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演变特征及气象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江西省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省之一,探明气象条件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本研究基于2000-2022年MODIS数据、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逐月气象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等模型,对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4种调节服务功能进行测算,并利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4种调节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量和释氧量年均值分别为178.8和130.0g·m-2,年均增加值分别为0.4和0.3 g·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全省有77.3%区域的固碳释氧年均值呈上升趋势.江西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均值分别为591.8 mm和723.8 t·h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两者年均增加值分别为5.6 mm和3.7t·hm-2,全省分别有73.3%、69.3%区域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稳步提升.植被的固碳释氧功能在月尺度、季节尺度与气温呈显著相关,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也高于其他因子,是影响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的重要气象因子.无论在月尺度、季尺度还是年尺度上,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其最重要的气象影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 2000-2022年间气候变化对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可为切实保障江西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环太湖城市群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是新时期平衡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环太湖城市群为研究区,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综合确定生态源地,在构建阻力面的基础上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并耦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来确定研究区每条生态廊道的适宜宽度,通过电路理论识别重点修复区,最终构建"六区四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并进行分区管控.结果表明:环太湖城市群的32处生态源地呈现"东多西少、山湖相连"的空间格局,70条生态廊道集中分布于西部和中部,绝大部分生态廊道的适宜宽度在1500-2000 m;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集中存在于太湖东部、长兴县和溧阳市内;根据研究区特点和修复区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保护核心生态源地、优化并修复重要廊道、合理规划生态夹点和障碍点用地等具体保护修复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调查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状况,评估其健康风险,为乌鲁木齐市改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 - 2020年,连续3年在乌鲁木齐市7个区、1个县的监测点,采集水样687份,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进行水砷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对水砷进行评价。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687份水样,均为集中式供水,枯水期( n = 342)和丰水期( n = 345)、地表水( n = 414)和地下水( n = 273)的水砷合格率均为100.0%。枯水期,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为8.24 × 10 -6/a;丰水期,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为3.30 × 10 -6/a。 结论:乌鲁木齐市改水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饮用水水砷状况良好,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较小。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推动改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卫生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职业接触限值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的职业接触限值。方法:于2014年10至11月,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网站查找关于草甘膦毒性的文件,通过文献数据库收集草甘膦的毒性资料及中毒临床症状,确定草甘膦毒作用的靶器官。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共选择5家有代表性的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共选择96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接触草甘膦的526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同企业的非现场(如财务、行政等)作业人员442人作为对照组。对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健康检查,观察不同接触浓度工人的靶器官损伤情况,确定职业接触限值。结果:草甘膦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以及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接触组工人接触草甘膦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03~48.91 mg/m 3,接触组和对照组肝、肾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空气中草甘膦浓度高于5 mg/m 3时,接触组与对照组肾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草甘膦职业接触限值设定为5 mg/m 3,该标准安全性符合毒理学及职业病流行病学的相关要求,同时也符合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可行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机械通气条件下使用呼吸机的感染防控关键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起全球关注,其强传播力导致感染人数众多,且医务人员占一定比例。在当前患者多且负压病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环境保护,加强对各种传播风险的防范,尽可能避免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二次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着重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机械通气条件下如何通过细节管理进行感染防控,以减少病毒对患者的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31个城市饮用水氡浓度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城市饮用水氡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行政区域采样,选择我国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采集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样品406份,基于RAD7 H 2O测量装置,采取闭合回路液—气平衡法,利用抓取模式,通过半导体探测器探测气体回路中氡浓度,经过4个循环周期,推算饮用水氡浓度。 