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现实技术在灾害医疗救援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灾害事件呈现出种类愈多,频度愈高,危害愈大的特点,中国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给医学救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行灾害医疗救援培训是提高医学救援能力的重要途径.灾害医疗救援实践性强,传统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欠佳,虚拟现实技术因其沉浸性、交互性、可定制性、可重复性、可记录性以及实施的低成本,是灾害医疗救援培训最具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灾害医疗救援的特点和传统灾害医疗救援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阐明了灾害医疗救援培训的必要性以及其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优势,总结了现有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在灾害医疗救援、应急培训平台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虚拟现实灾害医疗救援培训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 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 P<0.01),共收治患者1 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 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 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 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 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积极探索在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应用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2012年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开始,在过去10余年的时间,我国的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共有40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包括3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5支中毒救治队伍、3支核辐射救治队伍 [1]。其中,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需求最大、建设最多、用途最广。总结以往医学救援的特点,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主要包含两个板块,一是主要是针对以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为代表的感染性疾病;另一个则聚焦于以"伤"为核心的重大灾难事故(安全事件)和严重创(烧、战)伤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1],多为由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活和生产事故等造成。近年来,随着医学救援事件不断增多,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机遇和挑战共存。尤其在中国急诊急救步入3.0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医学救援生力军,是目前急诊急救业内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探索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在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中的应用,最终提升综合救援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救援场景是十分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护救援人员灾害韧性低水平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医护救援人员灾害韧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其灾害韧性低水平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及滚雪球法,于2022年5月—7月选取全国18个省(区、市)参与过灾害救援的1 037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疗救援人员灾害韧性测量工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医护救援人员灾害韧性低水平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曲线等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参与灾害现场救援、积极应对、正念水平、救援物资充足程度为医护救援人员灾害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医护救援人员灾害韧性低水平风险的预测公式为:Logit(P)=8.741-0.381 ×家庭人均月收入-0.891 ×是否参与灾害现场救援-2.544 ×积极应对-0.020 ×正念水平-0.222 ×救援物资充足程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最佳临界值为0.3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2%、71.43%.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x2=12.250(P=0.140),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66.39%,总体正确率为69.9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管理者甄选、招募和培训医护救援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了解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构建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培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选取江苏省121家医院88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护理能力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总分为(210.90±35.23)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备灾能力(77.9%)、应对能力(77.0%)、恢复/重建能力(75.6%)、减灾/预防能力(73.7%).职称、医院等级、现有知识及技能能否适应灾害救援现场、是否接受过灾害护理相关培训、是否经历过灾害事件是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有待提高.应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灾害护理培训制度,优化配置应急医疗救援资源,完善灾害护理培训内容与形式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新疆732名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新疆基层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为提高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出新疆地区基层医院732名基层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为(45.27±9.37)分,得分率为64.7%,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维度得分率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为:基本认知58.4%,专业知识60.2%,综合能力62.6%,现场急救能力72.9%.具体条目分析中,答对率最高的条目为胸外按压的部位,答对率最低的条目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颜色的判断.结论 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知识,对重大传染病事件应急的自我保护知识掌握不足,少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知识需要加强培训.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应拓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护能力培训途径,通过开展现场模拟演练、开发网络培训模式、进行学术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培训资料等手段来提升基层护士的救灾准备水平以及实践经验,促进新疆灾害救援体系的完善以及灾害护理学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卫勤分队灾害医学救援实战化培训模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分析灾害医学救援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探索构建适应卫勤分队应对灾害的医学救援能力培训模块.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比较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卫勤分队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培训内容进行筛选和研究.结果 初步构建一套集专题理论培训模块、模拟技能训练模块、综合实践评估模块三位一体的灾害医学救援实战化培训模块.结论 该培训模块基于某院野战医疗所实践救援经验进行构建完善,对军队卫勤分队进行普及培训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重大灾害医学救援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重大灾害医学救援领域研究文献的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重大灾害医学救援发展态势,对重点技术等发展趋势提出技术发展预测,对我国发展灾害医学救援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培训模式提出构想和建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5-2017年有关灾害医学救援的文献,采用TDA和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分析相关题录数据.结果:共获取灾害医学救援研究外文题录1333条,分析得出89个高频共现关键词,7个大类.结论:我国在重大灾害医学救援研究中处于优势的是挤压综合症、创伤后应激综合症、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检伤分类及野战医院等方面的研究,而在远程医疗、通信、儿科、灾区人员识别及教育方面研究仍有欠缺.我国应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深化救援理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拓展应急医学救援培训模式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灾害救援现场诊疗科技发展关键技术及发展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文以灾害救援为背景,探索了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VR、3/4D打印和新材料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探索这些新技术在救援现场诊疗中的应用方式.其中,可穿戴设备由于其便携性和舒适度,目前主要被用于患者治疗和医疗数据的采集.远程医疗的出现则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节省了救灾的人力物力成本.VR技术的研究集中在虚拟手术,目前已有成功案例.3/4D打印技术可以利用介质打印医疗构件,省时省力.新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生物降解材料.最后,文章针对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配置较低、认识不足、设备标准不规范等影响诊疗科技发展问题,提出了加大网络设施的建设,组织远程医疗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完善新技术相关的法律制度等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口市临床护士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海口市临床护士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临床护士一般资料和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海口地区医院的173名护士进行现场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对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总分(3.19±0.18)分.培训需求得分最高的条目是专业技术培训,其它需求依次为灾害应急文化素质、灾害医学知识、灾后卫生管理、灾害现场的护理管理和灾害心理的培训.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科室以及是否参加过台风灾害救援是影响临床护士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海口市临床护士对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总体处中等水平,临床护士的年龄、性别、科室及是否参加过台风灾害救援是影响临床护士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临床护士台风灾害的医疗救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