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紫苏品质及矿质元素累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紫苏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营养液盆栽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氮素形态NH4+-N、NO3-N、CO(NH2)2]及其配比处理,测定其采收期前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以及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含量,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紫苏叶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紫苏叶片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栽培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累积,在采收前,叶片硝酸盐含量在全铵处理下最低,亚硝酸盐含量在铵硝比(NH4+-N/NO3--N)为25∶75时最低.(2)紫苏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全硝态氮处理下最高,而其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酰胺态氮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紫苏叶片中P、K、Ca累积量在铵硝比为50∶50时最高,Zn、Fe、Mn元素的含量在全铵态氮处理下最高,而Mg元素含量在全硝态氮处理下含量最高.(3)紫苏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挥发油含量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随着铵硝比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铵硝比为25∶75时最高;紫苏叶片中花色苷相对含量在酰胺态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在紫苏的栽培生产中,铵硝比为25∶75更有利提高其药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并且能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厌氧氨氧化活性抑制、恢复与强化及工艺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是一项节能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但实际应用中存在Anammox细菌增殖缓慢与活性受抑制的问题.首先介绍Anammox的基质与非基质,如亚硝酸、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的抑制效应,在此基础上阐述调控运行参数以及流加菌种等活性恢复措施.重点评述外加无机碳、Anammox中间产物、Fe和导电材料等对Anammox的强化效果,并以代谢图形式系统总结3种Anammox代谢途径.最后着重探讨将Anammox作为主流工艺推广到处理实际废水时所面临的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抑制和冬季水温低的问题,归纳使用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溶液淘洗NOB的方法以及选择合适反应器构型与培养方式等应对低温的对策;分析Anammox与反硝化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将Anammox工艺拓展应用到烟气脱硝和芳香烃厌氧降解方面的潜力,提出未来需要在多因素联合抑制、Anammox生理特性和中间代谢机理以及抵御主流废水处理的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好氧和缺氧条件下游离亚硝酸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选择性抑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稳定短程硝化是实现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瓶颈,目前国内外关于游离亚硝酸(Free nitrous acid,FNA)对硝化菌活性的影响大多是在曝气条件下进行研究,鲜有关于缺氧条件下FNA对硝化菌活性影响的报道. [目的]探究好氧和缺氧下FNA对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Nitrospira和Nitrobacter)活性的抑制影响.[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基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MLSS)为8 300 mg/L的全程硝化污泥条件,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好氧和缺氧下FNA(初始浓度为1.16 mg/L)处理48 h后,AOB和NOB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好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FNA浓度维持在1.16-1.17 mg/L,游离氨(Free ammonia,FA)浓度小于0.017 mg/L,AOB、Nitrospira、Nitrobacter丰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过曝气至99 h时,与空白组相比,比氨氮氧化速率(rNH4+-N)、比亚硝酸盐氮氧化速率(rNO2--N)均出现小幅下降,分别由3.5、4.828 mg N/(g VSS·h)降至3.3、4.668 mg N/(g VSS·h),且亚硝酸盐氮累积率(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NAR)始终低于33.2%.缺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FNA浓度维持在0.64-1.16 mg/L,FA浓度低于0.039 mg/L,AOB丰度变化较小,而Nitrospira、Nitrobacter丰度均明显下降,分别由3.002 9×109、4.245×108 copies/g VSS降至1.666 5×108、5.163 8×107 copies/g VSS;过曝气至99 h时,与空白组相比,rNH4+-N值下降幅度较小,而rNO2--N值明显降低,由4.828 mg N/(g VSS·h)降至0.007 mg N/(g VSS·h),且在过曝气0-292 h内,NAR均大于94%.[结论]好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对AOB和NOB无明显抑制作用,但缺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对AOB具有轻微抑制作用,而对NOB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以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通络解毒化浊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液流变学及胃液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通络解毒化浊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胃液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络解毒化浊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采集胃液,以pH计检测胃酸pH值,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检测胃游离酸,比色法检测胃蛋白酶水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亚硝酸盐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38/42)、对照组为76.2% (32/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3,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胃部胀满、恶心呕吐、反酸、食少纳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65、4.632、4.716、4.582、4.433,P值均<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44、4.462、5.274、4.231、4.485,P值均<0.05);胃液pH值[(2.28±0.33)比(2.75±0.38),t=4.825]和亚硝酸盐[(33.27±4.45) mg/L比(38.80±4.93) mg/L,t=5.13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游离酸[(22.13±3.36) mmol/L比(18.65±2.54) mmol/L,t=5.382]和胃蛋白酶[(144.56±15.86)U比(137.16±14.63)U,t=5.73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络解毒化浊汤可改善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胃液分泌,有助于保护胃黏膜,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脾养胃汤对浊毒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镜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温脾养胃汤对浊毒症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镜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浊毒症CA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煎服温脾养胃汤进行化浊解毒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两组均3个月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胃脘胀满、堵闷、疼痛、嗳气、烧心)积分、胃镜疗效(红白相间、糜烂、充血水肿、血管显露、胆汁反流及颗粒增生)及胃液组分(总酸、游离