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海水及海产品溶藻弧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调查广东省深圳市海滨旅游区大鹏新区海水及市售海产品中溶藻弧菌污染状况,对溶藻弧菌环境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溶藻弧菌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每季度采集1次大鹏新区近岸海水及市售海产品样本,分离鉴定出溶藻弧菌,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扩增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tdh、trh、tlh、toxR、fur、collagenase、toxS、ureR、flaA、ompW、aspA,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采集海水样本304份,有103份检出溶藻弧菌,检出率为33.88%,不同季节海水中溶藻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90,P<0.05),第一、第四季度检出率比第二、第三季度要高.采集海产品139份,有108份检出溶藻弧菌,检出率为77.70%.从海水及海产品中共分离鉴定出334株溶藻弧菌,分离的溶藻弧菌对氨苄西林、黏菌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耐药率分别为85.63%、45.94%.11种毒力相关基因均有不同比例的分布.结论 深圳市大鹏新区海水及海产品中溶藻弧菌污染严重,菌株携带的毒力相关基因复杂多样,存在多重耐药,需对环境中溶藻弧菌进行长期监测,包括基因分型、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进化分析等,可为进一步研究溶藻弧菌进化规律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上海南汇边滩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互花米草是中国海岸带典型的入侵植物,清除互花米草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岸带生态修复任务.刈割+翻耕是当前互花米草治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为评估该方法对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2022年9-12月,即南汇边滩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互花米草物理治理前后的两年间对工程区域内1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物理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年间共鉴定出2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3门5纲12目19科;工程后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Chao1指数较工程前均显著增加;在群落组成方面,多毛纲、双壳纲与软甲纲动物占比提升,腹足纲与昆虫纲动物的占比则呈减少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与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工程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优势种由工程前的绯拟沼螺、尖锥拟蟹守螺和背蚓虫,变为工程后的拟沼螺、绯拟沼螺、背蚓虫、中国绿螂和尖锥拟蟹守螺;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互花米草治理工程之后沉积物盐度、含水率等理化因子的改变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水淹-盐胁迫对两耐淹树种生理生态及Na+、K+和Cl-离子积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滨海河口河岸带植物易受到水淹和盐复合胁迫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水翁(Syzygium nervosum A.Cunn.ex DC.)和乌墨(Syzygium cumini(L.)Skeels)具有较强的耐水淹能力,然而两种植物对水淹-盐复合胁迫的耐受性尚不清楚.本研究设置水淹、盐(350 mmol/L)及水淹-盐(175 mmol/L)复合胁迫3种胁迫处理,比较两物种对不同胁迫的生长、生理生化和盐胁迫相关离子积累的响应.结果显示,经过24 d处理,3种胁迫处理均低了两物种的生物量,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水淹胁迫下两物种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下降,根系K+含量上升,K+/Na+下降;盐胁迫下乌墨幼苗O2·-含量下降,水翁幼苗O2·-含量上升,两物种幼苗的脯氨酸含量、H2O2含量、Na+、Cl-含量上升,K+/Na+下降;水淹-盐复合胁迫下两物种的O2·-、Na+、Cl-含量上升,K+/Na+下降.此外,与水淹相比,水淹-盐复合胁迫降低了两物种的生物量,提升了两物种的O2·-、Na+、Cl-含量.与水翁相比,乌墨幼苗在盐、水淹-盐复合胁迫下有较高的生物量、脯氨酸含量、GR活性和K+/Na+,以及较低的H2O2、Na+和Cl-含量,具有更强的盐、水淹-盐复合胁迫耐受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江苏滨海滩涂湿地盐沼植被动态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6
江苏省滨海滩涂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围垦等人类活动以及外来物种生态入侵等影响,盐沼植被的面积持续下降.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DSAS系统定量分析,对1985-2020年江苏滨海滩涂湿地潮滩植被带的围堰区、盐沼植被区的规模动态及相关关系、围堰规模的植被效应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5-2020年,潮滩植被带向海显著推进岸段与围堰区规模显著增加岸段在空间上具对应性,变化热点区逐渐南移,期初为射阳河口至北凌河口岸段,2015年后,已南移至梁垛河口至遥望港岸段.(2)盐沼植被与围堰区面积在不同岸段间差异较大,但各岸段间围堰区与盐沼植被面积之比均快速上升,比值由1985年的0.017∶1变为2020年的5.59∶1,围堰区面积与盐沼植被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3)随盐沼植被带规模逐渐下降,其与潮滩植被带向海延展速率的相关关系也由显著正相关变为不显著相关,显示盐沼植被带规模对潮滩植被带延展的促进作用具一定的规模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江苏中部潮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以江苏省盐城市川东河口南侧潮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互花米草盐沼和无植被光滩两种典型滨海湿地,分别在冬夏季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探究湿地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光滩区域为0.75~2.38 g·kg-1,互花米草盐沼区域为2.07~18.59 g·kg-1,且呈现海向递减趋势,互花米草盐沼区域约为光滩区域的2.5~3.5倍;垂向分布上,1 m深度范围内,光滩区域有机碳含量无明显变化,而互花米草盐沼区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峰值在20~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互花米草盐沼区域夏季较冬季高5%~10%,光滩区域夏季较冬季高43%.