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下睑瘢痕切除、松解,设计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松解后皮肤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受区、供区外观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并以良好、一般、差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22例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7~68岁,平均35.2岁。瘢痕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4.0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1 cm ×1.6 cm~4.1 cm×2.1 cm。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血运良好,术区愈合良好。随访6~48个月,未出现下睑外翻复发、睑球分离、局部色素沉着等现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改善,术后效果评价均为良好。结论:面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恒定、血供良好、旋转灵活,与下睑位置邻近,颜色、质地、厚度相近,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缺损28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应用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缺损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以及上眼睑与眶周皮肤外观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8例中,男6例,女22例;年龄47 ~ 87(70.5 ± 10.9)岁,80 ~ 89岁患者7例,70 ~ 79岁8例,60 ~ 69岁8例,50 ~ 59岁4例,40 ~ 49岁1例;皮肤缺损分布在上眼睑1例、下眼睑9例、内眦1例、外眦3例、眉上1例、鼻背3例,鼻部外侧与内眦、下睑交界区10例;缺损面积为1.0 cm × 0.5 cm ~ 3.1 cm × 2.3 cm。设计的上睑眼轮匝肌皮瓣宽0.5 ~ 1.8 cm,长3 ~ 4 cm,皮下隧道长1.2 ~ 2.5 cm。在6个月至1.5年的随访时间内,皮瓣全部存活;上睑供瓣区瘢痕不明显;术后无上睑外翻,无倒睫,无闭合功能障碍。结论: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可以成功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中、小缺损,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供瓣区隐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6例下眼睑睑缘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中,男10例,女16例,病灶切除后的五边形缺损全采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修复。结果:26例患者五边形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垂直于眼睑的纵向切口转变为平行于睑缘和紧临睫毛下方的横向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3例下眼睑术后轻度淤血,1例术后暂时性视物模糊。术后随访1 ~ 2年,26例患者双侧眼周皮肤软组织外观对称,术后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结论:纵切横缝法修复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能将纵向垂直于下睑缘的切口闭合线转换为与下睑缘平行的水平横向切口闭合线,达到隐藏下眼睑切口和瘢痕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睑复合组织瓣修复下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组织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83岁。因左侧下眼睑肿物10余年,增大破溃8个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整形外科检查:左下眼睑可见2.0 cm×2.0 cm肿物,质硬、表面破溃侵及睑结膜、内眦及泪小管,伴随闭眼功能不全、溢泪。肿物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患者就诊前未治疗,临床诊断为左下睑皮肤基底细胞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讨用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皮瓣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眼轮匝肌为蒂,将外侧眼轮匝肌离断,于眼轮匝肌深面游离,向创面侧推进,覆盖创面。6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皮肤质地柔软,色差小,眼睑功能良好。眼轮匝肌为蒂的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皮瓣血供稳定可靠,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接近,是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面积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防治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大面积热烧伤患者眼睑和角膜病变的特点和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寻找防治重症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至2019年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学部并在眼科医学部会诊的全身Ⅲ度烧伤面积大于70%体表总面积且累及眼部的16例(32只眼)热烧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眼睑烧伤深度为深Ⅱ至Ⅳ度。对患者全身及眼部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11例患者(22只眼)因角膜暴露接受手术治疗(其余5例治疗期间死于全身并发症),9只眼行眼睑自体全厚皮植皮术(EFTSG)联合睑裂缝合手术治疗,11只眼仅行EFTSG,2只眼因眼睑外翻较轻仅行部分睑裂缝合术未行EFTSG以保护角膜。通过眼睑闭合程度、视力、角膜情况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总结重症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的最佳防治方案。结果: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年龄(36.8±10.4)岁,热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的84.0%±9.1%。75%(24/32)的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角膜损伤发生在伤后(35.1±15.6)D,其中18.8%(6/32)发展为角膜穿孔。接受手术治疗的22只眼中,行EFTSG联合睑裂缝合术的9只眼术后角膜溃疡修复,视功能最大限度保留;EFTSG未联合睑裂缝合术的11只眼中有8只眼术后再次发生睑外翻,其中4例出现角膜溃疡,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在大面积热烧伤累及眼睑的患者角膜溃疡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预防角膜暴露至关重要。