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控历程与成效——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流行最广的水媒寄生虫传染病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感染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埃及血吸虫( Schistosoma haematobium )、 曼氏血吸虫 ( Schistosoma mansoni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间插血吸虫( Schistoso-ma intercalatum)、湄公血吸虫( Schistosoma mekongi)和马来血吸虫(Schistosoma malayensis)6 种,尤以前3种为最常见. 中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 流行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4个流行国(中国、菲律宾、印尼、日本)中最严重的国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湄公血吸虫病流行概况及消除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3/8/5
湄公血吸虫病自发现以来就成为东南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老挝和柬埔寨两国经过多年防控使其得到了稳步控制,但距离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还有众多挑战和困难.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增加和扩大了我国湄公血吸虫病境外输入和境外感染的风险.本文对湄公血吸虫病的防控措施、目前面临的问题等进行综述,分析该病是否对我国和"一带一路"的推进存在危害,为今后的南南合作和血吸虫病消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吸虫病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血吸虫病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人类血吸虫分为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与马来血吸虫6种.我国以日本血吸虫病为主(简称血吸虫病)[1].日本血吸虫病是患者因皮肤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导致主要以虫卵沉积于肝脏门静脉系统、肠道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病变,依据患者病情缓急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晚期及异位血吸虫病4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血吸虫病的防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部分血吸虫病流行区已经被消灭或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2],目前流行区在云南、湖北、安徽、江西以及湖南省[3].随着我国血吸虫病疫情进入极低度流行状态,临床医师缺乏诊治经验,特别是非疫区的医务人员对血吸虫病缺乏诊治经验,误诊误治并不少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