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猪毛菜属植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环境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猪毛菜属(Salsola)是新疆干旱区分布最为丰富的被子植物属之一,是盐碱和荒漠区的先锋种和建群种,对西北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建设具有巨大生态价值.基于新疆自然分布的 33 种猪毛菜属物种共 741 个分布数据,整合利用点格局法和物种分布模型法构建了物种丰富度(SR)、加权特有性指数(WE)和校正加权特有性指数(CWE)的分布格局.选取环境能量、水分可获得性、气候季节性、生境异质性、土壤条件和历史气候变化共 6 类 19 种生态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了环境异质性对猪毛菜属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于现实点位模型和物种分布模型构建的物种丰富度具有一致性,均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破碎化分布趋势,但物种分布模型的结果在空间上比点格局法更连续,物种丰富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西端和天山南脉南缘;(2)加权特有性指数和校正加权特有性指数的分布格局与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其最大值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伊犁河谷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3)GWR模型结果表明,海拔变幅、土壤酸碱度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新疆分布的猪毛菜属丰富度和特有性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四种藜科植物多型性种子形态及萌发率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藜科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L.)、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 C.A.Mey.)、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和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C.A.Mey.)都具有种子多型性现象,每种植物均可产生2种不同类型的种子.以这8种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瘤胃消化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千粒重和萌发率进行测定,研究了4种藜科植物的多型性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并探讨了藜科植物种子多型性结实策略的意义.结果表明:种子经绵羊瘤胃消化后,种子颜色变暗,附属结构(苞片、种毛和种翅)被消化,暴露出内部的环形胚;随消化时间的延长,种子的长、宽、厚和千粒重形态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它们与消化时间之间分别具有形如y=1.00+ 7.92e-0.04X(R2=0.92,P<0.0001)、Y=1.28+4.63e-0.11X(R2 =0.91,P<0.0001)、Y=0.70+ 1.36e-009X(R2=0.92,P<0.0001)和y=1.48+9.57e-0.20X(R2=0.36,P<0.0001)的函数关系;绵羊瘤胃消化能打破藜科种子的休眠特性,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P<0.05),除野榆钱菠菜的小苞片种子随瘤胃消化时间的延长萌发率逐渐增加外,其余种子的萌发率均随瘤胃消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经瘤胃消化24 h后,8种种子的萌发率均>40%,较消化前显著提高(P<0.05),表明这8种种子均能通过绵羊进行消化道传播.同一种植物不同类型的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具有趋同性.4种藜科植物不仅能通过“两头下注”的繁殖策略适应严酷的荒漠环境,还能通过放牧绵羊进行种子的消化道传播,增加了种群扩散的途径,这是植物适应荒漠多变环境的一种生存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于苲蓬棵(Salsola Ruthenica Jlfin)的生药学与药理学的研究(第一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苲蓬棵(Salsola ruthenica)系藜科(Chenopodiaceae)猪毛菜属(salsola)植物之一种。夏季因该植物之叶柔嫩如猪毛状所以叫做猪毛菜,秋季因叶端形成坚硬之刺,以手触及则刺手所以又叫苲蓬棵。有的文献记载叫钾叉明棵,因尚无统一的中文学名,所以我们根据农民的叫法采用了苲蓬棵这个俗名。待将来有统一的中文学名后,再为改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翅猪毛菜治疗高血压病的初步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翅猪毛菜(下简称猪毛菜)(Salsola ruthenica),系藜科(Chenopodiaceae)猪毛菜属(Salsola)植物。夏季因叶柔嫩如猪毛状,故名猪毛菜,秋季叶端形成坚硬之刺,以手触及时刺手,故农民又称之谓苲蓬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4-2018年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为对照,设置2、5和8 cm3个刈割留茬高度,研究刈割留茬高度对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群落中共出现15科23属27种植物;优势种为大针茅、知母、羊草及糙隐子草,累计相对重要值为76.1%.多年生杂类草15种,一、二年生植物5种,多年生丛生禾草和灌木半灌木植物各有3种,多年生根茎禾草有1种.大针茅等处于群落上层;知母、羊草等植物处于群落中层;糙隐子草、刺穗藜、猪毛菜等植物处于群落底层.刈割造成大针茅及多年生丛生禾草相对重要值降低,使得糙隐子草、刺穗藜、猪毛菜及一、二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增加.留茬2 cm降低羊草相对重要值,而留茬5、8 cm使其增加;留茬5 cm增加知母相对重要值,而留茬2、8 cm使其降低;留茬8 cm降低杂类草相对重要值,而留茬2、5 cm使其增加.物种及功能群多样性年度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刈割对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对其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但对功能群多样性存在一定影响.表明在刈割过程中,群落各功能群存在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得群落保持相对稳定.刈割使群落稳定性增加,留茬5和8 cm时群落稳定性较大;留茬5 cm时群落变异性较大,而留茬8 cm时最小.