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与健康"公共卫生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环境与健康"通识课程对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效果,为今后开展环境与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中"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核心试题"为基础制作调查问卷,在"环境与健康"课程前后对2018-2020学年选修该课程的992名本科生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比较学生环境与健康整体素养和分类素养的具备率。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和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类素养具备率由课程前的12.5%(124/992)、39.5%(392/992)、1.6%(16/992)、52.4%(520/992)提升至课程结束后的23.8%(236/992)、46.8%(464/992)、2.8%(28/992)、56.9%(564/99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环境与健康"通识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今后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的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冠心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健康生态学理论认为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是多层面的,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从个人特质、行为特征、人际关系网络、生活与工作条件、环境政策5个层面分析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针对性、系统的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1年高邮市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高邮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评价、确定素养提升目标和提升重点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 2021 年 2-3 月对高邮市居民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共纳入调查对象 265 人,采用 Logitic 回归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 高邮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为 80.75%,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水平的分别为 70.94%、70.57%、67.5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中专及以上者[OR(95%CI)= 4.391(1.262,15.280),P = 0.020];获取环境与健康相关知识 3 种途径者[OR(95%CI)= 4.953(1.304,18.813),P=0.019]和 4 种途径者[OR(95%CI)= 3.700(1.313,10.424),P<0.013]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高于 1 种途径者,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邮市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高,应针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获取环境与健康相关知识途径较少的居民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制定科学而有效的传播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十堰市医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了解十堰市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5-6月以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选取1 312名在校医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调查,对不同特征人群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进行x2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十堰市医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为24.3%;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民族间医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3,54.87,64.71,5.99,P值均<0.05).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3个一级分类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4.6%,49.5%和50.4%,6个二级分类指标的具备率分别为基本认知(53.2%)、基本态度(34.5%)、科学知识(3.0%)、行为知识(22.5%)、认知技能(59.5%)、操作技能(4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生物医学专业与医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1,0.52),女生、公共卫生专业、大二和大四年级与医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44,1.95,2.16,2.24,P值均<0.05).结论 十堰市医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学校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环境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医学生环境健康素养的整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2021年广西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4日-9月11日对广西15~69周岁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x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2021年广西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为18.39%,一级分类水平中基本知识维度较低,为15.98%;二级分类水平中基本认知、科学知识维度较低,分别为12.90%、15.6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00~元/年(β=0.044)、13 000~元/年(β=0.045)、21000~元/年(β=0.086)、>32 000元/年(β=0.094)以及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β=0.108)、高中(β=0.119)、专科/本科(β=0.320)、研究生及以上(β=0.326)是影响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广西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实现稳步提升,但仍存在城乡差异明显、基本认识和科学知识维度知识内容知晓率偏低、15~岁和50~岁居民具备率偏低等问题,需持续开展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医疗健康资讯App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组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通过研究影响医疗健康资讯App的关键因素及其之间的不同组态关系,探索能够提升服务质量的多重路径.方法 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必要性检验法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影响医疗健康资讯App信息服务质量的诸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结果 信息素养和网络支持度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可能提升服务质量的路径有3条,分别为信息资源—人—环境驱动型路径(H1)、信息人—环境—创新混合驱动型路径(H2)和信息人主导型路径(H3).结论 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影响医疗健康资讯App信息服务质量诸因素背后的复杂因果关系,并为寻找服务质量的提升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国民心理卫生素养提升途径的生态化倾向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理卫生素养指的是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个体心理卫生素养的提高既受个体因素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干预研究需要考虑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本文从社会生态学模型(个人-人际-组织机构-社区-公共政策)的视角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次、干预对象及内容对国民心理卫生素养提升所做的干预研究,为今后系统化的干预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及其与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社会生态学模型为指导,运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接受度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健康素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管理延续性量表从个人、人际、机构、交流、公共政策因素5个方面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于天津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的25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门诊高血压患者疾病接受度得分为(25.91±7.24)分.血压水平、抑郁状态、文化素养、合并疾病、工作状态、护理延续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方程总变异的66.2%.结论 门诊高血压患者疾病接受度水平尚有待提高,特别是对血压水平较高、有合并疾病、在职、存在抑郁情绪、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的成年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完善医联体下的慢病服务模式,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延续性,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健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8-2019年甘肃省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甘肃省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方法 于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49所普通高等院校中随机抽取14所院校(其中高职及以上院校10所,中专院校4所),再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12 057名大学生.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中"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核心试题"为基础设计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47道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试题.对不同特征人群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进行x2检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甘肃省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17.66%(2129人),一级分类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基本理念29.16%(3516人)、基本知识5.99%(722人)和基本技能31.16%(3757人);二级分类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基本认知24.07%(2902人)、基本态度47.33%(5707人)、科学知识10.11%(1219人)、行为知识14.42%(1739人)、认知技能67.11%(8092人)和操作技能27.60%(3328人).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和学历的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年级(OR=2.06,95%CI 1.76~2.40)、民族(OR=0.64,95%CI 0.55~0.75)和学历(OR=0.47,95%CI0.39~0.56).结论 甘肃省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特别是基本知识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考生物学"生活实践类"情境试题的特点及启示——以2021和2022年高考全国理综生物学试题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选取2021和2022年高考全国理综生物学部分试题,从"生态与环境""生产生活""生命与健康"3个维度分析"生活实践类"情境试题,发现试题在突出能力考查的同时能兼顾核心知识,将问题融入真实的情境中以凸显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启示教师在课堂教学及高考备考时要聚焦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关注真实情境下的命题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