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技术在3D打印技术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使外科进入新纪元。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使外科医生"千里眼"和"千里手"成为现实,高效整合资源,缩短医-患、医-医、师-生之间距离,扩大外科医生及培训者服务半径。3D打印技术强调精准手术理念,逐渐运用于术前规划、术中指导、模拟培训。5G技术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融合手术及培训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实现精准外科和实时外科的完美结合。本文旨在介绍5G技术特点及其在3D打印技术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互联网+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后疫情时期,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调查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大连市四个社区的478名老年人,调研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模式的需求状况。结果: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的知晓率为25.1%,对"互联网+养老"持需要态度的为31.8%,对"互联网+养老"需求最高的为紧急热线服务(60.7%)和远程医疗服务(52.7%)。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情况、自理能力、医疗服务评价等均可影响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的使用需求。结论: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较低,建议增加"互联网+养老"宣传力度和途径,满足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互联网医院逐步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基于对前期存在问题的分析,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从互联网医院的诊疗特点出发,构建了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并自2022年1月开始实施。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体系和互联网诊疗特色质控体系3个维度,从完善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人员监管等基础保障环节建立管理保障体系,从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个方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质控体系,以及根据互联网医院的诊疗特色分别建立患者端、医生端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质控体系。推行此质量管理体系后,2022年该院的接诊量为2 155 226人次,较2021年增加115%,医生对图文咨询的24 h内回复率由2021年的78.53%提升至2022年的91.10%,复诊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开立检查检验单的比例由2021年的80.51%提升到2022年的82.64%。可为我国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程医疗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远程医疗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Ovid、CINAHL,获取有关远程医疗应用于IBD患者中有效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GRADE)系统对纳入文献的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远程医疗在IBD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1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低,5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极低;未报告前期研究方案、全文阅读阶段中被排除研究的清单、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及发表偏倚是导致各项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6项研究中共涉及10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其中3个指标的GRADE系统分级为中级,4个指标的GRADE系统分级为低级,3个指标GRADE系统分级为极低级;主要降级因素为研究局限性,其次为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发表偏倚。结论:远程医疗在IBD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结局指标证据质量偏低,结论可靠性较低,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来证实远程医疗在IBD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构建防疫培训体系 助力学科内涵建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虽然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依然严峻复杂。在响应国家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的总体战略下,一方面严密防控疫情不放松,另一方面积极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迫在眉睫。在继续落实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的前提下,如何针对我国麻醉学科建设所暴露出来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内涵建设不健全、感控体系普遍薄弱等问题,通过加强防疫培训体系建设,着力完善感控体系,加强麻醉学科内涵建设,满足社会对麻醉学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刚性需求,是摆在麻醉学科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下麻醉学科加强人员感控培训、科学应对复工复产为切入点,探讨麻醉学科完善人员结构、岗位职责划分及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供麻醉界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程医疗在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对远程医疗的概念、远程医疗在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中的应用以及远程医疗对癌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对远程医疗在我国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提出建议,为远程医疗在我国居家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程医疗在前庭康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庭康复是治疗前庭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保障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是康复治疗的关键。远程医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便捷、可及、易于传播等特点,在前庭康复中具有应用价值。本文从远程医疗的现状和远程医疗在前庭康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国内开展远程前庭康复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卒中急救地图专家共识(第一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引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传播范围广。卒中救治需要争分夺秒,而院前急救和卒中急救地图医院的防护能力相对薄弱。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整合了具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系统以及政府相关机构和资源,但部分地点医院不具备识别2019-nCoV感染者的能力。本共识涉及COVID-19疫情期间疑似卒中患者的转运策略、医院基本要求、绿色通道管理和远程医疗等环节,以优化卒中急救地图,提高识别2019-nCoV感染患者的能力,旨在疫情时期让卒中急救地图仍能安全高效地成为卒中救治的导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呼吸康复是CRD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适用于常见的CRD和其他的一些呼吸相关疾病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状或者类似综合征,需排除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稳定心绞痛等。采用量表分析、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评定是呼吸康复的重要环节。呼吸康复技术包括不依赖设备的运动训练、手法排痰和体位引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自主引流,依赖设备的呼气正压/振荡呼气正压治疗、高频胸壁振荡。同时,可通过应用呼吸支持技术如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以及辅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保证上述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呼吸康复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进行CRD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推荐以增强骨骼肌力量,从而改善呼吸肌力为目标。此外,通过对CR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管理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合并症,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目前,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的普及为呼吸康复的施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疫情常态化下睡眠呼吸障碍远程诊疗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来,疾病诊疗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疗方式在疫情期间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由传统的门诊诊疗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远程诊疗,各大睡眠中心的诊疗能力不减反增。但伴随着诊疗模式的变化,隐私、数据安全、医保政策等相关问题也应运而生。疫情常态化下,远程医疗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