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内生"五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内生"五邪"是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异常所致的综合性病机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及病理改变关系密切,从内湿、内火、内风、内寒、内燥的角度阐述UC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对于临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生"五邪"所致UC的病机及相应治法主要有:内湿:脾虚阳微,痰湿内停;治宜健脾益阳,运化痰湿;内火(内热):火热内生,血溢瘀阻,治宜清(虚)热泻火(热),兼清湿热化瘀;内风:肝风内结,风伤肠络,络损血溢,治宜疏肝理气,清肠疏风,凉血止血;内寒:脾肾阳虚,寒凝血瘀,治宜温肾暖脾,活血止痛;内燥:燥伤津血,肠络失养,治宜生津润燥,滋养肠道.在临床实际中,UC并非单一病机致病,可为"五邪"兼夹为病,并易变生痰浊瘀血,临证应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柳红芳基于象思维视域论治肾性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柳红芳认为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与肾精亏耗、肾阳不温、肾气亏虚、脾虚失运、精微难以化血密切相关.通过运用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柳红芳提出"薪火暖釜"造血模型,并结合对肾性贫血的现代认识,临证中灵活运用此模型.以填精益肾法为枢,柳红芳注重运用补肾通络、补中健脾、温肾助阳法辨证施治肾性贫血,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温肾暖脾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建立温肾暖脾颗粒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46nm;结果 峰面积和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补骨脂素R2=0.999 2,异补骨脂素R2=0.999 3;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补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8.25%,RSD为0.89%,异补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5.90%,RSD为1.18%.结论 本试验研究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以作为温肾暖脾颗粒质量控制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论治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2023/8/26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及治则治法.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地改善营养不良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脏腑正气亏虚,风邪内客,痰湿阻滞,瘀血内停,浊毒内蕴为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以"虚、风、湿、痰、瘀、浊毒"作为其关键病机特点."虚气留滞"理论是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高度概括."心、肝、脾、肺、肾"五脏亏虚为发病的基础,由脏腑"虚气"而导致的风邪、痰湿、浊毒以及瘀血等病邪"留滞"是发病的诱因,因虚而生滞,因滞而虚甚.临床治疗应"补虚"与"祛滞"并举,通过"补肺益气,兼顾脾肾、益气健脾,养心舒肝、温肾暖脾,滋阴填精"以"补虚","祛风解表,搜风通络、祛湿化痰,利湿降浊,活血化瘀"以"祛滞",以期改善营养不良.文章着重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药在临床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李维贤教授治疗宫寒不孕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维贤教授治疗宫寒不孕擅从脾肾入手,整个治疗过程体现“温经通络以除沉疴,温肾健脾以固根本,益气养血以助孕育”的思路,如此使胞宫得暖,先天得固,后天得充,精充气盈,两精相抟,受孕乃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赵智强教授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赵智强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分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病后体虚;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肝郁克脾、火不暖土;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湿滞、阳虚、气滞4种;病位证素:病位在肠,与肝、脾、肾3脏相关;主要治法包括健脾涩肠止泻、抑肝扶脾止泻、温肾涩肠止泻;宜选用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四种丸配合桃花汤加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余绍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0—2016年在余绍源教授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的关联规则挖掘、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总结其处方的中药频次、核心组合中药频次, 分析组方用药特色.结果:共175首处方, 核心药物为白术、党参、六神曲、茯苓、煨肉豆蔻、干姜;通过聚类分析后发现7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新方.结论: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多从脾肾论治, 采用健脾益气、温肾暖脾之法, 兼顾化湿、解郁、止痛、活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秦月好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不孕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秦月好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所致不孕症的治疗有着独特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肾精不足、脾气亏虚,治疗上多采用健脾益气养血,填精温肾暖宫的方法,特色在于脾肾同治,以补养子宫内膜、卵泡与促进排卵、改善子宫内环境相结合,擅长使用芳香药物促进排卵,以此创立促孕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神丸治疗痒疹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笔者使用四神丸治疗1例顽固性痒疹患者,疗效显著.记述如下.詹某,男,55岁.主因"身起疹伴痒1年"于2016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身起疹,伴有瘙痒,曾接受多种中西医治疗不效来诊.就诊时患者瘙痒甚,如虫行感,口不苦,多饮,手凉,足不凉,睡眠可.大便每日5:00、5:40行2次,不成形.专科检查:躯干散在红色孤立性丘疹、抓痕,无水疱.唇紫,舌淡、苔黄干裂,脉沉.诊断:痒疹,证属脾肾亏虚夹血瘀,治以温肾暖脾化瘀,方用四神丸加减.处方如下:制吴茱萸3g,肉豆蔻、陈皮各6g,补骨脂、熟地黄、山药、桃仁、红花各12g,炒白术、炒苍术各15g,醋鸡内金9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炒莱菔子12g.7剂,颗粒剂,日1剂,水冲服.二诊:服药后皮损大部分结痂,右胸部皮损消退,瘙痒减60%,虫行感明显减轻,虫行感减60%,口不苦,多饮,手凉好转,足不凉,睡眠可.大便每日仍行2次,成形便.后背散在结痂、抓痕.唇紫较前减轻.舌淡、苔黄,脉沉.上方熟地、山药均改为各15g,陈皮增至9g,继服1周.三诊:唇部色淡红,皮损消退,虫行感消失,干痒,无多饮,手凉好转,大便日2次,舌淡、苔根薄黄,脉滑.升降散善后,处方如下:僵蚕12g,蝉蜕、姜黄各9g,大黄6g,炒苍术15g,乌梅3g.7剂.1周后患者来告,皮损消退,局部遗留色素沉着,无瘙痒及虫行感,临床痊愈,停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厥阴辨治五更泻医案2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五更泻是以黎明前肠鸣而痛,或脐下作痛,泻去则安为主证的病症,其特点在于每天清晨必然发作腹痛泄泻,且多伴见肢凉喜暖,腹部觉冷,脉象多沉.历代医家多认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积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故又称其为肾泻,如张景岳《景岳全书》即有:“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目前,中医内科学也将五更泻与泄泻肾阳虚衰证划同,治疗主以四神丸.但临床上许多五更泻患者运用四神丸温肾固脾并不能取效,结合临床与前贤经验,笔者发现厥阴肝郁乘脾、厥阴肝风内动均可导致五更泻,这部分患者运用泄木安土法及补虚熄风、平调寒热法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