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继发重症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继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受者因尿毒症接受肾移植术,手术顺利,供肾来自脑死亡后器官捐献。受者于术后1个月余,自觉进食后上腹部疼痛,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能自行缓解。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部黏膜病变性质待定。病理检查及PAS染色最终证实为毛霉菌。结果:明确病情后,减少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用量,必要时停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泊沙康唑,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继发胸闷、发热、活动后气促,诊断为肺部感染。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予以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菌治疗,降阶梯给药,最终于住院后45 d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肾移植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罕见,应积极寻找病原学证据、寻求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同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要注意抗感染治疗导致的二重感染,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和基于免疫监测的免疫抑制剂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尿热休克蛋白-70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尿热休克蛋白(HSP)-70在心脏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CPB)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CPB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者术前及术后0、2、4、6、8、12、24、48 h尿液标本和临床资料。按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组织(KDIGO)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HSP-7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尿HSP-70、[TIMP-2]×[IGFBP7]、NGAL诊断CPB术后发生AKI的临界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AKI组24例,非AKI组21例。AKI组术后各时间点尿HSP-70、[TIMP-2]×[IGFBP7]和NGAL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KI组尿HSP-70在CPB术后2 h达到峰值,明显早于尿[TIMP-2]×[IGFBP7]、尿NGAL达峰值时间(分别为术后12 h和术后4 h)。术后2 h尿HSP-70≥2.1 μg/L预测CPB术后AKI的曲线下面积( AUC)=1.00,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100.0%;术后12 h尿[TIMP-2]×[IGFBP7]>19.1 μg 2/L 2预测CPB术后AKI的 AUC=0.94,灵敏度87.5%,特异度100.0%;术后4 h尿NGAL>27.4 μg/L预测CPB术后AKI的 AUC=0.95,灵敏度95.8%,特异度85.7%。术后2 h尿HSP-70≥2.1 μg/L预测CPB术后AKI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100.0%。 结论:CPB术后AKI患者尿HSP-70水平升高早于尿[TIMP-2]×[IGFBP7]、NGAL,尿HSP-70水平监测有助于AKI的早期发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纳武利尤单抗诱导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79岁,2020年4月6日因反酸20 d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示低分化腺癌,诊断为胃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联合治疗方案:静脉滴注紫杉醇脂质体150 mg每3周1次,腹腔灌注紫杉醇150 mg每3周1次,静脉滴注纳武利尤单抗200 mg每2周1次,口服替吉奥60 mg每天2次连用14 d,口服瑞戈非尼80 mg每天1次连用21 d。2020年4月12日和4月25日分别2次静脉滴注纳武利尤单抗。5月10日(首次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后28 d),患者右大腿根部出现小片红斑,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5月13日,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局部出现小水疱,无破溃,无明显痛痒感,体温38.3 ℃,血压139/67 mmHg(1 mmHg = 0.133 kPa),脉搏92次,呼吸17次,皮肤科会诊后考虑过敏性皮炎,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躯干、四肢红斑仍进行性扩大。5月16日上午出现高热,体温39 ℃,躯干、四肢局部红斑上出现大疱,予物理降温,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并完善血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当天傍晚复测体温36.3 ℃。5月18日,全身红斑上出现散在大水疱,部分表皮剥脱,诉全身皮肤撕裂样疼痛,皮肤科再次会诊后考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藏门巴族人群胰岛细胞功能、脂质代谢、炎症反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西藏门巴族人群胰岛细胞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墨脱村、亚东村、朗杰岗村、巴日村、德吉村、玛迪村6个门巴族乡的门巴族人群进行调查,共计237例.分析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同时比较前三位中医体质人群的胰岛细胞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中医体质类型中以痰湿质、湿热质和气虚质为主,分别占32.07%、26.16%和18.57%.痰湿质组、湿热质组和气虚质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4.98±0.83)mmol/L和(1.75±0.32),均低于痰湿质组和气虚质组(P<0.05),湿热质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为(94.45±9.11),均高于痰湿质和气虚质组(P<0.05);湿热质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分别为(3.98±0.99)mmol/L和(1.02±0.29)mmol/L,均低于痰湿质组和气虚质组(P<0.05),湿热质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6±0.20)mmol/L,均高于痰湿质组和气虚质组(P<0.05).