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180°旋转皮瓣修复眼睑肿物切除术后眼睑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180°旋转皮瓣修复眼睑肿物切除术后眼睑皮肤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38眼采用180°旋转皮瓣修复眼睑肿物切除术后造成的眼睑皮肤缺损患者.术中按照标记线切除肿物后,在肿物一侧或两侧标记松弛的上睑或下睑皮肤量,按照重睑或眼袋延长线切开皮肤,在靠近皮肤缺损区的上方或下方留5 mm左右宽的蒂,分离皮瓣,并带有少量的眼轮匝肌,然后将皮瓣旋转180°,修剪皮瓣后间断缝合,再连续缝合供皮区皮肤切口.术后加压包扎48 h.对术后外观和皮瓣的存活情况进行连续性观察.结果 所有180°旋转皮瓣均在眼睑缺损区良好存活,不需要打包加压,而且皮瓣收缩量低,术后手术瘢痕相对隐蔽.2眼皮瓣在术后早期出现皮瓣尖端发黑;多数皮瓣蒂部早期存在轻度猫耳现象,术后3个月猫耳逐渐平复,除1眼术后6个月因上睑皮肤松弛和猫耳现象而行上睑成形术外,其余患者均无需二次手术.结论 180°旋转皮瓣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可避免发生眼睑外翻、变形等并发症,是眼睑前层缺损修复的备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作者对153例因下腰痛手术治疗在术前进行过CTM检查的患者作了影像学及临床分析。按形态不同,侧隐窝可分为五种类型:(1)三角型:即整个椎管呈倒三角形,其侧隐窝完全开放;(2)猫耳型:因后关节和椎体后缘轻度增生,形成底宽顶尖的侧隐窝,整个椎管如同猫头,侧隐窝为猫耳,基本开放;(3)牛角型:因关节突向椎体方向过度增生使侧隐窝呈横向伸开的带状,中央椎管不窄,横断面形如牛头,侧隐窝为牛角,严重者侧隐窝可近于闭塞;(4)三叶草型:双侧后关节及椎板内聚并伴有关节突极度增生再加上向后正中突入的椎体后缘,使整个椎管呈三叶草状,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均狭窄;(5)混合型:多为上述形状的混合或两侧侧隐窝发育不对称。前二型不易形成对神经根的压迫,后三型易造成压迫。但即使最狭窄的侧隐窝也不一定产生症状,因为关键在于神经根和侧隐窝的相对关系。因此作者提出单纯依靠测定侧隐窝的宽度不能诊断侧隐窝狭窄症,而是要判断神经根是否被侧隐窝压迫。本文描述的“神经根逃逸”现象是无症状型侧隐窝狭窄的主要病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筋膜脂肪蒂螺旋桨皮瓣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面部术后缺损修复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美学诉求,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临床工作.本文介绍一种以筋膜脂肪层组织作为旋转蒂的螺旋桨皮瓣及其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运用.方法:2017年4月-2019年12月,笔者科室使用此皮瓣对18例面部良恶性肿物切除患者进行修复,缺损面积1.4 cm×1.8 cm~4.2 cm×4.9 cm.术后,观察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病灶均无复发,术区平整,无猫耳现象,切口瘢痕不明显,面部器官无牵拉.患者均表示对手术效果较为满意.结论:筋膜脂肪蒂螺旋桨皮瓣经合理的术前设计可广泛运用于颜面部术后创面修复,且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