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鳍马面鲀中轴骨骼早期发育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运用阿新利蓝-茜素红双染色技术研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和1~60dah(孵出后日龄)仔、稚和早期幼鱼中轴骨骼(头骨和脊柱)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初孵仔鱼头部无明显骨骼元件,3 dah脑颅软骨元件有前索软骨、侧索软骨、筛板和耳软骨环,咽颅软骨元件有米克尔氏软骨、腭方软骨、角鳃软骨和基鳃软骨;8 dah脑颅耳软骨环愈合成圆,咽颅上颌骨两侧末端与腭方软骨相连,角鳃软骨从前往后逐渐变短;15 dah脑颅耳软骨环凸出,咽颅齿骨和续骨出现,鳃丝密集分布,头部骨骼框架趋于稳定;18 dah脑颅嗅软骨环出现,咽颅米克尔氏软骨发生退化,下舌骨和上舌骨出现,上下颌前端出现锥形齿;20 dah脑颅出现额骨和筛骨,咽颅上下颌下移,前鳃盖骨和前颌骨出现并硬骨化;22 dah咽颅前鳃盖骨向下延伸出骨片,7对鳃条骨硬骨化;24 dah顶骨、副蝶骨、下鳃盖骨、主鳃盖骨和角舌骨出现并硬骨化;26 dah头部布满硬骨化的锥形小鳞;33 dah脑颅额骨、筛骨和缘带完全硬骨化,吻端变长,咽颅下鳃盖骨和主鳃盖骨完全硬骨化,锥形齿变门齿状;50dah头部除鳃丝其余骨骼均完全硬骨化,可认为头部骨骼硬骨化完成.绿鳍马面鲀的脊柱14 dah前透明无色;18 dah尾端的髓弓和脉弓分化出现;25 dah椎体分节完成;28 dah椎体硬骨化完成;30 dah部分椎体的后关节突与髓弓相愈合;45 dah各椎体间间距缩短,脊柱完全硬骨化.研究理清了绿鳍马面鲀早期发育过程中轴骨骼元件的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初步阐释了其中轴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殊性,可为此物种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融合多尺度注意力的脊柱侧弯Cobb角自动估计算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X线图像Cobb角测量法是评估患者脊柱侧凸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由于X线图像中肋骨和骨盆阴影重叠以及椎骨形态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工测量在寻找关键点时步骤复杂且耗时长,快速且准确的Cobb角自动测量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现有深度学习方法中基于分割的方法易受图像质量影响;基于关键点检测方法过于关注局部特征提取导致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椎骨为中心的标志点检测方法,来实现脊柱侧弯Cobb角自动估计算法.方法 构建一种基于融合多尺度和注意力机制M型椎骨检测网络(multi-scale attention M-shaped network,MSAM-Net).首先,使用多尺度金字塔拆分注意力(multi-scale pyramids squeeze attention,MPSA)模块和注意力特征融合(attentional feature fusion,AFF)模块提取椎骨特征和上下文信息,然后,根据椎体中心和角偏移量定位4个角标志点,以在脊柱侧弯评估任务中提高椎骨标志点检测的性能,进而实现近胸段、主胸段和胸腰段曲线的Cobb角估计.结果 为了评估Cobb角估计与真实侧弯角度之间的偏差程度,本研究算法基于AASCE MICCAI 2019挑战赛数据集,使用4种指标对Cobb角精度进行评估,分别是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ymmetric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MAPE)、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MD)和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CD).测试得到SMAPE为9.39%,ED为4.18;MD为5.92;CD为5.34.与基于分割和检测的5种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实现更好的Cobb角测量结果.结论 本研究可以准确识别和定位X线图像中椎骨,帮助医生测量AIS患者的Cobb角,为临床AIS诊断、手术计划和脊柱健康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的伴发畸形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器官畸形中其他系统伴发畸形的发生率和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子宫、子宫颈或阴道畸形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美国生殖医学学会2021年分类标准为基础进行生殖器官畸形的分类,统计各类生殖器官畸形的伴发畸形发生率和伴发畸形的具体表现。结果:总计纳入444例生殖器官畸形患者,泌尿系统、骨骼系统等生殖器官外伴发畸形的总体发生率为43.5%(193/444)。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均有梗阻侧的肾脏畸形(100.0%,78/78),双子宫患者的伴发畸形发生率高达8/11,单角子宫为43.5%(10/23),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为33.6%(79/235),纵隔子宫为18.8%(6/32),子宫颈发育不良为18.5%(12/65)。泌尿系统伴发畸形(30.6%,136/444)和骨骼系统伴发畸形(13.5%,60/444)在各个类型生殖器官畸形中均为最常见的伴发畸形,其中尤以单肾缺如和脊柱侧凸常见。结论:伴发泌尿系统和骨骼系统畸形是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的重要特点,推荐对所有女性生殖器官畸形患者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固定节段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脊柱外科医师对三维矫形理念的进一步认识,内固定器械、去旋转工具的进步以及手术技术的提高,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策略的科学制定逐渐成为治疗的争议焦点。术前手术策略的制定不仅直接影响畸形矫正和平衡重建,而且与术后脊柱的活动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直接相关。因此本文将从手术固定方法、手术入路、固定椎选择三方面论述。