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地区孕产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调查、临床特征及对分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某地区孕产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临床感染特征及分娩情况,并对感染病例开展危险因素调查确定高危食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改善妊娠结局提供资料.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某地区确诊的10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孕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进行调查,并对病例临床特征、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名孕产妇发病前曾食用过冰箱内存放的水果、过夜饭菜及各类凉拌菜;10名孕产妇家中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涂抹样本共检出1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来源于厨房菜板、冰箱内食物.10例孕产妇感染病例的孕周16~38周,平均(27.10±7.09)周,9例出现发热症状,8例胎动减少,并伴有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10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孕产妇中,1例胎死宫内,2例流产,3例早产,4例足月,85.71%(6/7)新生儿出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结论 孕产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与孕产妇饮食习惯、食物及环境交叉感染有关,孕产妇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后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抗感染后仍会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且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感染;应加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健康宣教,提升孕产妇对该病的警惕度及重视度,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大气PM2.5污染及危害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富集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由于人类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具有极大威胁.该文总结了室内大气PM2.5及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分布规律,归纳了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浓度影响因素、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等研究进展,提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有利于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合理评估以及标准完善,为防治室内颗粒物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铀矿周围与对照区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某铀矿周围与对照区(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市)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完全随机采集2020—2022年某铀矿周围(51份)和对照区[(察布查尔县(73份)和乌鲁木齐市(52份)]的饮用水样品共176份,测定其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及放射性核素 238U、 232Th、 226Ra、 40K的浓度。比较不同区域(铀矿周围、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市)、不同水源来源(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距铀矿不同距离(5、10、15、20、25 km)的饮用水的总放射性水平。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WHO推荐的方法分别估算饮用铀矿周围和对照区饮用水所致成年人的年有效剂量;采用USEPA提出的致癌风险因子评估居民终身致癌风险。对不同区域、不同水源、距铀矿不同距离的饮用水样品的总放射性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分析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不同区域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3±0.04)Bq/L对(0.12±0.08)Bq/L对(0.08±0.03)Bq/L, F=9.854, P< 0.01]、[(0.17±0.06)Bq/L对(0.13±0.10)Bq/L对(0.10±0.03)Bq/L, F=10.522, P<0.01]。不同水源来源的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849、1.352,均 P>0.05)。距铀矿不同距离的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 0.02)Bq/L对(0.07±0.02)Bq/L对(0.11±0.02)Bq/L对(0.15±0.03)Bq/L对(0.14±0.03)Bq/L, F= 21.720, P<0.01]、[(0.24±0.04)Bq/L对(0.09±0.01)Bq/L对(0.19±0.01)Bq/L对(0.17±0.03)Bq/L对(0.13±0.04)Bq/L, F=46.364, P<0.01)。距铀矿5 km处的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均值均最高。176份饮用水样品的总α放射性水平均值为(0.11±0.06)Bq/L,0.5%的饮用水超过国家标准限值(0.5 Bq/L)。通过饮用水样品中总α放射性水平估算饮用该饮用水所致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040±0.003)mSv/年。通过饮用水样品中放射性核素 238U、 232Th、 226Ra、 40K浓度估算饮用该饮用水所致年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0.030±0.004)、(0.018±0.003)、(0.084±0.04)、(0.005±0.003)mSv/年。饮用该饮用水所致居民终身致癌风险为1.75×10 -13~4.35×10 -11。 结论:某铀矿周围和对照区(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市)的饮用水放射性水平较低,饮用该区域饮用水所致年有效剂量和终身致癌风险较低,不会造成可观测到的不良健康效应,对周围居民所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循环外泌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囊泡(MV)、血浆和玻璃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并于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进行验证,初步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基础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共计73名纳入研究。其中,采集血浆32名,收集玻璃体液41名,并据此分为血浆样本研究队列和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将受试者分为未发生眼底改变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非增生型DR组(NPDR组)和增生型DR组(PDR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中对照组为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液。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和MV。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和M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S100A8质量浓度。18只健康雄性Brown Norway大鼠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只9只。糖尿病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5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S100A8的表达情况。两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血浆中成功分离得到具有各自特征的外泌体和MV。PDR组患者血浆外泌体和玻璃体S100A8浓度均高于NPDR组、DM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20、0.002、0.002, P<0.000、<0.000 )。血浆样本队列研究4个组受试者血浆、血浆MV的S100A8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83、0.015 , P=0.836、0.99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S100A8蛋白。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100A8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8, P=0.001 )。 结论:循环外泌体中S100A8蛋白水平随2型糖尿病患者DR严重程度明显增高。S100A8可能是DR炎症环境的影响因素,是潜在的抗炎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改变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特定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宿主生理功能和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抗肿瘤治疗反应及其不良反应。靶向肠道微生态的策略在肿瘤诊治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水平、护理职业认同感和患者满意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该院心内科25名护理人员中实施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运用对患者调查问卷、医生打分和护士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进行评价,与实施小组责任制模式前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度后,患者满意度的4项总体指标(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护理工作水平、落实用药情况)、护理质量的5项总体指标(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各项技术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的4项指标(自我价值认同感、薪酬满意度、职业成就感、工作环境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该制度体现高效的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有效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洪涝灾害公众健康防护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洪涝灾害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受灾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研究参照我国相关法规、应急手册,结合广泛的文献、资料调研进行综合分析与提炼,并根据流行病学与相关防护证据和专家咨询,分类解析洪涝灾害的环境健康危害因素,从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救助的策略角度提出针对公众的多环节、多人群、分阶段的综合防护措施,为推进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公众健康防护水平、改善公众健康结局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明显,病因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性手段、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儿童糖尿病发病年龄小,持续时间长,可选择药物有限,治疗较成人而言更为困难,应积极预防急性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科收治的625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分为轮状病毒感染组246例和非轮状病毒感染组379例,比较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25例腹泻患儿有246例被证实为轮状病毒肠炎,阳性率为39.36%。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呕吐、发热、脱水、合并肠外器官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92,22.451,17.589,23.678; P=0.000)。两组是否老人看护、居住环境、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否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718,30.071,8.717,172.559; P=0.002,0.000,0.003,0.000);居住环境为农村、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χ2=3.162,4.173,2.230; P<0.05)。 结论:居住环境为农村、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儿要及时做好隔离以及病房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