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发性腹膜透析腹膜超滤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膜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技术失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常见原因。基于三孔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间小孔和跨内皮细胞超小孔(水孔蛋白1)是腹膜水转运的主要通道。随着PD的进行,小孔和超小孔依赖水(自由水)转运均降低,其中以自由水转运下降更为显著,导致腹膜超滤衰竭。自由水转运下降与腹膜溶质快速转运、间质葡萄糖吸收增加导致的晶体渗透压下降及水孔蛋白1功能异常和腹膜间质纤维化导致的葡萄糖渗透传导率下降等因素相关。而小孔依赖水转运降低受PD液晶体渗透压的快速丢失、腹膜毛细血管病变介导的静水压下降和小孔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综述长期PD中继发性腹膜超滤衰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的注射用载多西他赛液晶纳米粒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本研究旨在考察将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作为液晶材料制备载药液晶纳米粒(LCNPs)的可行性.分别合成了 2种液晶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双硬脂酸酯(mPEG350-DS)和聚乙二醇(PEG)双硬脂酸酯(S-PEG400-S).所得的2种材料遇水均可形成溶致液晶,其中S-PEG400-S液晶可被稳定地分散而得到LCNPs.以多西他赛为模型药,添加适量卵磷脂后可获得具有良好负载能力的LCNPs,其粒径为137.9 nm、ζ电位为-19.7 mV、包封率96.5%、载药量为3.4%、含量为标示量(2 mg/mL)的98.2%.载药LCNPs在体外抑瘤试验和体内药动学研究中显示出优于市售注射液(泰索帝)的抑瘤效果和显著的长循环特征.根据偏光显微镜、小角X射线散射和冷冻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推测该LCNPs中的液晶相态为海绵(L3)相.上述试验结果表明,S-PEG400-S具备成为载药LCNPs材料的良好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大豆卵磷脂/二油酸甘油酯溶致液晶的制备、表征及其作为醋酸奥曲肽载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制备并表征由大豆卵磷脂(SPC)、二油酸甘油酯(GDO)构成的溶致液晶,考察其作为醋酸奥曲肽载体的缓释性能.方法:以SPC和GDO为液晶材料,在处方筛选的基础上,用偏光显微镜对不同配比的SPC/GDO体系吸水后的溶致液晶结构进行确证;以醋酸奥曲肽(OA)为模型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载药溶致液晶的体外释药特征.结果:SPC和GDO可形成通针性良好的体系,且含有醋酸奥曲肽的SPC/GDO溶致液晶具有显著的药物缓释功效.结论:SPC/GDO体系溶致液晶能显著延缓模型药物的释放,可作为长效制剂的释药系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油单油酸酯溶致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溶致液晶的形成、结构特点以及在药物载体领域中的应用做归纳总结,分析其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前景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对添加物对甘油单油酸酯溶致液晶形成及结构的影响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研究溶致液晶载药系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溶致液晶在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研究的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溶致液晶是由两亲性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形成的具有特殊几何结构的体系,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层状液晶、立方相液晶及六角相液晶.近年来,溶致液晶已应用于药物传递领域,尤其是在经皮和黏膜给药系统上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如高生物黏附性、高透皮渗透性、低流动性、缓慢释药等.笔者结合所在课题组对溶致液晶在鼻腔给药、经皮给药的研究和相关文献,探讨并分析溶致液晶用于经皮及黏膜给药的技术策略,着重探讨了在鼻腔黏膜给药领域的研究策略,最终为溶致液晶在经皮及黏膜给药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溶致液晶在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溶致液晶(LLC)是由两亲性分子溶于极性溶剂中后相互缔结形成的具有各种几何形状或三维结构的有序体系,通常具有优异的载药适用性、较高的载药量、较好的生物黏附性及透皮促渗性等特点.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课题组前期对LLC给药系统的研究经验、成果以及相关研究报道,系统论述了LLC在中药新型给药系统领域,尤其是中药经皮及黏膜给药系统以及中药口服微粒给药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以及开发潜力.由于目前中药领域LLC研究起步较晚,存在的诸多基础研究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该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对策:①基于对单一化学成分LLC的研究方法,结合中药自身特点,进一步加强对中药LLC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②加强中药化学成分释药机制的研究,并进行同步缓释中药LLC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③开发适用于中药的新型LLC材料;④完善中药LLC质量评价体系;⑤探索适用于产业化的LLC制备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溶致液晶递药系统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溶致液晶一般是由两亲性脂质高分子材料在极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胶束缔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载体,研究越来越广泛.目前应用于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眼部给药、腔道给药(口腔、鼻腔、阴道)等.药用溶致液晶以层状相、反六角相、反立方相见长,不同结构的液晶其内部的分子排列会影响体系内的药物分布、黏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而影响体内外释药行为及药动学特征等,因此对其微观结构的表征至关重要.笔者结合所在课题组对溶致液晶作为递药载体的研究和相关文献,对溶致液晶微观结构的表征方法进行综合阐述,为进一步研究溶致液晶载药系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溶致液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得益于其高度有序、热力学稳定的内部结构,溶致液晶在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药物缓释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通过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两亲性化合物(如植烷三醇、甘油酯等)在水中的自组装可获得多种溶致液晶结构,这些结构往往因受到水含量、温度、pH值及添加剂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转变.不同的结构会引发不同的扩散机制,因此通过控制相转变来控制药物释放的研究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溶致液晶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与药物扩散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治疗大鼠海水浸泡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研究其对常见海水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试管法考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对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单油酸甘油酯、乙醇、水为基质制备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建立SD大鼠海水浸泡伤模型,以夫西地酸软膏为阳性对照,以伤口结痂、愈合情况、创面愈合率为指标评价各样品治疗效果.治疗第7天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体外可明显抑制上述致病菌.所得制剂为典型溶致液晶结构.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创面结痂、创面愈合率均优于阳性药夫西地酸软膏,且更易形成表皮层,局部新生血管数量增多,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结论 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对大鼠海水浸泡伤有较好治疗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海水浸泡伤的新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凝胶的皮肤渗透性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考察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凝胶的皮肤渗透性及安全性,为筛选较优的婴幼儿血管瘤治疗外用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模型,以药物累计渗透量、皮肤滞留量为评价指标,比较相同药物浓度的盐酸普萘洛尔水溶液(PPL·HCl-W)、盐酸普萘洛尔凝胶(PPL·HCl-G)、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纳米粒(PPL·HCl-Cubs)、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凝胶(PPL·HCl-Cubs-G)的皮肤渗透性差异.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和变态反应试验考察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凝胶的安全性.结果:不同制剂的8 h累计渗透量(Q8)大小顺序为:PPL·HCl-Cubs>PPL·HCl-Cubs-G>PPL·HCl-G>PPL·HCl-W,PPL·HCl-Cubs 和 PPL·HCl-Cubs-G Q8 显著大于 PPL·HCl-W 和 PPL·HCl-G(P<0.05);皮肤滞留量大小顺序为:PPL·HCl-W>PPL·HCl-Cubs>PPL·HCl-Cubs-G>PPL·HCl-G,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刺激性实验的积分均值均小于0.5,变态反应试验的致敏率为0.结论:基于立方液晶载体制得的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凝胶具有较优的皮肤渗透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良好外用制剂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