笔者认为,应以Risser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来判断手术固定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要参考术者对入路的熟悉程度及经验,在把握好适应证并考虑手术风险和益处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固定椎的选择,选择上端椎(UEV)为上端固定椎(UIV),较更为激进的上端椎-1(UEV-1)更加安全,而在具体选择下端固定椎(LIV)时需要综合五方面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在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显露技术下斜外侧腰椎间清创双模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OLIF显露技术下采用斜外侧腰椎间清创双模块植骨融合及后路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65.4±9.5)岁(范围,49~79岁)。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病理报告、病原学结果及并发症。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病变节段角及腰椎前凸角,记录病变椎间隙的融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及Kirkaldy-Willis标准评估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临床疗效。采用 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使用双模块钛网,6例使用双模块自体三皮质髂骨块植骨。10例病原学培养阳性,阳性率83.3%(10/12),其中链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5.1)个月。白细胞计数,末次随访时[(4.89±1.28)×10 9/L]较术前[(6.25±2.02)×10 9/L]降低;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末次随访时[(8.48±8.79)mg/L和(9.25±5.50)mm/1 h]较术前[(58.73±52.56)mg/L和(51.88±19.04)mm/1 h]均明显降低。腰痛VAS评分和ODI,末次随访时[(1.50±0.55)分和18.00%±2.31%]较术前[(6.67±1.63)分和72.57%±3.41%]均明显降低;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73.73±5.86)分]较术前[(56.33±4.93)分]明显升高。椎间隙高度术后即刻为(11.68±2.64)mm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丢失率为3.9%;腰椎前凸角术后即刻为32.89°±14.52°较术前增大,随访过程中维持良好;病变节段角术后即刻为10.8°±8.51°较术前增大,随访过程中维持良好。所有患者椎间均融合,融合时间(9.2±3.5)个月。临床疗效优10例(83.3%),良2例(16.7%),优良率100%。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发生肺部感染合并栓塞,1例于术后第1天发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OLIF技术应用于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可直接清除椎间隙及椎旁病灶,椎间隙高度恢复佳,可矫正后凸畸形,且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报告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脊柱后路矫形术后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患者住院期间采取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方法,结合脊柱矫形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包括: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制作病情观察记录表,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给予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指导。此外通过出院前健康宣教、出院后随访等做好患者的出院延续性护理。结果: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恢复经口进食;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体质量增加4 kg。结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士应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营养支持,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部疾病与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病率约为3%~5%,其中80%~85%为病因不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即青春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结构性脊柱侧凸畸形,在冠状面上测得的Cobb角>10°,并且伴有脊柱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脊柱侧凸不仅阻碍了青少年脊柱的生长发育,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眼部疾病是眼球及其附属结构出现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的一类常见的临床疾病。眼部疾病不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可能诱发眼部以外的疾病。最近有研究表明,各种眼科疾病可能对脊柱侧凸的发生具有潜在的影响,且相当一部分患有某些眼科疾病的患者脊柱侧凸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因此,本文主要就眼部疾病与脊柱侧凸之间的病因学联系,对近15年以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为脊柱侧凸与眼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指导与方向。