痰湿质、湿热质和气虚质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藏门巴族人群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湿热质和气虚质为主,其中湿热质人群胰岛细胞功能、脂质代谢优于痰湿质和气虚质人群,炎症因子比较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线粒体在脂肪细胞功能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线粒体是动态的细胞器,对于真核细胞的能量产生和稳态维持至关重要.脂肪细胞通常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功能紊乱是肥胖症的特点之一.在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产热作用、葡萄糖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而脂肪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高度相关.所以线粒体可能是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重要靶点.本文深入探讨了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并总结了以线粒体为靶点治疗肥胖的相关药物,为临床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阿霉素热敏脂质体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1],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肝癌患者占世界肝癌人数的50%[2].目前对于早期HCC,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考虑到由肝炎感染导致的肝硬化程度、肿瘤的大小、肝脏的储备功能、是否有血管的侵袭及肝外组织的转移等因素,往往只有不到30%的患者可以行手术治疗[3].另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肝移植,但是由于昂贵的手术费、肝脏供体的短缺等原因限制了肝移植的应用.同时,HCC普遍被认为对全身化疗效果差,可能是由于其高表达的耐药基因和较差的肝功能从而无法耐受系统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尿病防治新理念——从骨骼入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骨骼可能成为糖尿病防治的另一重要靶器官.来自成骨细胞的骨钙素是一种具有糖脂代谢调节功能的骨骼因子,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及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脂质转运蛋白2是另一个由成骨细胞分泌、抑制食欲作用的骨骼因子.成骨细胞来源的神经肽Y在调节白色脂肪棕色化、产热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骨细胞通过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骨硬化蛋白,调节白色脂肪棕色化及机体能量消耗.破骨细胞活性是骨骼参与糖脂代谢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来源于骨骼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本文就目前骨骼因子对能量代谢影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全面综述,并探讨其用于2型糖尿病防治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中药脂质体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述了近年来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中药脂质体制备条件的选择、中药脂质体的结构表征以及中药药物成分与脂质体膜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 展望了高灵敏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中药复方脂质体中的应用, 旨在为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中药脂质体研究中更深入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肿瘤药多柔比星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多柔比星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因其抗瘤谱广,对多种肿瘤都有效,又为放射增敏剂,一直是肿瘤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瘤.但是其口服吸收较差,临床上一般将其制成注射剂给药.而且该药毒性较大,除骨髓抑制及脱发外,长期应用还会发生剂量依赖性的不可逆性心肌病变,引起严重的心脏毒性和肝脏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微粒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决该药物所反映出来的系统毒副作用,设计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如脂质体、纳米粒、微球和胶束等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对近3年相关文献的调研,了解各种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方向并分析其优缺点,就多柔比星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多柔比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以及技术上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氟己烷脂质体纳米粒在超声造影方面价值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并评价基于全氟己烷的新型纳米超声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本实验首先设计并成功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全氟己烷(PFH)-光敏剂(IR780)脂质体纳米粒[LIP(PFH+ IR780)].该纳米粒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由IR780产热升温,触发PFH气化产生大量微泡.对LIP(PFH+ IR780)进行粒径测定、光镜成像,明确性质.并在体外及体内对该纳米粒子进行超声成像,验证LIP(PFH+ IR780)的超声增强效果.结果:通过体外表征,证实该纳米粒粒径为250 nm左右.经过体外超声实验发现,LIP(PFH+ IR780)较对照组使得超声回声明显增强.荷瘤小鼠体内实验发现,LIP(PFH+ IR780)可以有效蓄积在肿瘤部位,并且同样使得超声图像得到显著增强.结论:LIP(PFH+ IR780)纳米粒子在超声造影成像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