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2017-2019年经报告机构转介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经报告机构转介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北京市4 917例HIV/AIDS报告卡数据及ART机构数据,无ART记录者记为ART转介失败,确证报告至启动ART的日期间隔>15 d记为ART延迟,分析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 917例HIV/AIDS中,16.53%(813/4 917)未成功接受ART;接受ART的4 104例HIV/AIDS中,30.63%(1 257/4 104)发生ART延迟,启动时间中位数为27( P 25~ P 75:19~42)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由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 OR=1.65,95% CI:1.30~2.08)、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 OR=1.68,95% CI:1.34~2.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于大专及以上, OR=1.42,95% CI:1.13~1.79)、无业(相比于干部职员, OR=1.32,95% CI:1.02~1.70)、异性性传播(相比于同性性传播, OR=1.40,95% CI:1.15~1.72)、来源于专题调查和无偿献血(相比于检测咨询, OR=1.87,95% CI:1.34~2.60; OR=3.52,95% CI:1.79~6.92)者ART转介失败比例较高;由CDC(相比于ART机构, OR=1.43,95% CI:1.07~1.92)或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 OR=1.62,95% CI:1.32~1.98)、报告机构在郊区(相比于城区, OR=1.24,95% CI:1.01~1.52)、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 OR=1.42,95% CI:1.19~1.70)、外省户籍(相比于北京市户籍, OR=1.26,95% CI:1.07~1.48)、来源于无偿献血(相比于性病门诊, OR=2.74,95% CI:1.21~6.22)者延迟比例较高。 结论:不同特征HIV/AIDS的ART转介失败及延迟比例不同,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ART工作,减少ART转介失败及延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近年来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复检ALT不合格的基本情况,以降低采血报废率.方法 收集韶关市2011-2015年共160 310个无偿献血者合格标本复检ALT结果数据,分别按年份、年龄、性别和是否初次献血统计分析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5年韶关市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1.94%(3 108/160 310),其中2013年最高为3.56%(1 212/3 4001);按年龄段划分,25-35岁献血者最高,不合格率为3.09%(1 164/37 726);56-60岁献血者最低,不合格率为0.61%(9/1 476);按性别划分,男、女性不合格率分别为2.43%(2 789/114 796)和0.70%(319/45 514)(P<0.01);按是否初次献血划分,初次献血不合格率为2.85%,重复献血不合格率为1.66%(P<0.05).结论 加强对年青无偿献血者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可有效降低ALT复检报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液中心远郊献血屋运行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远郊献血屋运行模式和采集效果,为探讨适合远郊献血屋运行的最佳模式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 调研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的运行管理情况,分析2012-2016年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血液采集情况.结果 龙泉献血屋2012-2016年的日均采集人数均为最高,2016年日均采集人数为61人/次,都江堰献血屋2016年日均采集人数最低,为5人/次.多功能服务站模式的采集效果均明显优于单一模式,多功能服务站模式中又以阶段Ⅱ为当前最佳运行模式.结论 远郊献血屋的筹建、管理主体的选择、选址、人员配置、运行模式以及献血网络的布局对血液采集效果有很大影响,将远郊献血屋打造成集无偿献血宣传、献血咨询、全血采集、志愿者活动、用血退费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无偿献血服务站是现阶段较适合远郊献血屋的运行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6年茂名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感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茂名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感染状况.方法:选自茂名地区无偿献血者177731例收集血浆标本,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抗凝.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双抗原夹心法测定血清梅毒抗体.观察不同年份、不同献血类型、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梅毒阳性感染情况.结果:本研究调查177731例无偿献血者中,983例血清梅毒阳性,占0.55%;不同年份之间血清梅毒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个人献血和互助献血血清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团体献血,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中及以下血清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农民和商人血清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工人和其他血清梅毒阳性率也较高.结论:茂名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感染率较低,不同献血类型、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梅毒阳性率存在差异,因此献血前应增强高危人群的咨询,从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加权秩和比法调查西安地区高校中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状的综合评价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水平、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3月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13个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工科院校、理科院校、体育院校、文科院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无偿献血政策知识(W=0.133),家人朋友意愿影响(W=0.117)、献血积极态度(W=0.109)是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因素.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最优(WRS(R)=0.048),体育院校大学生在知识指标(WRSR=0.74)、意愿态度指标(WRSR=0.30)、行为指标得分(WRSR=0.021)均最低,综合评价位于最低档(WRS(R)=0.018).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最优,应借鉴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模式,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并建立我国高校大学校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是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7-2016年沈阳市学生艾滋病疫情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沈阳市学生艾滋病疫情形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规划及防控措施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07-2016年沈阳市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资料.