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动力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GERD合并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EGJOO)在动力学特征、相关临床症状、食管24 h pH-阻抗测定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12例GERD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合并EGJOO分为EGJOO组(85例)和非EGJOO组(427例),根据内镜检查是否合并食管糜烂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393例)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11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动力特征、相关临床症状和食管24 h pH-阻抗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EGJOO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整合松弛压(IRP)、远端收缩积分(DCI)、食团内部压力(IBP)、IBP最大值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30.70 mmHg(22.50 mmHg,40.75 mmHg)(1 mmHg=0.133 kPa)比19.90 mmHg(14.50 mmHg,26.20 mmHg)、17.80 mmHg(16.20 mmHg,22.85 mmHg)比7.80 mmHg(5.20 mmHg,10.20 mmHg)、1 282.80 mmHg·s·cm(654.55 mmHg·s·cm,2 563.20 mmHg·s·cm)比818.90 mmHg·s·cm(495.10 mmHg·s·cm,1 365.10 mmHg·s·cm)、7.00 mmHg(4.40 mmHg,11.65 mmHg)比3.60 mmHg(1.10 mmHg,5.80 mmHg)、14.90 mmHg(11.50 mmHg,18.80 mmHg)比10.40 mmHg(8.10 mmHg,13.1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82、-14.57、-4.25、-7.16、-6.27, P均<0.01)。NERD组患者LES静息压高于RE组[21.70 mmHg(15.65 mmHg,29.40 mmHg)比19.40 mmHg(13.60 mmHg,25.1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7, P=0.014)。EGJOO组患者的DeMeester评分、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6.60分(2.70分,11.20分)比3.25分(1.30分,9.18分)、1.00次(0.00次,1.00次)比0.00次(0.00次,0.00次)、6.50 s(2.00 s,15.00 s)比1.00 s(0.00 s,5.00 s)、1.70%(0.30%,2.30%)比0.30%(0.00%,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04、-2.94、-3.98、-2.42, P均<0.05)。EGJOO组治疗前吞咽困难的比例高于非EGJOO组[9.4%(8/85)比2.1%(9/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1)。EGJOO组和非EGJOO组治疗后烧心、嗳气、腹痛、腹胀、胸痛比例均低于治疗前[EGJOO组:11.8%(10/85)比34.1%(29/85)、34.1%(29/85)比51.8%(44/85)、4.7%(4/85)比20.0%(17/85)、3.5%(3/85)比22.4%(19/85)、4.7%(4/85)比21.2%(18/85)。非EGJOO组:14.8%(63/427)比33.0%(141/427)、36.8%(157/427)比51.5%(220/427)、5.4%(23/427)比26.5%(113/427)、6.6%(28/427)比21.1%(90/427)、2.8%(12/427)比18.3%(78/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McNemar检验, P均<0.05)。 结论:EGJOO患者LES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更严重,酸反流更明显,且常规促动力药物对其治疗效果欠佳。食管糜烂的发生不仅与酸反流和酸暴露时间的增加有关,还与食管动力障碍、局部黏膜屏障功能等的影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EM)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 AC)儿童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效果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9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行POEM治疗的30例AC患儿资料。患儿分别于POEM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HREM。比较术前与术后患儿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4 s完整松弛压(4-second 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 4sIRP)、Eckardt症状评分及营养状况。结果:行POEM治疗的AC患儿年龄4~14岁。LESP术后为(5.50±1.13)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的(26.23±4.47)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623, P<0.001);术后中位4sIRP为5 mmHg,较术前的25 mmHg降低2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786, P<0.001)。术后中位Eckardt症状评分为1分,较术前的8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796, P<0.001);患儿的营养状况由术前的重度营养不良明显改善至正常( Z=-5.166, P<0.001)。 结论:POEM治疗能显著改善AC患儿的食管动力学特征,HREM可作为AC患儿POEM术后随访评估的重要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反流性哮喘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参数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反流性哮喘(RA)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反流相关参数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和24 h pH-阻抗监测检查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相关性指数将GERD患者分为RA组和TGERD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反流性食管炎(RE)评分、胃镜下食管裂孔疝表现、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DeMeester积分和反流次数等反流相关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TGERD组和RA组RE评分、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0.0分(0.0分,1.0分)比0.0分(0.0分,1.8分)、3.0分(2.0分,3.0分)比3.0分(2.0分,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RA组UES压力<34 mmHg(1 mmHg=0.133 kPa)检出率高于TGERD组[41.7%(25/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6, P=0.032)。RA组UES压力低于TGERD组[51.7 mmHg(23.6 mmHg,70.1 mmHg)比62.0 mmHg(37.4 mmHg,77.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05, P=0.035)。TGERD组和RA组HREM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RA组DeMeester积分≥14.7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4.5%和反流总次数≥73次的检出率均高于TGERD组[分别为41.7%(25/60)比23.3%(14/60)、40.0%(24/60)比21.7%(13/60)、38.3%(23/60)比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46、4.728、4.881, P均<0.05)。RA组反流总次数和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均多于TGERD组[60次(43次,98次)比52次(34次,69次)和12次(6次,21次)比9次(3次,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323、-2.053, P均<0.05)。TGERD组和RA组24 h pH-阻抗监测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UES压力过低、食管酸暴露异常和反流次数特别是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增多可能更易诱发R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吞咽障碍发生率达16%~87%,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均有可能发生异常。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有仪器评估方法、非仪器客观评估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吞咽造影检查、软式喉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是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金标准”,高分辨率食道测压、舌压检查、表面肌电图和超声检查等可以作为补充检查。吞咽障碍问卷量表敏感度、特异度、信度效度较好,被推荐为筛查量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贲门失弛缓症诊疗规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以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正常蠕动缺乏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十年来,由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等新兴检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并应用于临床,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治策略已发生显著变化。