互花米草盐沼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率、盐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泥沙粒径呈显著负相关;光滩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滨海湿地多种土壤理化因子与SOC的相关性建立在有植被覆盖的基础之上.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生态脆弱区重要湿地空间冲突的时空演变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土地空间冲突测度对湿地水生态、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以生态脆弱区榆林市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测度重要湿地河滨岸带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指数,系统研究河湖湿地土地冲突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重要湿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水平整体变化较为平稳;河流湿地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呈现一定梯度特征,即上游基本可控,下游多处于失控水平;风沙滩区湿地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水平主要为基本可控,黄土丘陵沟壑区则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占比较大;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区域与榆林市城镇和工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相匹配.该结果可以为生态脆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及重要湿地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与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生态廊道建设对洱海不同类型湖湾鱼类群落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探究湖滨带生态廊道建设对湖泊近岸带水生生物群落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比较了洱海湖滨带生态廊道建设前后不同类型湖湾(S型和L型)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生态廊道建设导致S型湖湾鱼类优势度降低,而L型湖湾增加;(2)生态廊道建设后L型湖湾鱼类多样性指数增加明显,其中H'指数在生态廊道建设前后显著差异(P<0.05);S型湖湾多样性指数下降;(3)S型湖湾鱼类密度较建设前下降而生物量增加,主要是中大型鱼类丰度增加;而L型湖湾的小型鱼类丰度增加;鱼类生物量丰度ABC曲线结果显示S型湖湾建设后为中度干扰,而L型湖湾建设后为轻度干扰,鱼类群落结构更加稳定;(4)环境因子RDA分析显示,影响S型湖湾和L型湖湾鱼类生物量的环境影响因子均为水体透明度、pH和水深,且优势鱼类影响最大的均为鲢.综上,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对S型湖湾鱼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导致了鱼类结构组成的快速改变,建议生态廊道建设以L型湖湾改造为主.研究为鱼类多样性保护及生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栖息地保护对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栖息地丧失和质量下降都会对野生生物的种群维持带来严重影响.通过2个案例介绍栖息地保护对鸟类保护的重要性:1)韩国西海岸大滨鹬的关键迁徙停歇地丧失导致其种群快速下降;2)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通过治理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和优化鸟类栖息地,鸟类多样性明显提升.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开展栖息地保护对野生生物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海洋和滨海生态系统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洋和海岸带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与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以促进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已被正式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几大挑战,包括如何减小陆基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资源效率、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沿海居民的人类福祉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将海洋和海岸带融合为一个大型生态系统,利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综合考虑各个部门和多种胁迫因素的累积影响,通过建立综合的海洋观测体系,合理划分海洋功能区,按照海洋环境承载力限制陆基人类活动,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提升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推进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科学评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对2013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和营仔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和文化3类10项最终生态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191.95×106元.其中,海产品供给、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3大核心服务功能,三者占服务总价值的73.17%.调节服务是其主要的服务类型,占总服务价值的55.99%.其中,固碳、大气组分调节和消浪护岸等调节服务功能较弱,仅占总服务价值的7.37%.该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单位服务价值为4.26元·m-2·a-1,低于同纬度带内的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与野外长期定位监测,并结合新的评估方法与研究手段,或可提高湛江红树林湿地服务功能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