早期EFTSG联合睑裂缝合是预防角膜溃疡的关键。对于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或球筋膜瓣遮盖,同时进行EFTSG联合睑裂缝合手术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整形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元组织移植在眼睑分裂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尿道下裂整形中心就诊的眼睑分裂痣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分为4种。(1)直接切除缝合术;(2)单纯游离植皮术:根据缺损大小,上睑及下睑创面以中厚或全厚皮片覆盖;(3)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上睑缺损及下睑近缘处缺损以皮片移植,下睑缺损以同侧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4)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手术分两期,一期手术于患侧颞区置入扩张器,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后,行眼睑病变组织切除,再形成外眦眼轮匝肌眶部为蒂的岛状皮瓣,旋转180°后覆盖下睑缺损,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缺损仍以皮片移植。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及眼部运动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内术前及术后颜面部修复重建术后疗效评估标准建议(A&F)评分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17.7±15.3)岁(2~33岁)。眼睑分裂痣面积为0.3 cm×0.2 cm~14.0 cm×14.0 cm。直接切除缝合术6例,其中同时行重睑术2例,术后A&F评分(4.54±1.32)分较术前(3.28±0.9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游离植皮术10例,术后A&F评分(5.13±1.59 )分较术前(2.25 ±1.59 )分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7例,术后A&F评分(5.54±1.46)分较术前(2.18±1.6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扩张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术11例,术后A&F评分(4.95±0.60)分较术前(2.18±1.48)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片或皮瓣成活良好,眼睑功能正常。28例患者获得8~81个月随访,其中3例术后继发下睑外翻畸形,3例切口及植皮区黑痣复发,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较明显,1例继发重力性上睑下垂,其余患者修复效果满意;6例因联系方式变更失访。 结论:眼轮匝肌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在中到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整形外科修复中可获得更稳定的效果。上睑及下睑近睑缘处以游离植皮修复,下睑以皮瓣移植修复,更加符合上下睑的生理状态,不同的组织移植方式联合,可使面部容外形更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疑先天性青光眼胎儿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报告产前超声可疑胎儿期先天性青光眼1例。孕妇孕早期无感冒史、服用药物史及放射线接触史;孕23周 +2产前常规超声筛查,发现胎儿室间隔缺损,宽约2.5 mm;左、右眼球前后径分别为18.57和17.26 mm,横径分别为18.21和17.22 mm,均大于同孕周胎儿相应眼球测量值;动态观察双侧眼睑呈睁眼状态,角膜暴露于羊水中。本例于孕23周 +6引产,娩出一女性死胎,体重650 g,诊断可疑先天性青光眼合并左侧拇指轴前多指畸形。胎儿染色体及全外显子测序均未见异常。此病例提示,当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单眼、双眼大眼畸形时,应考虑先天性青光眼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在下睑广泛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在下睑广泛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下睑广泛全层缺损患者9例,全部缺损长度均大于下睑全长一半。设计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覆盖下睑缺损处的残留皮肤创面。术后4~6周行二期断蒂和睑缘修整术。结果:本组9例额部皮瓣全部存活。1例术后出现下睑退缩,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因下睑皮瓣肥厚、1例因皮瓣蒂部肥厚半年后进行修薄。余患者术后外观均得到较大改善,没有进行任何修复手术,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额部皮瓣质地好、血供确切、成活率高,在联合睑板结膜瓣修复广泛的下睑全层缺损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急性鼻窦炎并眶骨膜下脓肿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女,8岁。以“右侧眼睑反复红肿疼痛1个月,加重3 d”为主诉于2019年12月19日入院。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下睑红肿疼痛,可忍受,伴鼻塞清涕,自行应用眼药水滴眼后症状缓解,但易反复。3 d前再次出现右侧下睑红肿疼痛,伴鼻塞脓涕、右侧前额部疼痛,隔日晨起时下睑疼痛加重,哭闹后上睑逐渐肿胀,睁眼困难,溢泪,发热,体温最高38.5 ℃,无视力下降。就诊外院眼科,予头孢唑啉静脉滴注,眼部症状无缓解。行眼眶CT检查示:右侧眼眶蜂窝组织炎,右眼眶内上壁骨膜下脓肿,急性鼻窦炎,遂转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查体(见图1a,b):右眼睑红肿、触痛明显,睁眼困难,结膜充血水肿,眼球向前下外侧移位。右眼眶压痛明显。视物重影,视力无下降。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3.25×10 9/L,中性粒细胞0.938,中性粒细胞计数21.81×10 9/L;C反应蛋白125.8 mg/L。鼻窦CT(见图1中g、h、i、j):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症并右侧眶内上壁眶骨膜下脓肿,眶纸样板可见骨质缺损区。药物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喷,每天2次;鼻负压置换、鼻腔冲洗每天2次;鼻用减充血剂0.05%呋麻滴鼻液,每天2次;盐酸氨溴索15 mg静脉滴注,每天3次。细菌培养及药敏:检出中间链球菌,对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敏感。因原抗生素治疗有效,未更换抗生素。保守治疗3 d后,眼部肿胀明显消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04×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58×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0.680,C反应蛋白12.55 mg/L。但患儿每次哭闹后症状加重,病情反复,遂行手术治疗。术中开放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切开纸样板,在右侧眶内上壁处释放大量脓液(见图1c)。术后在局麻下复查,目前术腔上皮化良好,无复发,无囊泡及息肉形成(见图1d、e、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