留茬8 cm时群落稳定性高且变异性小,能促进群落长期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草原矿区排土场不同植被配置类型生态恢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对象,研究不同植被配置类型人工、半人工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土壤主要养分变化.结果 表明,自然恢复的排土场边坡主要以一、二年生植物为主,种类单一,草本层低矮,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的试验区植物种类明显增加,4种不同植被配置类型试验样地内共出现34种植物,分属13科33属.排土场边坡人工植被恢复一段时期后(4~5 a),植物群落优势种主要以人工种植的植物为主,主要伴生种为多年生杂类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禾本科植物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以及一、二年生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等.4种不同植被配置类型中,灌草群落(Ⅱ)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数值均最大,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也较高,说明排土场采取柠条+紫花苜蓿的灌草植被配置模式生态恢复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草原矿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西北针茅草原的基本群落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群系是亚洲中部地区特有的典型草原之一,也是生态适应性最广的草原类型,向东可以在呼伦贝尔高原与草甸草原重叠分布,向西可以在乌兰察布高原、天山等地区与荒漠草原形成复合分布,向南可分布至黄土高原与暖温带草原镶嵌分布,还可在青藏高原的东缘与高寒草原混生.该研究调查了中国西北针茅群系的主要植被类型,通过对11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量化描述了该群系的基本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西北针茅群系共有种子植物336种,分属于36科131属,物种数大于15的科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藜科和百合科;物种存在度等级划分中,Ⅰ级(0-20%)植物占比91.67%,多为群落中的偶见种或稀有种,最为常见的植物除西北针茅外,也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落)草(Koeleria cristat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等;生活型组成上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66.37%;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最多,占61.19%;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植物占优势,占33.33%.基于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将西北针茅群系划分为6个群丛组,45个群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乌拉特荒漠区植被类型及土壤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乌拉特荒漠为研究区,通过10 km×10 km网格均匀布设点位,采用样方法对自然植被展开调查并对研究区土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137种植物,隶属于25科80属;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总植物种数的67.8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占总数的76.64%.(2)依据《中国植被》将乌拉特荒漠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组、14个群系,主要以珍珠猪毛菜荒漠群系占优势,其含样点数占全部荒漠样点数的16.35%.(3)植被物种组成相对单一,分布范围为5~25种.(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含水率、孔隙度等均呈负相关关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容重及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为该区植物丰富度指数的决定性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干旱土壤中产漆酶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研究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及特异性底物筛选从干旱区荒漠植物松叶猪毛菜和红砂灌丛土壤中分离出两株产漆酶的真菌Z45和H53,扩增其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分析温度、碳源、氮源、碳氮比和pH对菌株Z45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条件.结果 表明,产漆酶真菌Z45和H53均隶属于端梗霉属(Acrophialophora sp.),Z45温度适应范围广且耐高温,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优培养基组合为:分别以麦芽糖和硝酸铵为碳、氮源,按15∶1的碳源/氮源比配制,pH值6.0.本研究从干旱区荒漠土壤中获得了1株耐高温、产漆酶、应用价值高的子囊菌端梗霉,丰富了产漆酶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附子品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附子为常用的大宗传统药材,其质量关系到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古代及现代附子的品质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加工过程炮制不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缺乏,存在过度炮制,是导致附子饮片质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同时附子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完善,如在附子重金属、农残、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以及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等强心成分的质量控制方面均较为薄弱,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建立附子炮制质量规范;此外,种质、产地、栽培方式、采收、加工、贮藏及商品规格等均是影响附子品质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与成分及功效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深入,上述问题的阐明,是附子品质提升和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