结果 沈阳市2007-2016年学生HIV/AIDS累计报告2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8/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P<0.0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94%;男女性别比为46∶1;15~24岁年龄组为报告学生病例的主要人群;和平区、皇姑区、大东区报告学生HIV/AIDS发病总数居前三位;学生HIV/AIDS病例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样品来源于检测咨询的最多,其次是性病门诊、其他就诊者检测及无偿献血人员检测.结论 2007-2016年沈阳市学生艾滋病疫情呈逐年增长趋势,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对学生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遏制我市学生艾滋病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学生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5年15~24岁学生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 198例,2011-2014年病例数逐年增加,2015年有所降低.报告病例中HIV感染者占94.4%,AIDS占5.6%;本市户籍占31.3%,外省市户籍占68.7%;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0.5%、10.1%和89.4%.90. 9%的病例经男男性接触传播, 9.1%经异性性接触传播.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和医疗机构是最主要的病例发现单位,分别占样本来源的38. 9%和34. 9%;另外有5.6%的病例通过无偿献血人员检测时被发现.结论 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以外省市户籍为主,病例中中学生占一定比重,男男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应重点放在男男性接触者人群,中学生的防艾宣教不容忽视,宣教工作中应加入血液安全知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情况,为提高CD4细胞检测及时性,推动及早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使用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HIV感染者报告卡和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12—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2—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444 698例.在14天内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从2012年的49.2%(31 229/63 490)升高到2016年的60.0%(692 251/115 346)(趋势χ2=2 483.07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男性、未婚、离异或丧偶、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注射吸毒、来源于医疗机构、羁押场所检测和献血员体检的HIV感染者及时检测比例较低.2012—2016年,诊断一年内进行了CD4细胞检测的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检测结果低于200个/μL的比例逐年下降(趋势χ2=254.088,P<0.001).高年龄组和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的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低于350个/μL的比例更高.结论 新报告HIV感染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逐年提高,CD4细胞低于200个/μL的比例逐年降低.随访管理工作中,针对年龄较大、注射吸毒传播和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的HIV感染者,应加强咨询、促进及早CD4细胞检测,有助于帮助其及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8-2015年北京市密云区HIV抗体检测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北京市密云区HIV抗体检测人群特点及感染水平,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5年密云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疾控中心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与医疗机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应用卡方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 16.0.结果 2008-2015年共检测HIV抗体247 498人份,检出HIV抗体阳性者62人份,HIV抗体阳性率为0.03%.其中术前检测、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孕产期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无偿献血人员检测和其他羁押人员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13%、0.04%、0.01%、0.84%、0.01%和0.14%.自愿咨询检测检出的阳性人数占检出总阳性数的37.10%,术前检测检出阳性人数占检出总阳性数的24.19%.疾控中心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医疗机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528,P<0.01).结论 为提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HIV检测机构应加大自愿咨询检测和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工作,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市2011-2016年15~24岁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11-2016年南京市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流行特征以及15~24岁男男性行为者(MSM)哨点监测数据.结果 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15~24岁HIV/AIDS 883例,历年报告的病例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X2毛势=10.63,P=0.001).15 ~ 24岁HIV/AIDS病例以外地户籍、学生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同性性传播占83.5%,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28.16,P<0.01);通过检测咨询发现的占51.4%,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68.20,P<0.01).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青少年学生HIV/AIDS 319例,其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33.9%)高于同期所有15~24岁HIV/AIDS(18.9%),青少年学生病例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93.4%)高于校外青少年病例(77.8%),经献血筛查发现所占比例(14.1%)高于校外青少年(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24岁MSM梅毒总阳性率为5.4%,HIV总阳性率为7.3%.结论 南京市15~24岁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学生群体和MSM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