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对新型疫苗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些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感染导致的疫情屡屡暴发,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持续威胁。CoV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不仅对机体抑制和消灭病毒入侵至关重要,在免疫病理和疾病重症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免疫应答在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的双重作用,将有助于阐释CoV的致病机制和调控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间的平衡,促进CoV疫苗的成功研发。本文综述了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CoV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对其在CoV新型疫苗研发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纳米颗粒热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因其能够有效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识别、攻击和消灭癌细胞而备受关注。然而,有限的免疫应答率和潜在的高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为此,专家们提出了以免疫治疗为中心的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其中,热疗以其能够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却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成为免疫治疗最适合的辅助疗法。而基于新兴纳米颗粒的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则使得热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更为完美。因此,本综述将概述当前的热疗方法,探讨热疗激活全身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协同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开展门脉高压临床研究与多学科团队处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规范化处理是完成2030年消灭乙肝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处理门脉高压相关临床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无创门脉压力预测模型的建立是临床的迫切需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需要真实世界临床证据,处理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指南亟需来自中国人群的数据验证。设计合理的高质量门脉高压临床研究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可信证据,促进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相关诊治决策的精准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部感染性疾病作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全球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其致病微生物类型多种多样,为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挑战。中性粒细胞是肺部感染过程中的第一道防线。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会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以捕获和消灭微生物。虽然NET可保护宿主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但过度的NET形成会对宿主造成损害。本综述重点阐述了关于NET形成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用于缓解NET形成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首诊时通常已处于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往往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放疗、胆道引流、光动力疗法、纳米刀消融、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肝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使得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在胆道引流的基础上进行化疗、放疗、光动力疗法、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纳米刀消融可在保护管道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细胞,肝移植术为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提供了可能治愈的机会,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则为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突破点。结合文献及本团队的临床经验,本文就不可切除HCCA的治疗手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论述,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RGM/Irgm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M蛋白(immune-related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M protein,IRGM/Irgm1)是免疫相关GTPases(immunity related GTPases,IRGs)家族的一员。IRGs是参与机体早期免疫应答的一类蛋白,不同物种的IRGs蛋白,其家族成员也大不相同。人类体内仅进化出两个IRG基因,一个功能性的IRGM和一个不参与免疫的IRGC。然而,在小鼠体内,IRGs是一个干扰素诱导的GTPase大家族,其Irgm1(LRG-47)功能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广谱的抗感染与宿主防御、细胞自噬以及在部分炎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人类IRGM蛋白与小鼠的Irgm1发挥着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学功能。人类IRGM基因在自噬靶向消灭结核分枝杆菌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IRGM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现就人类IRGM/Irgm1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的疗效。 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杭州整形医院手外三科对12例拇指外伤性缺损的患者行游离 甲瓣再造拇指,其中6例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骨支架和伸、屈肌腱完整;其余6例拇指缺损患者根据顾玉东分型法有3例为Ⅰ度缺损,2例为Ⅱ度缺损,1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切取皮瓣的大小为3.0 cm×6.5 cm~9.0 cm×7.0 cm。腹部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和(或)微信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再造拇指进行功能评定,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对供足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再造拇指全部成活。 甲瓣供区创面9例SCIAPFs顺利成活;本组有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消灭创面;1例皮瓣皮肤大部分坏死,基底成活,二期植皮修复创面。腹股沟供区11例一期愈合,遗留1条线状瘢痕;1例供区伤口内血肿,清除血肿后再次缝合而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2例; 趾保留原有长度,恢复正常的屈、伸功能。供足行走、跑步无疼痛。供足功能按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SCIAPFs色泽、质地满意,其中5例偏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 结论: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能有效地保留供足的外观和功能,同时腹股沟供区瘢痕隐蔽,损伤小,符合皮瓣供区的选择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Ⅲ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下常规疫苗接种工作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倡议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脊灰)防控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相关病例的发生成为后脊灰时代的重要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全球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但在全球共同抗击COVID-19的背景下亦不能忽视脊灰等常规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本文以上海市发生的Ⅲ型VDPV循环事件为例,阐释COVID-19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常规预防接种工作,严防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泌体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一种生活在宿主巨噬细胞吞噬体内的细胞内细菌,其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一部分Mtb可经机体免疫作用消灭;但仍有一部分可经免疫逃逸机制存活,引发机体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或结核病(tuberculosis,TB)。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00 nm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其富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存在于人体多种体液中。Mtb感染后,机体所释放的外泌体的组分可以发生显著变化,并且可以在机体感染免疫中发挥作用,从而为结核感染的预防、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该文将对外泌体在Mtb感染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消毒专用小屋"流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北京地坛医院专门设置用于患者个人卫生处理的"消毒专用小屋",用于治愈出院患者个人及物品消毒,此房间包括洗浴间、更衣间、物品消毒间,针对不同物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并制定相关的标准流程。合理的出院终末消毒流程,可有效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