549、H1299、H446和H1703中G蛋白信号传导调控因子1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选取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公司的H1299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技术构建G蛋白信号传导17(RGS17)KO细胞(RGS17 KO组),以H1299作为对照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分析对照组和RGS17 KO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标志物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细胞FoxP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KCIP-1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t检验。 结果: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 G蛋白信号传导调控因子17蛋白表达水平(0.71±0.11)明显低于肺癌细胞A549、H1299、H446和H1703(1.07±0.16、1.96±0.26、1.40±0.09、1.2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65、11.650、12.730, P<0.05)。RGS17 KO组细胞克隆形成率[(50.14±8.31)%]明显低于对照组[(82.14±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52, P<0.05)。RGS17 KO组细胞吸光度值(1.45±0.13)明显低于对照组(2.1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00, P<0.05)。RGS17 KO组细胞划痕愈合率[(64.7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88.43±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980, P<0.05)。RGS17 KO组细胞总侵袭数量[(77.43±11.53)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28.43±10.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35, P<0.05)。RGS17 KO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1.15±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6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04, P<0.05)。RGS17 KO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0.71±0.08、0.91±0.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0.12、1.5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40、10.990, P<0.05)。RGS17 KO组细胞FoxP2、Cyclin D1和KCIP-1表达水平(0.49±0.13、0.50±0.12、0.57±0.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10、1.10±0.10、1.0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820、9.993、10.620, P<0.05)。 结论:G蛋白信号传导调控因子17在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促进了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过程,可能与激活细胞周期的基因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藏高原地区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启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前关于西藏高原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系统性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及病例报道非常少见,对于高原地区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溶栓治疗等认识较少,缺乏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报道拉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溶栓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总结临床现象,提出科学问题,为提升高原地区急性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治水平提供基础数据,为今后开展此方面的临床研究指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冷藏薄荷水喷雾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口渴症状和口腔舒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冷藏薄荷水喷雾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建立有效的口渴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孝感市中心医院进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苏醒期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冷藏纯净水(6~10 ℃)喷雾治疗,试验组采用冷藏薄荷水(6~10 ℃)喷雾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口渴程度、静息唾液流率、唇舌口腔黏膜湿润程度以及口腔舒适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8.30 ± 16.64)岁;试验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58.66 ± 16.68)岁。干预后1、2、4、6 h试验组口渴程度评分分别为(5.96 ± 1.58)、(5.08 ± 1.37)、(4.48 ± 1.18)、(3.76 ± 0.72)分,低于对照组的(6.78 ± 1.04)、(5.60 ± 1.09)、(5.10 ± 1.16)、(4.52 ± 1.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0~4.11,均 P<0.05)。干预后2、4、6 h试验组静息唾液流率分别为(0.21 ± 0.04)、(0.23 ± 0.05)、(0.30 ± 0.08)ml/min,高于对照组的(0.18 ± 0.06)、(0.19 ± 0.06)、(0.21 ± 0.08)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1、3.22、6.57,均 P<0.05)。干预后2、4、6 h试验组唇舌口腔黏膜湿润评分分别为(2.52 ± 0.93)、(2.26 ± 0.75)、(1.82 ± 0.83)分,低于对照组的(2.98 ± 0.84)、(2.88 ± 0.85)、(2.30 ± 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9、3.87、2.38,均 P<0.05)。干预后3、6 h试验组口腔舒适度评分分别为(4.54 ± 0.39)、(5.68 ± 1.67)分,高于对照组的(3.62 ± 0.21)、(4.76 ± 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9、3.14,均 P<0.05)。 结论:冷藏薄荷水喷雾能有效改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口渴程度,提高口腔舒适度,为临床医护人员护理口渴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组织磷脂酰胆碱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进化及其表达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维持肺泡结构,促进呼吸作用和对氧的吸收及利用,磷脂酰胆碱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主要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编码磷脂酰胆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胆碱激酶基因Chok-α和Chok-β、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基因Pcyt-α和Pcyt-β以及胆碱磷酸转移酶基因Cpt的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并以SD大鼠(Rattus norvegicus)为对照,测定了这些基因在肺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Chok-α、Chok-β、Pcyt-α、Pcyt-β和Cpt基因序列高原鼢鼠与以色列鼹鼠(Nannospalax galili)的同源性最高,高原鼠兔与北美鼠兔(O.princeps)的同源性最高,均高达90%以上;高原鼢鼠Cpt与以色列鼹鼠,高原鼠兔Chok-β、Pcyt-β和Cpt与北美鼠兔有平行进化位点.选择压力分析表明,高原鼢鼠Chok-α亚基第4位的赖氨酸、第5位点的苯丙氨酸和第10位的谷氨酸,高原鼠兔Chok-β亚基第4位蛋氨酸,高原鼢鼠Cpt第163位谷氨酸,这些位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IFT评估结果发现,高原鼠兔的Chok-β亚基中第212位氨基酸变异位点和Pcyt-β亚基第18位氨基酸变异位点对其功能有显著影响(P<0.05).mRNA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Chok-α和Chok-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高原鼠兔与SD大鼠(P<0.01),高原鼠兔Chok-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D大鼠(P<0.05);SD大鼠Pcyt-α、Pcyt-β和Cp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P<0.01),而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间无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SD大鼠相比,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磷脂酰胆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氨基酸变异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两种高原动物的生理适应,更利于它们在高寒低氧的独特环境中获取氧并利用氧,从而促进呼吸作用,以加强能量代谢并适应低氧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氧疗措施对肺源性心脏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心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鼻导管低流量氧疗对肺源性心脏病(PH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心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PH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鼻导管低流量氧疗,观察组患者接受HFNC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脑利尿钠肽(BNP)]、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4%(62/67),高于对照组的77.61%(5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7,P=0.015).治疗前,2组患者SpO2、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pO2、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T、APTT及Fg、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T、APTT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Fg、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LVESD、LVEF及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SD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FEV1、FVC及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EV1、FVC及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P及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H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相较于鼻导管低流量氧疗,HFNC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患者心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肺热普清散对MHV-A59感染小鼠治疗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藏药经典方肺热普清散对小鼠肝炎病毒A59(MHV-A59)感染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MHV-A59滴鼻操作建立小鼠冠状病毒感染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利巴韦林)组和肺热普清散低、中、高剂量(25、50、100mg·kg-1)3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考察记录造模期内小鼠体质量变化,处死后称体质量并计算小鼠肺脏指数和肝脏指数;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IL-1β、IL-18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MHV-A59病毒载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热普清散对肝脏和肺脏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肺热普清散3个剂量组的体质量每日递增,中、高剂量组在第5~8天均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小鼠肺脏指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肺热普清散中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病毒感染后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显著性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IL-18水平(P<0.001、0.01);模型组肝脏组织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高剂量组肝脏中IL-1β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3组实验动物肝脏组织中IL-18水平未出现显著性变化;MHV载量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利巴韦林组和肺热普清散高剂量组血清中MHV载量显著性降低(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细胞出现广泛坏死和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气球样变等现象,肺热普清散高剂量和利巴韦林组出现点状病灶、炎症细胞浸润等明显减少现象;模型组肺组织肺泡明显间隔增厚,间质水肿,肺泡被压缩,有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现象,而肺热普清散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肺组织肺泡间隔较窄,肺泡舒展,局部有炎性浸润和出血,肺泡腔内的分泌物明显减少.结论 肺热普清散对MHV-A59感染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病毒复制和抑制感染后炎症因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