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作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借鉴NbS的标准与方法在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实施,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协同增效.目前我国正处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及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领域.为此,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的NbS全球标准的八项准则,首先梳理了 NbS的各项准则对我国国家公园理论与实践的适用性,进而结合NbS的八项准则,以及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展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即:(1)如何科学建设国家公园(准则1,应对社会挑战;准则2,根据不同尺度设计);(2)国家公园如何有效治理/管理(准则5,基于包容、透明和赋权的治理过程;准则7,基于证据进行适应性管理);(3)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成效如何(准则3,带来生物多样性净增长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准则6,在首要目标和其他多种效益间公正地权衡);(4)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准则4,具有经济可行性;准则8,具可持续性并在适当的辖区内主流化).最后,充分借鉴NbS的各项准则,研究就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启示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推动将NbS纳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行动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的设计制作及初步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设计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LPRB),在兔肾实验中探讨该器械设计的合理性和阻断局部肾组织血流的效果。方法:⑴设计。根据人、猪、兔肾血流均由中心向外周扇形流动的解剖特点,只要压迫肾脏中内侧肾组织,就可以阻断压迫区远端的血流。该器械的设计即以此为依据。阻断器包括第一压迫臂、第二压迫臂及转轴,内置扭力弹簧使得这两个压迫臂的末端自动闭合,压迫臂的末端设置有压迫组件,其上设置有多个自适应压迫片。⑵制作。以钛合金材料利用3D打印机打印成品。⑶实验。新西兰成年兔5只,麻醉后半侧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侧腹部切口,暴露肾脏,仅保留肾蒂血管。根据阻断血流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LPRB组以进行自身对照。观察阻断血流效果。检测LPRB夹持力,肉眼和病理观察夹持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结果:LPRB已获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授权。3D打印钛合金材料器械成品成功。实验中,该器械轻松打开放置和移除;两个压迫臂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自动闭合并固定;压迫臂可以根据夹闭部位的不同调整压迫臂的角度以适应之;自适应压迫片可以倾斜,与肾脏外形相吻合,具有自适应性;该器械压迫力度足够,止血彻底,肾实质钳夹与阻断肾蒂的止血效果相当。器械夹持力值平均为132 g。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未发现明确肾组织损伤。结论:LPRB结构设计基本合理、使用安全,能够实现切除部分的局部止血,同时保证了其他部位的血流。但器械较大、自适应组件较硬的缺点今后需要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酮饮食改善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生酮饮食(KD)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db/db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3周后,分为正常喂养组(ND)、生酮饮食组(KD)、75%热量限制组(CR),另将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以标准饲料喂养。C、ND组自由进食标准饲料,KD组自由进食生酮饲料,CR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每日以ND组75%的热量进食标准饲料。不同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耐量及血β-羟丁酸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内胰岛的形态和结构;免疫荧光共染观察小鼠胰岛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饮食干预4周后,与ND组相比,KD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 P<0.05);KD组胰岛形态和结构较规整,胰岛细胞数量增加;胰腺免疫荧光共染显示KD恢复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排列及胰岛β/α细胞比例,恢复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等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 结论:KD可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改善糖耐量,可能与其能够恢复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逆转胰岛β细胞去(转)分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免疫细胞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JAK2 V617F、CALR exon 9等突变导致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转化是MPN主要的疾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除了MPN疾病的异常炎症微环境外,MPN患者的免疫稳态失衡是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固有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MPN患者的各类免疫细胞存在明显的数量及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失调严重,提示MPN的发生和进展是由于对异常细胞识别减弱、特异杀伤减低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共同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bl-b及肠道菌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不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专家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深入探索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肠道菌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失衡对于机体营养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Cbl-b与自身免疫失衡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关联密切,其可能在引起肠道促炎细菌及抗炎细菌平衡上起重要作用。也有文献报道Cbl-b与骨骼肌萎缩密切相关,表明其与机体营养状态有联系,而COPD慢性缺氧也存在骨骼肌适应性萎缩的表现。本文总结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并就肠道菌群及Cbl-b与COPD营养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干预靶点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仍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要干预靶点,近期几项“后他汀时代”新型降脂药物的临床数据表明,尽管使用了高强度的降脂治疗,仍有大量患者存在“残余炎症风险”。事实上,近年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炎治疗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并发症,但获得令人振奋的结果的同时也发现,直接靶向/阻断炎症可能会导致免疫抑制或感染概率增加。炎症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涉及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炎性因子的释放及炎症通路的激活等因素共同参与,因此,寻找有效、安全的抗炎靶点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靶向先天免疫途径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信号通路是有效的干预靶点,此外,靶向适应性免疫、趋化因子及促炎症消退介质释放等过程亦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文中将概述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最新的临床研究以及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的重要进展,展望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广阔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发传染病流行的重要途径——跨物种传播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超过40种,而其中动物源头的病毒感染超过70%。跨物种传播是病毒从动物宿主转移至人间流行的重要方式,也是病毒学家研究的热点。此文以近年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为例,综述了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特征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针对防控跨物种传播而导致新发传染病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热休克蛋白90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肿瘤细胞在各种应激条件刺激下,可通过适应性表型重塑,实现免疫逃逸、远处转移及药物抵抗。热休克蛋白90(HSP90)家族蛋白是在热休克刺激下适应性高表达的一组分子伴侣,参与多达200余种客户蛋白的组装、成熟与降解,在胞内信号传导和应激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服务于癌细胞生存的关键因子。HSP90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介导CRC的增殖、转移、侵袭、耐药等多种生物学表型,是CRC治疗中极具前景的药物作用靶点。然而,由于HSP90下游调控网络复杂、对正常细胞具有双刃剑作用,由此导致的抗癌疗效与不良反应平衡困难,限制了HSP90的临床转化。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近年来针对HSP90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包括HSP90促癌机制的研究、高特异性低毒性抑制剂的开发、敏感人群标志物的鉴定以及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建立。因此有必要对最新研究进展做一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旨在推动以HSP90为靶点的CRC治疗取得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鼻咽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免疫治疗主要是利用机体免疫系统的各效应单元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或适应性免疫抵抗,精准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化或增强;其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治疗、抑制免疫检查点治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抗体靶向治疗等。鼻咽癌的免疫特征使患者可能适合免疫治疗或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近年来,PD-1抑制剂单独治疗及其与化疗联合治疗在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入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三级淋巴结构在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特殊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胰腺癌术后复发率高且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的重要原因。三级淋巴结构(TLSs)是由多种免疫细胞组成的病理性异位淋巴组织,在调节适应性抗肿瘤免疫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胰腺癌组织中存在TLSs预示更好的预后和免疫治疗反应。检测TLSs在胰腺癌标本中的数量、位置、成熟度和细胞组分有助于判断胰腺癌预后,筛选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探索诱导TLSs形成的关键因素,解析TLSs抗肿瘤免疫机制可能为提高胰腺癌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笔者总结TLSs在胰腺癌应用的临床现状和热点问题,展望TLSs在胰腺癌领域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