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道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误诊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组3例消化道支气管源性囊肿分别位于食管、胃底及十二指肠,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7~58岁。临床上发生于食管的1例表现为烧心不适、偶有阵发性隐痛,发生于胃肠道的2例无特殊表现,均在查体中发现。术前2例误诊为黏膜下平滑肌瘤,1例误诊为左肾上腺肿瘤。3例均行手术治疗,病变最大径0.3~5.5 cm。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在Siewer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近端胃切除术的45例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组(双通道组,15例)和食管残胃吻合术组(单通道组,30例)。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简要步骤:行空肠-食管残端端侧吻合(第一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行残胃大弯侧与空肠侧侧吻合(第二吻合口),关闭残胃断端;行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侧侧吻合(第三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 结果:相比单通道组,双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较短,胃管引流液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单通道组比较,双通道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反酸、烧心、反流性食管炎以及餐后胀痛感)的概率较低,单次进食量增加,营养学指标较高(体质量增加量、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是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术式,具有减轻术后消化系统症状,增加患者单次进食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生化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生化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门诊诊断为UDCA生化应答不佳、加用非诺贝特治疗的早期PBC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治疗方案为非诺贝特+UDCA,疗效指标为有效率和生化应答率。联合治疗12个月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降至治疗前基线值以下为有效,降至<1.5×参考值上限为实现生化应答。安全性指标为非诺贝特相关不良反应(肝损伤、肾损伤等)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2例,男性12例,女性30例;加用非诺贝特时年龄为(53±10)岁;联合治疗时间为5 d~34个月。对34例联合治疗患者的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时ALP平均水平较基线值下降,其中10例(29.4%)降至参考值范围,有效率为100%;治疗前ALP为235(210,326)U/L,治疗12个月时降至134(104,19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34例患者中25例(73.5%)患者实现生化应答,治疗前ALP为221(198,256)U/L,治疗12个月时降至125(99,14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42例患者中16例(38.1%)发生非诺贝特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肝损伤8例(19.0%,其中1例合并烧心),肾损伤4例(9.5%),肌痛、颜面部水肿、烧心、头痛、皮肤瘙痒伴皮疹各1例(各2.3%)。8例肝损伤患者4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3例为重度;轻度者未予干预,2个月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至基线水平;中、重度者,停用非诺贝特并予保肝治疗后ALT和总胆红素均恢复至基线水平。4例肾损伤患者中2例停用非诺贝特后血清肌酐(Scr)恢复至基线水平;2例未停药,Scr自行恢复至参考值范围。 结论:非诺贝特联合UDCA治疗生化应答不佳的早期PBC患者有效,有73.5%的患者实现生化应答。非诺贝特常见不良反应为肝损伤及肾损伤,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年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动力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GER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症状、食管动力、胃镜下表现和食管裂孔功能方面的特点。结果:25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老年组61例、中青年组189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在性别、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24/37比78/111;(4.9±4.2)年比(4.5±3.8)年;均 P>0.05];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及非典型症状(胸痛、咳嗽、咽部异物感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35/26比146/43; P<0.01),老年组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而中青年组以典型症状为主。老年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65±28)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中青年组[(74±28)mmHg] 、无效食管动力(IEM)比率和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中青年组[78.7%(48/61)比65.1%(123/189);16.3(6.0,36.3)分比6.4(2.5,18.0)分,均 P<0.05]。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4例患者完成胃镜检查,老年组反流性食管炎C级和D级以及C级和D级合并食管裂孔功能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04%(8/49)比0.65%(1/155);14.29%(7/49)比0(0/155),均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UES静息压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r=-0.145, P<0.05);LES长度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r= 0.129, P<0.05)。 结论:老年GERD患者与中青年相比,非典型症状表现更为突出,随着增龄,UES的静息压降低,无效食管比率增加,食管酸暴露程度增加,老年人群抗反流能力明显降低,可能需要长期抑酸药物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可切除肝癌破裂出血转化治疗后手术切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18 h”于2021年7月7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刺痛,伴恶心,无呕吐,伴全身大汗、头晕,解黑便2次,冲水不红,无畏寒发热、胸闷气紧、反酸烧心、呕血、便血等不适,自行口服藿香正气液治疗,腹痛无明显好转,在当地医院完善腹部CT等相关检查,考虑“肝癌破裂”,遂就诊于我院。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余年。体检:全身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腹平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急诊全腹部CT增强扫描示(图1):肝右叶肿块,大小约10.3 cm×9.6 cm×9.0 cm,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内见较高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坏死,动脉期可见较多增粗动脉供血,未见造影剂漏出,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合并破裂出血可能,肝癌可能性大;肝脏7段边缘见1枚最大径约1.4 cm低密度结节,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减退,肝内另见多发低密度结节,考虑转移瘤或肝癌子灶;肝左外叶、左内叶、尾状叶结节邻近肝包膜不连续,腹盆腔及网膜囊较多积液、积血,肝破裂待排。急诊实验室检查:ALT 236 U/L,AST 892 U/L,肌酐 193.7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49.7 ml/(min·1.73 m 2),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急诊未查肿瘤标志物。入院诊断:肝癌(中国肝癌分期-Ⅱb期),合并破裂出血;肝内转移;乙肝小三阳;急性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裂孔疝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4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包括食管裂孔疝修补在内的抗反流手术,术后出现反流、烧心症状及解剖学复发,其中3例行二次腹腔镜手术,1例保守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反酸、烧心等复发症状均缓解。