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化聚醚醚酮在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定制聚醚醚酮(PEEK)在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13例行上颌缺损的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28.6岁。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及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均采用个体化PEEK置入修复。13例患者术前均拍摄颌面部CT,然后三维重建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患者通过虚拟手术计划制定肿瘤切除范围,获得相应的上颌骨缺损模型,并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根据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并打印手术截骨导板。然后在截骨导板辅助下切除肿瘤,植入PEEK。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通过术前颌面部CT三维重建直接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然后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术中置入PEEK,如腭部缺损则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患者面部外形、咬合关系、眼球位置及活动度,统计患者满意度。术后1个月行CT扫描,将CT数据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数据进行拟合比较,评估PEEK置入位置的精确度;测量评估手术前、后眼球突出、上抬或内陷、下移的复位矫正情况,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3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PEEK置入手术,其中2例患者PEEK置入时与眶下壁区缺损不完全匹配,经调磨后就位。一期重建的5例骨纤维病变患者术中行抽屉式切除术,保留了牙槽骨;7例二期重建患者中,2例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利用PEEK支撑眶底改善外形,3例上颌骨缺损患者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面部对称性及眼球位置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CT图像拟合显示PEEK置入位置准确,误差为(0.68±0.12) mm。6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眶容积(26.37±0.94) ml,眼球高度(0.98±0.48) mm,眼球突度(1.10±0.28) mm,分别较术前的(24.06±0.85) ml、(3.83±0.81) mm、(2.53±0.67)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7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眼球高度(0.77±0.42) mm,眼球突度(0.61±0.31) mm,较术前的(2.03±1.07) mm、(2.01±0.34)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间1~27个月[(12.0±7.6)个月],出现1例感染排异、1例肿瘤复发,行PEEK拆除术,其余1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及PEEK感染排异。 结论:个体化定制的PEEK,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必要时联合软硬组织瓣,可以精确恢复上颌骨外形,支撑眶底,有效提高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釉基质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在牙骨质形成前沉积在发育中的牙根表面,并可能在牙骨质形成中发挥作用,釉原蛋白(amelogenins,Am)是EMP中的主要组分和活性成分。研究显示EMP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EMP可通过影响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作用于各类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细胞,发挥促进血管形成、抗炎抑菌和加速组织愈合等功能,从而达到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新生牙骨质、牙槽骨并有牙周膜功能性穿通)。单独使用EMP或EMP联合植骨材料或屏障膜,可用于骨内缺损、上颌颊侧和下颌Ⅱ度根分叉病变的再生性手术治疗;EMP还可以辅助治疗退缩类型为1或2类的牙龈退缩,使暴露的根面重新获得真正的牙周组织再生。随着学界对EMP的牙周再生原理和当前临床应用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展望EMP未来的发展。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重组的人Am以替代动物来源的EMP,研究EMP与其他胶原生物材料的联合应用,以及探讨在重度牙周软硬组织缺损和种植体周病变中EMP的具体应用方式,都是未来EMP相关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锥形束CT评价伴安氏Ⅱ类错 畸形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特点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检测伴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分析其牙位、位点及牙周炎分期特异性,以期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牙周炎伴安氏Ⅱ类错 畸形正畸史(曾接受唇侧固定矫治且已矫治完成)的患者30例(正畸组),年龄(27.0±5.4)岁(18~41岁),按照年龄、性别及牙周炎严重程度配对,同时选取60例无正畸史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非正畸组),年龄(26.7±5.2)岁(18~41岁)。应用锥形束CT测量纳入患者全口牙齿各位点的牙槽骨缺损高度,比较正畸组与非正畸组在上下颌同一牙位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差异,分析正畸组牙槽骨缺损高度在上下颌不同牙位及同一牙位不同位点的特异性,并比较正畸组各牙周炎分期的牙槽骨缺损高度的牙位特异性。 结果:正畸组患者上颌尖牙区和磨牙区、下颌切牙区、尖牙区和前磨牙区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显著大于非正畸组( P<0.05)。正畸组患者上下颌牙槽骨高度缺损最重牙位均为尖牙区[分别为(3.75±1.00)、(3.83±1.10) mm],其次上颌牙槽骨高度缺损较重牙位依次为磨牙区[(3.67±0.84) mm]及切牙区[(3.39±0.83) mm],下颌牙槽骨高度缺损较重牙位依次为切牙区[(3.73±1.42) mm]及磨牙区[(3.54±0.81) mm],且下颌切牙区骨缺损高度显著大于上颌切牙区 ( P<0.05),上颌磨牙区骨缺损高度显著大于下颌磨牙区( P<0.05);除上颌切牙区外,上下颌其他牙位颊舌侧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显著大于近远中侧( P<0.05)。牙周炎分期不同,上下颌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发生改变,牙周炎Ⅰ期上颌最重牙位为磨牙区[(3.26±0.63) mm],下颌最重牙位为切牙区[(3.14±1.04) mm],牙周炎Ⅱ期上颌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为尖牙区,Ⅲ、Ⅳ期各期上下颌同颌内4个不同牙位区域,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均为尖牙区( P<0.05)。 