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璿伤寒瘟疫辨治特色及对辨治流感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杨璿为清代著名医家,其伤寒与瘟疫辨治经验集中体现在《伤寒瘟疫条辨》当中,杨璿主要从病因病机、行邪伏邪、脉证、治法及方药等方面明辨伤寒与温病,集诸家之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创立以升降散为首的辨治温病十五方.《伤寒瘟疫条辨》集杨璿辨治伤寒与瘟疫的学术特点,著中杨璿博采金元刘完素、明代王履,及明清吴又可、喻嘉言、张璐等辨治之长,强调伤寒与温病根源异、脉证异、治法异,其思想对辨别治疗伤寒与瘟疫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以《伤寒瘟疫条辨》为基,从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辨别、脉证辨别、治法辨别及辨治流感与瘟疫的启示四方面,对杨璿辨治瘟疫特色予以阐述,对于传承古代医家辨治瘟疫精华及指导临床运用具有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伤寒瘟疫条辨》疫病证治特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基于《伤寒瘟疫条辨》,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组方、复病治疗等角度探讨杨栗山疫病证治特点.疫病因杂气由口鼻入三焦所致,病机是阳热怫郁,治疗疫病以逐秽为第一要义,轻者用清法,选用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八方;重者用泻下法,选用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升降散轻重皆可使用.杨栗山应用下法时不拘结粪,下不厌早.素体虚弱气、血、阴、阳严重不足者感受疫病须攻补兼施.杨栗山认为疫病出现表证如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痛者,非表有实寒,禁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发汗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陈士铎疫疠证治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探析明末清初时期浙江医家陈士铎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陈士铎著述中涉及疫、疠之条文并进行研读,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鉴别、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氏详细阐述了瘟疫、疠风、瘴疠等疾病的辨治方式.火热成毒、闭而不宣所致瘟疫以全身症状乃至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具有传染性,且病死率高;热毒、湿蒸之气所致疠风、瘴疠均具传染之性,疠风以皮生斑点、破而成疮乃至腐烂及须眉掉落为临床特点,瘴疠则以头痛、腹满为核心表现,而由酒湿所致疠风则不具可传染性.陈氏在多部医籍中针对各类疫疠之疾创设了多种治法方药,并提出疫病与伤寒可通过是否于冬月得病及传经与否进行鉴别,春疫与春温则在病邪性质与预后方面有所差别.[结论]陈士铎身处疫灾频发之时空,关于疫疠证治的论述丰富、零散而颇具特色.其防治疫疠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传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提供借鉴,也提示在中医疫病学经典传承内容建设中,除应重视传统中医典籍与温病学家专著外,其他学派医家著作与综合性医书中相关内容的整理亦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伤寒论》"津液自和"对诊治小儿外感热病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26
《伤寒论》首次提到"津液自和",即身体自汗出、小便利,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基础,也是身体抵御和祛除邪气的重要条件.广义的津液是指一切体液及其代谢产物总称,津液在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中有重要作用.津液失和包括津液量的异常、津液蒸腾气化和运行输布异常.伤寒、温病、瘟疫学说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外感热病,三者虽为不同辨证体系,但病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小儿代谢快,对津液需求多,津液易失调,故小儿外感热病较之成人更易出现津液失和,临证治疗可解表宣透、清热生津、畅达气机以实现津液自和、邪去正安.通过"津液自和"治疗外感热病,具体包括:辛温解表、汗而发之,辛凉解表、以汗达邪,清泻(透)里热、养阴生津以及祛湿退热、畅达气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降散君药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升降散的君药及其理论依据,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素问》《伤寒瘟疫条辨》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同时结合临床案例,探讨升降散君药的动态性.[结果]君药针对主要病机而立,病机的动态性决定君药的动态性,升降散方证根据不同的病机选用不同的君药,即以少阳郁热为主证,兼见阳明证,君药为僵蚕;以阳明胃热为主证,兼见少阳郁热证,则君药为大黄.所举两例患者,前者以少阳证为主,重在宣郁透热,故以僵蚕为君药;后者以阳明证为主,下焦不通、气机阻滞,故以大黄为君药.[结论]针对病机不同,升降散的君药既可为僵蚕,又可为大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降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升降散首见于明代龚廷贤所著的《万病回春·卷二·瘟疫》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的《二分析义》记载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赔赈散.杨璇将之更名为升降散,收载于《伤寒温疫条辨》组成:白僵蚕2钱,蝉衣1钱,姜黄3分,生大黄4钱.诸药相合,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清升浊降,全方共奏"清升浊降"之功,给浊毒以出路.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发挥甚广,究其组方,凡辨证属清浊升降失常所致之浊毒病症均可随证加减.现代医家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应用此方辨证论治喘证、水肿、泄泻、糖尿病、慢性肾衰等病机属于"清浊升降失常"者,均取得显著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彭建中教授应用升降散治疗妇科疾病经验拾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升降散一方载于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本是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方剂.北京中医药大学彭建中教授传承赵绍琴教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认为升降散尤其擅于升降气机,散邪解郁,并将其运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旨在总结彭老师运用本方的经验,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治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明代吴又可著《温疲论》,对瘟疫(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及治法方药都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学术见解,为正确治疗瘟疫开创了先河.后世,余师愚著《疫疹一得》、杨栗山著《伤寒温疫条辨》、戴天章著《广瘟疫论》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瘟疫学说,为祖国医学防治瘟疫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作者在前人对瘟疫发病规律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基础上,结合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病例报道,综合阐述这一新型传染病的中医证治,旨在为现代中医防治“新冠”提供借鉴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赵进喜教授应用升降散治疗肾脏病理论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曾被作为治疗温病的主方.赵进喜教授将“郁热内结、湿浊邪毒阻滞气机”作为本方治疗的关键病机,将发热不退或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胸烦闷、大便不畅、脉数急作为升降散的临证要点,同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随证灵活化裁.现将从升降散的病机、方源、适应证、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步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