合并巨大食管裂孔疝的包括食管裂孔疝修补的抗反流手术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可以通过二次手术等方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闭锁儿童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调查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EA患儿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版(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TM 4.0,PedsQL TM4.0)对200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2~18岁EA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回收合格问卷130份,其中男孩80例,女孩50例,中位年龄3.3(2.7,5.0)岁。将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EA患儿PedsQL TM4.0问卷的总分为(73.07±17.80)分,低于全国常模的(81.18±12.03)分(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孩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女孩( P=0.001),近1个月存在消化道问题(烧心、呕吐、吞咽困难、食物嵌塞、吞咽疼痛)、呼吸道问题(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部紧压感)或喂养问题(避免进食某些食物、吃小块食物、需高能量食物、进食时间>30 min、饮水辅助进食)的儿童总分均显著降低( P<0.05),既往接受胃造瘘术也与生活质量总分降低相关( P=0.0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咳嗽、进食时间>30 min是生活质量总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EA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规范化随访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及食管功能检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方法:纳入2015 年11月至2017 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反酸、烧心及食管外症状就诊的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及心理评分资料,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量表SAS,Zung氏抑郁量表SDS,完成胃食管反流监测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根据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RGERD 组及非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NR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RGER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RGERD 61例(51.3%),NRGERD组58例(48.7%)。RGERD患者体重指数(BMI)、典型症状(反酸)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 P<0.05);但不典型症状(胸骨后不适或胸痛)的比例高于NRGERD组( P<0.05)。R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及近段反流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但病理性非酸反流事件和基线阻抗值较NRGERD组高( P<0.05)。RGERD 患者在食管高分辨测压基本参数及芝加哥分型的食管动力障碍与NRGER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ERD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得分显著高于NRGERD组( P值均<0.05),抑郁状态为R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3.915 (95% CI1.464~10.466), P=0.007]。 结论:R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比例更高,病理性非酸反流增多。抑郁状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余姚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调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治疗8周后评估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结果:(1)需求率最高的三项依次为饮食指导(90.77%)、中医养生指导(86.15%)和用药指导(70.77%)。(2)两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76、4.768、5.778、7.675、6.567、5.453,均 P<0.05)。观察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反酸、烧心的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325、4.859、5.365、6.325、5.325、5.589,均 P<0.05)。(3)两组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的不适、饮食、睡眠、日常活动及忧虑因子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23、5.145、6.187、4.254、3.898,均 P<0.05);观察组在不适、饮食、睡眠和忧虑等因子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95、5.897、6.528、3.897、7.568,均 P<0.05)。 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动力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GERD合并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EGJOO)在动力学特征、相关临床症状、食管24 h pH-阻抗测定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12例GERD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合并EGJOO分为EGJOO组(85例)和非EGJOO组(427例),根据内镜检查是否合并食管糜烂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393例)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11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动力特征、相关临床症状和食管24 h pH-阻抗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EGJOO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整合松弛压(IRP)、远端收缩积分(DCI)、食团内部压力(IBP)、IBP最大值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30.70 mmHg(22.50 mmHg,40.75 mmHg)(1 mmHg=0.133 kPa)比19.90 mmHg(14.50 mmHg,26.20 mmHg)、17.80 mmHg(16.20 mmHg,22.85 mmHg)比7.80 mmHg(5.20 mmHg,10.20 mmHg)、1 282.80 mmHg·s·cm(654.55 mmHg·s·cm,2 563.20 mmHg·s·cm)比818.90 mmHg·s·cm(495.10 mmHg·s·cm,1 365.10 mmHg·s·cm)、7.00 mmHg(4.40 mmHg,11.65 mmHg)比3.60 mmHg(1.10 mmHg,5.80 mmHg)、14.90 mmHg(11.50 mmHg,18.80 mmHg)比10.40 mmHg(8.10 mmHg,13.1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82、-14.57、-4.25、-7.16、-6.27, P均<0.01)。NERD组患者LES静息压高于RE组[21.70 mmHg(15.65 mmHg,29.40 mmHg)比19.40 mmHg(13.60 mmHg,25.1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7, P=0.014)。EGJOO组患者的DeMeester评分、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6.60分(2.70分,11.20分)比3.25分(1.30分,9.18分)、1.00次(0.00次,1.00次)比0.00次(0.00次,0.00次)、6.50 s(2.00 s,15.00 s)比1.00 s(0.00 s,5.00 s)、1.70%(0.30%,2.30%)比0.30%(0.00%,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04、-2.94、-3.98、-2.42, P均<0.05)。EGJOO组治疗前吞咽困难的比例高于非EGJOO组[9.4%(8/85)比2.1%(9/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1)。EGJOO组和非EGJOO组治疗后烧心、嗳气、腹痛、腹胀、胸痛比例均低于治疗前[EGJOO组:11.8%(10/85)比34.1%(29/85)、34.1%(29/85)比51.8%(44/85)、4.7%(4/85)比20.0%(17/85)、3.5%(3/85)比22.4%(19/85)、4.7%(4/85)比21.2%(18/85)。非EGJOO组:14.8%(63/427)比33.0%(141/427)、36.8%(157/427)比51.5%(220/427)、5.4%(23/427)比26.5%(113/427)、6.6%(28/427)比21.1%(90/427)、2.8%(12/427)比18.3%(78/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McNemar检验, P均<0.05)。 结论:EGJOO患者LES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更严重,酸反流更明显,且常规促动力药物对其治疗效果欠佳。食管糜烂的发生不仅与酸反流和酸暴露时间的增加有关,还与食管动力障碍、局部黏膜屏障功能等的影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