结论:伴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存在牙位及位点特异性;随着牙周炎分期不同,上下颌牙槽骨缺损最重牙位发生变化,应对伴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改变提高重视,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正畸治疗策略中牙周支持组织改建的风险考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成年正畸患者比例的增加,牙周状况对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正畸治疗与牙周支持组织改建的关系逐渐成为焦点。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意识到,正畸治疗前牙周炎症应得到有效控制。牙周炎可增加正畸治疗的难度,导致额外的牙槽骨吸收;因此,降低牙周炎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恶化的风险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除牙周炎外,正畸治疗也有可能导致牙龈退缩。另外,正畸治疗中应考虑特定类型的牙槽骨缺损情况:如骨开窗、骨开裂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牙周炎与正畸、牙龈退缩与正畸以及骨开窗和(或)骨开裂与正畸三方面阐述正畸治疗中牙周支持组织的风险考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槽突裂修复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槽突裂是胚胎发育时额鼻突发育不良导致的先天性颅面畸形,导致患者牙槽骨缺损等多种问题,治疗以牙槽突裂植骨术为主。该文从牙槽突裂的不同治疗时机、移植骨材料、手术方式3个方面来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对牙槽突裂修复的影响,并对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牙槽突裂修复的效果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重度牙周炎造成的牙松动、移位常伴 创伤,而持续的 创伤又可进一步加剧牙松动。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可起到固定松动牙、便于去除菌斑、控制炎症的目的。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压入移动获得角形骨缺损,为牙周再生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道1例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在保存重度牙周炎松动牙、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等方面均效果满意,为牙周联合正畸保存天然牙提供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打印个性化钛网在美学区牙槽骨缺损骨增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三维打印个性化钛网在美学区骨增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个性化钛网骨增量治疗的患者43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30.1±5.8)岁。根据患者术前锥形束CT数据,将43例患者按骨缺损类型分为水平骨缺损(14例)、垂直骨缺损(15例)及水平-垂直联合骨缺损(14例)3组。综合患者骨量及美学要求设计个性化钛网并进行三维打印。术中以1∶1比例混合自体骨与异种骨颗粒,联合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个性化钛网进行骨增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是否出现钛网暴露;术后6个月评估骨增量效果;种植体植入并修复后评估患者粉白美学指数。结果: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钛网早期暴露,未见明显感染。与术前相比,各组患者术后即刻骨量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前水平骨缺损组骨宽度、垂直骨缺损组骨高度、水平-垂直联合骨缺损组骨宽度和骨高度分别为(3.27±0.13)、(17.41±0.46)、(3.76±0.24)、(14.37±0.89) mm;术后即刻分别为(5.25±0.15)、(26.10±0.55)、(6.35±0.29)、(22.52±0.90) mm, P<0.01];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未见明显骨吸收[分别为(5.14±0.14)、(25.67±0.52)、(6.13±0.26)、(22.35±0.89) mm, P>0.05]。3组患者粉白美学指数评分均较高。 结论:个性化钛网修复美学区骨缺损效果显著,种植修复后可获得优异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下游离骼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造成下颌骨病变的病因,包括口腔恶性肿瘤、下颌骨的先天性畸形、放疗后引起的骨质坏死以及头颈颌面部的外伤等。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骨的缺陷通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咀嚼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个体化、精准地修复重建下颌骨的缺损成为头颈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1例右侧牙槽骨深面滑膜肉瘤侵犯下颌骨的青年女性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及3D打印,采用游离骼骨肌皮瓣精准的个体化修复重建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度牙周炎患者牙槽骨丧失特点及后期种植治疗的考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重度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水平向和垂直向牙槽骨丧失,针对复杂的牙槽骨缺损,医师需要充分掌握重度牙周炎的牙槽骨丧失特点及牙槽骨增量术要点,从而选择合适的骨缺损修复方法,制订适合的手术方案,完成种植体植入与冠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这对患者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临床经验与文献回顾,概述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丧失特点,并针对后期种植治疗时机的选择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临床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学科联合诊治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伴有错 畸形及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病情较复杂,其治疗应在完善牙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以达到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及改善前牙美观的目标。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整体移动、伸长、压低以及直立患牙等进行辅助治疗。本文报道1例多学科联合诊治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病例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分析正畸压低在改善前牙区美学缺陷中的作用,并探讨牙周再生性手术与正畸治疗时机的个性化选择,以期为重度牙周炎的多学科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