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医护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护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当前急诊科已发展成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为一体的医疗中心,不仅负责急诊患者的日常救治,更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的"排头兵",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急诊科首当其冲,许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后仍坚持工作,经历了严峻的考验[1].新冠感染疫情突显出急诊科在我国传染病救治体系中的重要性,但也暴露出急诊科传染病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热射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热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热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热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热射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热射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海上运动项目医疗保障的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聚焦杭州第19届亚运会海上运动项目的医疗保障情况,通过分析医疗保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效果,为今后大型国际海上赛事的医疗保障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亚帆赛筹备阶段及2023年9月21日至9月27日亚帆赛举办期间宁波象山亚帆中心的医疗保障情况,分析医疗保障的组织架构和保障方案。结果:本次亚帆赛期间,场馆侧共投入医护14名、救援直升机工作人员4名,救护车2辆、救援直升机1架;城市侧在定点医院共成立12个工作专班、15个保障门诊及各类诊区若干,直接投入亚运保障医护人员129人,预留亚运床位44张。另有参与依靠保障工作的志愿者及后勤工作人员若干。主要疾病类型数量前三位分别为外伤66例(29.2%),上呼吸道感染34例(15.04%)和皮肤过敏19例(8.51%)。就诊人群数量前两位分别为工作人员95人次(44.19%)和技术官员89人次(41.40%)。结论:本次亚帆赛期间医疗保障工作平稳有序,外伤、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过敏是最主要的疾病。亚帆赛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的就诊量占所有人员就诊总量的八成以上,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水灾害背景下儿科应急救护和转运方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独特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属性使他们成为大规模水灾害事件中较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制定合理可行的水灾害应急准备方案,可提高其水灾害应对能力,使水灾害中患儿结局最优化。针对儿童的水灾害应急准备方案应当涵盖灾害时各种资源分配利用,区域间的合作救援和患儿转运撤离,特殊情况下救治中的伦理问题,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等。儿科应急救护的相关工作人员需从各方面考虑,制定合理的计划,从而让受灾儿童的救治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型水面舰艇医护人员灾难医学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我军大型水面舰艇医护人员灾难医学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训练和考评舰艇医护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基于CO-S-TR理论模型、实地调研和Delphi法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重要性赋值均数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构建大型水面舰艇医护人员灾难医学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医务中心指挥人员,现场伤员集中点、临时救护站和主救护所医护人员能力评价指标4个分体系,分别下设一、二、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作为我军大型水面舰艇医护人员灾难医学救援能力和训练效果的有效测评工具,为提高我军实战化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中医护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组建符合川西北区域灾难特点的高品质、高战斗力、训练有素的灾难医学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2月—2022年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的方法,初步拟定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分析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0%(15/1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9,变异系数分别为0.19、0.1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23、0.525。最终构建的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79个三级指标。结论: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度高,为应急救援人员的遴选、培训、考核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紧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护人员对核暴露患者院内关键护理技术与流程优化建议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核暴露患者院内治疗的关键护理技术及流程优化的看法及建议,为后续流程持续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21年9—10月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2个分部的核暴露医学应急救援相关领域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6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核事故应急救援专科护理技术及流程规范设立的需求、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技术专业化培训的需求、核事故应急救援专科护理队伍建设的需求、多团队合作密切性加强的需求。结论:当前核暴露患者的院内护理技术与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未来需建立完善的核暴露患者的院内护理技术与流程,并根据相应的技术与流程加强医护人员核事故应急救援专业培训与仿真训练,建立核应急救援专科护理队伍,促进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专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固定翼飞机转运体外膜氧合患者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国 2017年 5 月至 2023 年 3 月北京市红十字会 999 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相关医疗单位采用固定翼飞机转运的 11 名ECMO支持患者信息,总结ECMO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男性 9 名,女性 2 名,平均年龄(56.6±16.6)岁;10 例患者诊断重症肺炎,1 例患者诊断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静脉-静脉ECMO 10 例,静脉-动脉ECMO 1 例;2 例(18%)患者采用B-1999 固定翼飞机转运,9 例(82%)采用B-5999 固定翼飞机转运,飞行距离(713.9±388.6)km,飞行时间(1.5±0.7)h,转运总时间(4.4±0.8)h;转运医护团队包括 4 人(医生 2 名,护士 2 名).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其中两名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心率下降、飞行中氧分压降低).结论 在专业、经验丰富的ECMO医护团队和设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固定翼飞机空中医疗救援ECMO患者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苏州市 14 家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4-5 月苏州市 14 家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217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17 名发热门诊护士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分为 143.52±24.41 分.不同学历、是否参与过其他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火灾等灾难或事故)应急救援、过去 5 年参加常见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培训次数及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次数的发热门诊护士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应急演练频次、培训频次和救援经历为影响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苏州市14家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应急演练频次、培训频次和救援经历的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同,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采用区别化的考核标准以达最优的培训效果,从而提升护士应急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洪水灾害的公众应急医疗救援资源需求满足度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洪水灾害下公众应急医疗救援资源需求满足情况、影响因素和多元主体赋能对策.方法 以某市4个乡镇的受灾群众为调查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651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80.49%的调查对象认为洪灾期间自身及其家庭的应急医疗救援资源需求能够得到满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满足度低的影响因素包括家中有≥65岁的老人和家中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度高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基层政府灾前宣传过灾难预防与自救知识,基层政府灾前做过食物、水和救援物资准备,地方医院应急医疗救援物资储备充足以及医护人员进行过心理知识、技能宣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全方位强化医疗机构、基层政府与社区公众的应急资源储备,多主体协同推进各项应急准备与宣传工作,构建灾害应对韧性社区和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