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制定了中国贲门失弛缓症诊疗规范,内容包括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决策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学、短期疗效及组织标本评估(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术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 t=1.302, P=0.201]和术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 U=-0.903, 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 U=-0.156, 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 U=-0.337, 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 U=-0.207, 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 U=-0.207, 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 t=1.183, 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 U=-1.852, 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 t=-0.364, 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 t=-1.095, 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 t=0.127, 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 t=0.657, 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患者术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术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 t=5.244, 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 t=7.192, 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镜下完整观察到环行肌、肌间神经丛和纵行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肌。 结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术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及食管功能检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方法:纳入2015 年11月至2017 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反酸、烧心及食管外症状就诊的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及心理评分资料,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量表SAS,Zung氏抑郁量表SDS,完成胃食管反流监测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根据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RGERD 组及非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NR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RGER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RGERD 61例(51.3%),NRGERD组58例(48.7%)。RGERD患者体重指数(BMI)、典型症状(反酸)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 P<0.05);但不典型症状(胸骨后不适或胸痛)的比例高于NRGERD组( P<0.05)。R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及近段反流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但病理性非酸反流事件和基线阻抗值较NRGERD组高( P<0.05)。RGERD 患者在食管高分辨测压基本参数及芝加哥分型的食管动力障碍与NRGER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ERD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得分显著高于NRGERD组( P值均<0.05),抑郁状态为R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3.915 (95% CI1.464~10.466), P=0.007]。 结论:R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比例更高,病理性非酸反流增多。抑郁状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镜在诊断食管裂孔疝中的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胃镜在诊断食管裂孔疝(EHH)中的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7日至9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检查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94例。胃镜下测量食管裂孔横径、食管胃连接部(EGJ)上移长度,收集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压力等相关数据。比较胃镜下传统法和胃镜下食管裂孔横径法在诊断EHH中的价值。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胃镜下食管裂孔横径法对EHH的检出率高于胃镜下传统法和HREM法[60.8%(118/194)比14.9%(29/194)、37.1%(72/194)],HREM法对EHH的检出率高于胃镜下传统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6.75、21.82、24.75,均 P<0.001)。胃镜下传统法、胃镜下食管裂孔横径法诊断的EHH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比例[79.3%(23/29)比28.5%(47/165)、49.2%(58/118)比15.8%(12/76)]、EGJ上移长度[2.0(2.0,3.0) cm比0.4(0,0.7) cm、0.7(0,1.6) cm比0(0,0.6) cm]、食管裂孔横径[(2.60±0.71) cm比(1.88±0.44) cm、(2.30±0.45) cm比(1.51±0.29) cm]均高于非EHH患者,LES静息压最小值、LES静息压均低于非EHH患者[3.7(0.3,12.1) mmHg(1 mmHg=0.133 kPa)比9.1(3.3,14.2) mmHg、6.4(2.2,12.5) mmHg比10.8(4.7,15.5) mmHg,(9.70±7.92) mmHg比(14.92±10.30) mmHg、(11.36±7.79) mmHg比(18.44±11.78) mmHg],腹腔内LES长度均短于非EHH患者[0(0,1.4) cm比1.1(0,1.7) cm、0.3(0,1.5) cm比1.3(0.4,1.8) cm];胃镜下食管裂孔横径法诊断的EHH患者LES长度短于非EHH患者[(2.83±0.63) cm比(3.10±0.66)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6.53、22.31, Z=-8.26、-5.04, t=5.26、13.67, Z=-2.14、-2.71, t=-2.59、-4.63, Z=-2.58、-3.60, t=-2.96;均 P<0.05)。胃镜下食管裂孔横径法与胃镜下传统法诊断为EHH的患者性别构成、LES长度、腹腔内LES长度、LES静息压最小值、LES静息压、LES残余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胃镜在EHH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胃镜下食管裂孔横径法对滑动型EHH的诊断更加准确,值得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临床操作与分析指南(成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肛门直肠测压是评估肛门直肠动力与感觉功能的重要技术。目前,我国有数百家医疗机构相继开展了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HR-ARM)技术,为规范该技术的操作与应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其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开展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公益项目(GIMQCC),牵头制定本指南内容。本指南制定过程中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讨论,并召开多次专家研讨会,确定指南内容。本指南涉及HR-ARM的适应证、禁忌证、详细的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分析与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隧道与单隧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双隧道与单隧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POEM治疗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隧道POEM组(行传统POEM治疗)和双隧道POEM组(在传统POEM基础上,在第一隧道对侧建立第二隧道并对食管前壁行肌切开术),每组各15例。记录术中手术情况并对患者定期随访,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单隧道和双隧道POEM组的手术均成功,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比4/15, P=1.000),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隧道组随访时间为(17.20±4.83)个月,双隧道组为(15.33±4.67)个月,2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2.00)分比1.60(3.00)分, Z=-0.363, P=0.744]。2组治疗有效患者均为14例。术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显示,双隧道组的4 s综合松弛压为(11.27±3.14)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单隧道组的(15.05±4.21)mmHg( t=2.794, P=0.009)。2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1.64)分比(4.20±1.42)分, t=0.357, P=0.724]。 结论:单隧道和双隧道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相当,但双隧道POEM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4 s综合松弛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