结果:31个城市饮用水中氡浓度算数均值为(4.92±9.44)Bq/L,几何均值为(0.71±7.77)Bq/L,范围为小于探测下限(LLD)~43.15 Bq/L。406份样品中,约84.2%的样品氡浓度小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饮用水氡浓度限值11.1 Bq/L。所有样品水氡浓度均低于欧盟推荐的饮用水氡浓度参考值100 Bq/L。结论:我国城市饮用水氡浓度呈现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地区较高,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较低的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与地质结构、水源类型密切相关。与国际相比,我国城市饮用水氡浓度总体较低,处于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环境与健康"公共卫生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环境与健康"通识课程对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效果,为今后开展环境与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中"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核心试题"为基础制作调查问卷,在"环境与健康"课程前后对2018-2020学年选修该课程的992名本科生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比较学生环境与健康整体素养和分类素养的具备率。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和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类素养具备率由课程前的12.5%(124/992)、39.5%(392/992)、1.6%(16/992)、52.4%(520/992)提升至课程结束后的23.8%(236/992)、46.8%(464/992)、2.8%(28/992)、56.9%(564/99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环境与健康"通识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今后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2012年以来,尚无中国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的最新数据。为了定期提供有关中国CKD发病率以及相关行为和代谢危险因素的全国数据,有中国学者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该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176 874例成人数据,数据来源于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开展的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数据分析于2021至2022年完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总人群和不同阶层CKD的发病率,CKD定义为肾功能受损,即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 -1·1.73 m -2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次要结局是对CKD的认识和合并症的控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和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和并发症与CKD的关系。结果显示:共纳入184 876例参与者,在176 874例成人中测量了eGFR和UACR,平均年龄为43.8岁,女性比例为44.6%。CKD、肾功能损伤和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8.2%、2.2%和6.7%。年龄较大、女性、非汉族、居住在农村或中北部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或收入较低、既往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的亚组中CKD发病率较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也是CKD发生的危险因素。成人CKD患者中,处于CKD 1~2期、3期和4~5期的比例分别为73.3%、25.0%和1.8%,对CKD的知晓率为10.0%。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2018至2019年,中国有8 200万成人患有CKD。在过去10年中,CKD发病率下降了30%,这一结果与更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将CKD纳入国家公共卫生监测计划以及控制常见的CKD合并症和降低CKD的疾病负担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于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建筑安全性、节约材料、环境保护、施工工艺、施工工期等各方面因素,国家多部委在2011年提出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此后,国家及上海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推进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和规定,逐步细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并提出相关扶持政策,装配式建筑在上海市已进入大力推广阶段。医院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一部分,也须遵循国家及地方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作者从政策文本、政策意义、政策扶持、政策建议、监督管理等方面对上海市《关于本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推进装配式建筑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焊烟尘中金属成分的生物可及性特征及其在暴露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电焊烟尘中主要金属成分在模拟肺液的生物可及性,并结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暴露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各金属成分的暴露水平。方法:于2022年12月,使用扫描电镜分析电焊烟尘的微观形貌特征,采用体外模拟方法分析各金属成分在模拟正常和肺部炎症状态下的肺液中的生物可及性,并结合EPA吸入暴露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各金属成分的暴露水平。结果: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烟尘中主要金属成分为铁(Fe)、锰(Mn)、锌(Zn)、钛(Ti)、铝(Al)、铜(Cu)、铬(Cr)、镉(Cd)、镍(Ni)和砷(As),在模拟正常肺间质液中生物可及性分别为0.82%~1.84%、5.07%~9.41%、4.52%~7.23%、5.10%~8.67%、20.48%~29.60%、5.27%~9.83%、4.80%~7.56%、0.07%~1.08%、6.48%~13.84%和33.02%~42.81%。在模拟肺部炎症状态下的肺液中上述金属成分生物可及性分别为14.79%~27.45%、34.53%~46.11%、35.31%~59.13%、16.45%~22.51%、60.78%~76.51%、26.58%~34.12%、15.32%~25.87%、2.0%~5.7%、34.77%~43.33%和71.34%~88.36%。与正常肺间质液中比较,金属成分在模拟炎症状态下肺液中的生物可及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金属成分的日均暴露量(ADD)由高到低依次为Mn、Fe、Zn、Ti、Al、Cu、Cr、As、Ni、Cd;其中Mn在两种模拟肺液中的ADD均超过其吸入参考限值(>50倍);Ti、Cr在模拟肺部炎症状态下的ADD超过参考限值(>1.3倍)。 结论:电焊烟尘中金属成分的暴露水平及危害评估中应关注金属成分的生物可及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