酸、乳酸及亚硝酸盐)含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62%)(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液中总酸及游离酸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胃液中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温脾养胃汤治疗浊毒症CAG有良好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胃液成分调节均优于胃复春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化浊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中医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胃液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7月—2019年3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5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化浊解毒法中药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养胃舒胶囊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病理检查结果以及胃液成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6个月后胃液中的总酸、游离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乳酸、亚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8%(53/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改变,同时增加胃液中的总酸以及游离酸,减少胃液中的乳酸与亚硝酸盐,效果优于养胃舒胶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游离氨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与定量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游离氨(FA)是影响微生物脱氮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浓度取决于NH4+-N浓度、pH值以及温度.为探究不同NH4+-N浓度、pH和温度条件下FA对整个硝化过程的影响,从NH4+-N浓度、pH值、温度3个方面分别考察硝化污泥在不同FA (2.9-170.2 mg/L)胁迫下,硝化菌群的比氨氧化速率(SAOR)、比NO3--N积累速率(SNaAR)、NO2--N积累率(NiAR)、代谢活性ATP响应情况,并建立底物抑制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不同NH4+-N浓度、pH、温度,SAOR、SNaAR、比ATP水平(SATP)受到抑制时对应的初始FA浓度不同,说明这3个影响因素对FA影响不同.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ATP与SAOR、SNaAR密切相关,总体相关系数r大于0.8.Haldane抑制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FA对硝化细菌活性的抑制影响,NH4+-N浓度和pH的抑制常数分别为41.869、61.833 mg/L(氨氧化菌)和5.511、21.670 mg/L(亚硝酸盐氧化菌),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2.本研究表明在NH4+-N浓度、pH、温度不同单因素条件下,FA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NH4+-N浓度>pH>温度;因此,在描述硝化细菌受FA抑制程度时指明NH4+-N浓度、pH、温度条件是有必要的;该结果可为不同因子作用下FA对硝化过程的抑制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表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生育三烯酚的抗肝癌作用及心脏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纳米粒(EPI-NPs)单独使用及与生育三烯酚(Ts)联合使用的抗肝癌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制备EPI-NPs,用HPLC测定其体外释放浓度,通过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存活率.通过腹膜内注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肝细胞癌(HCC)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8组(每组8只):游离EPI组、EPI-NPs组、EPI-NPs/低剂量Ts组、EPI-NPs/高剂量Ts组、正常对照组、HCC对照组、空白NPs对照组和橄榄油对照组.通过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估药物抗肿瘤活性.通过测定谷胱甘肽、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评估药物心脏毒性.结果:EPI-NPs在前6 h释放15%的药物,之后持续释放药物.EPI-NPs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添加Ts后存活率上升但随浓度上升而下降.EPI-NPs/Ts联合治疗使肝细胞显著凋亡,VEGF水平显著下降.EPI-NPs产生的心脏毒性比游离EPI低,EPI-NPs/Ts联合治疗使心脏毒性随Ts浓度进一步降低.结论:在肝癌化疗中靶向纳米药物治疗比游离药物治疗更有效,EPI-NPs/Ts的联合疗法能减轻药物的心脏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峡库区万州段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选择该地区9所农村学校开展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于2017年4月至2021年8月对其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调查学校占该地区农村学校的6.12%(9/147),其中村级小学4所,普通初中与其他学校各2所,九年制学校1所.学校饮用水全部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类型以溪水为主,占33.34%(3/9);工程资金投入以6.25万元~为主,占55.56%(5/9);供水能力与供水人口以30 t/d~和300人~为主均,占44.45%(4/9);水处理工艺以仅消毒为主,占55.56%(5/9);消毒方式以氯化消毒剂为主,占66.67%(6/9).水质合格率40.00%(20/50),出厂水合格率11.11%(1/9)低于末梢水合格率46.34%(1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酸盐、亚氯酸盐均合格;不合格指标有浑浊度、铝、铁、锰、耗氧量、亚氯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消毒剂,其合格率范围在58.00%~98.00%之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仅为58.0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与消毒剂,合格率均为60.00%.6所学校桶装水挥发酚类、浑浊度、耗氧量、亚硝酸盐、游离余氯、三氯甲烷、溴酸盐、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等9项指标均合格.表明农村学校水源选择相对合理,水量基本满足学生需求,但饮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建议完善制水工艺流程,严把饮水消毒关,消除水质危害因素,防止介水疾病发生或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陈皮乳酸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风味与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发酵陈皮过程中风味与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乳酸芽孢杆菌DU-106对陈皮进行发酵,分别于发酵第0、2、4、6、8、10天取发酵液样品,采用pH计检测陈皮发酵液pH;按照《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456—2021)测定发酵液中总酸含量;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有机酸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接种乳酸芽孢杆菌DU-106后,陈皮发酵液pH降至3.2左右,总酸最高质量分数达4.67 g·kg–1.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亚硝酸盐质量分数为0.14~0.54 mg·kg–1,远低于卫生限量标准中的20 mg·kg–1,乳酸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66.29 mg·g–1,且多种有机酸含量不断升高,进一步丰富了发酵陈皮的口感;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由3914.30 mg·kg–1降至608.91 mg·kg–1;在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共鉴定出75个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萜烯、酯、醛、醇、酮、酚、酸和醚共8个种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萜烯类化合物;发酵后期多数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断增加,酯类、醛类、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下降.结论:乳酸芽孢杆菌能够丰富发酵陈皮的口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使得发酵陈皮具有独特的柠檬、草药、花果香味,研究结果为陈皮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