经过整理发现,眼科疾病与脊柱侧凸之间的联系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各方面:脉络膜厚度与脊柱侧凸、Goldenhar综合征、基因水平、斜视与脊柱侧凸。其中,基因水平上的联系最为复杂,目前已经发现约40种基因或染色体的异常可导致眼部疾病与脊柱侧凸两种疾病并发;Goldenhar综合征,也称小儿眼-耳-脊椎综合征(oculo-auriculo-vertebral spectrum),最早揭示了眼部疾病与脊柱侧凸之间的关系,但目前其统计学关系尚不清晰;国内外关于脉络膜厚度、斜视的相关研究较少,均为统计学研究,仅揭示与脊柱侧凸之间有联系,且脉络膜厚度的研究存在很多缺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迟发性脊柱畸形的影像学特征与矫形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修补术后迟发性脊柱畸形的影像学特征与矫形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MMC修补术后迟发性脊柱畸形的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5.4±5.9)岁(范围6~28岁),均在幼儿期(0~4岁)接受MMC切除修补术。对脊髓脊膜膨出的合并症、脊柱畸形的影像学特征(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局部后凸角)、矫形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0.8)年(范围1~4年)。23例患者中MMC发生于上胸段3例、胸段1例、胸腰段13例,腰骶段6例。16例患者脊柱侧凸或后凸的顶点与MMC病损在同一节段内。MMC位于胸腰段的13例患者中12例伴有侧凸畸形、9例伴有后凸畸形,MMC位于腰骶段的6例患者中3例伴有骨盆倾斜。椎体畸形包括椎弓根间距增宽21例、椎管扩大19例、棘突缺如17例、分节不良17例、半椎体畸形9例。髓内病变包括脊髓纵裂6例、脊髓拴系9例。总体植入物密度57.2%±17.0%(范围16.6%~100%)。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为40.9°±19.1°,小于术前的71.5°±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局部后凸角为26.7°±12.9°,小于术前的40.4°±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冠状面平衡为(16.1±13.6) mm,小于术前的(28.5± 23.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末次随访时SRS-22总分为(18.7±0.7)分,高于术前的(17.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74, P<0.001);术后ODI为25.5%±6.2%,小于术前的44.8%±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66, P<0.001)。4例患者发生硬脊膜破裂,其中2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患者出现螺钉位置不良。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出现断棒,1例出现深部感染。 结论:MMC患者在幼儿期接受切除修补术后约70%在成年期发生以病损部位为顶椎的迟发性脊柱畸形。后路矫形通常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如顶椎区椎体后份发育不良造成置钉困难,可采用前路椎体钉、椎板钩固定及经S 2骶髂螺钉等方法增加植入物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房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122例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问卷和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RS-22)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得分的交互效应和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3个月时,对照组患者SRS-22量表总分为(4.14±0.36)分,观察组为(4.32±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64, P<0.05)。 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可适当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lippel-Feil综合征伴发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多系统畸形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Klippel-Feil综合征(KFS)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的多系统畸形特征。方法:在“系统解析脊柱畸形及相关合并症”(DISCO)研究协作组框架下,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KFS伴C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病历资料等,总结脊柱及其他系统伴发畸形的情况。结果:共纳入82例合并CS的KFS患者,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12.8±8.9)岁。Ⅰ型KFS患者31例,Ⅱ型12例,Ⅲ型39例。脊柱侧凸的主弯最常见于中胸段(42例,51.2%)。半椎体畸形最多发于上胸段(31例,60.8%)。KFS各分型间,年龄、性别、主弯Cobb角、半椎体发生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除脊柱椎体畸形外,椎管内畸形伴发率最高(33例,40.2%)。按是否存在椎管内畸形分为两组(不存在为G0组,存在为G1组)进行比较,两组间主弯Cobb角[ M( Q1, Q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5.0°(27.5°,62.0°)和60.0°(37.5°,83.5°), P=0.044]。另有部分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13例,15.9%)、面-眼-耳部(8例,9.8%)、泌尿生殖系统(7例,8.5%)及胃肠道(2例,2.4%)畸形。 结论:KFS合并CS的患者畸形主弯最常见于中胸段,常合并多系统畸形。当合并椎管内畸形时,主弯度数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