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膝骨关节炎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筛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与大鼠膝骨关节炎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为深入研究骨关节炎生物标志物提供线索。方法: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周期分别为4、8和12周,每个周期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大鼠左侧膝关节采用改良Hulth法行造模手术,5 d后,驱赶大鼠使之活动,每天30 min。实验期间,两组大鼠均饲喂普通固体饲料、自由饮用自来水。实验期满,采集大鼠膝关节和血液样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检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数据库比对,筛选与骨关节炎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变薄,表层粗糙、缺损或剥脱,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病变随实验周期延长而加重。筛选出11个与骨关节炎相关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硒代半胱氨酸、6-羟褪黑素、γ-谷氨酰半胱氨酸、花生四烯酸、二氢神经鞘氨醇、白三烯A4、白三烯B4、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ETrE)、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和N-花生四烯酰甘氨酸。其中,实验4周时筛选出9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个高表达,4个低表达;实验8周时筛选出8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个高表达,6个低表达;实验12周时筛选出8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个高表达,3个低表达。筛选出2条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分别为鞘脂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其中,二氢神经鞘氨醇和神经酰胺归属到鞘脂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白三烯A4和白三烯B4归属到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骨关节炎疾病进程可以影响血清代谢物谱的构成和水平。11个血清差异代谢物涉及鞘脂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受EPHX2基因调控与急性缺血性小卒中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相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与急性缺血性小卒中(MIS)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的相关性及其是否受EPHX2基因的调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且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MIS患者。入院时对所有患者的血浆EETs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其EPHX2基因rs751141单核苷酸多态性。主要终点为患者在入院10 d内出现END(END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与入院时基线水平相比增加2分及以上者)。结果:共纳入322例患者,其中85例(26.4%)发生了END。与未发生END患者[(68.4±8.1) nmol/L]相比,发生END患者入院时EETs水平[(60.3±7.3) nmol/L]显著降低( t=8.464, P<0.001),EPHX2基因rs751141 GG频率分布明显增高[发生END者66/85(77.6%),未发生END者123/237(51.9%),χ2=17.130, P<0.001]。EPHX2基因 rs751141 GG携带者EETs水平较低[GG型:(59.6±7.8) nmol/L;AG型:(67.9±8.2) nmol/L;AA型:(68.8±3.2) nmol/L, F=9.285, 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浆低水平的EETs(≤64.3 nmol/L)为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31.5~51.3 nmol/L组: OR=2.96,95% CI 1.18~8.77, P=0.02;51.4~64.3 nmol/L组: OR=2.46,95% CI 1.06~6.89, P=0.03)。END的发生与患者3个月时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OR=1.82,95% CI 1.46~2.35, P=0.02)。 结论:END在急性MIS后常见,且与预后不良相关。急性MIS后END与EETs水平降低和EPHX2基因rs751141 GG频率分布明显增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烧伤后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衍生的亚油酸代谢产物能驱动病理性炎症并损伤关键先天免疫细胞功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西方饮食中,脂肪酸组成已从饱和脂肪酸转变为以亚油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过去50年中,亚油酸在饮食中含量逐渐增加,已成为人体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膳食脂肪酸。PUFA衍生出的氧自由基能调节多种生物功能。环氧脂肪酸代谢产物细胞色素P450形成的亚油酸(EpOME)可被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水解为二氢十八碳烯酸(DiHOME)。低浓度的DiHOME被认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较高浓度的DiHOME被认为是血管通透性和细胞毒性物质且与严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ARDS相关。此外,高EpOME水平也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然而,这些研究都未监测DiHOME水平。考虑到烧伤也存在类似的病理生理情况,该文作者研究了DiHOME在烧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13?DiHOME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成熟和活化,同时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烧伤小鼠的血清DiHOME浓度显著升高,且其可被1?三氟甲氧基苯基?3?(1?丙酰基哌啶?4?基)尿素(TPPU,一种sEH抑制剂)抑制;TPPU还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了烧伤小鼠的先天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坏死。该研究结果表明,DiHOME是严重烧伤后免疫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驱动因素,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损伤单核细胞的功能。因此,抑制sEH可能是一种改善烧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浆类花生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血浆类花生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血运重建治疗的ACS患者309例,中位随访时间3.8(3.6,3.9)年.根据患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33例)和非事件组(276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患者血浆74种类花生酸水平,对患者评估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筛选2组患者有明显差异的类花生酸,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血浆类花生酸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截断值.采用Cox回归方法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类花生酸是否为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类花生酸、GRACE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结果 事件组患者的血浆1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5-HETE)、15-氧代二十碳四烯酸(15-oxo-ETE)和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多因素校正以后,15-HETE≥0.84 μg/L、14,15-DHET≥0.20 μg/L是ACS患者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15-HETE≥0.84 μg/L、14,15-DHET≥0.20μg/L水平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均Log-rank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单独及血浆15-HETE、14,15-DHET水平和GRACE评分三者联合预测ACS患者血运重建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和0.712,GRACE评分联合15-HETE、14,15-DHET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GRACE评分单独预测(P<0.05).结论 血浆15-HETE、14,15-DHET高水平是ACS患者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GRACE评分可以提高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EETs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化瘀祛痰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化瘀祛痰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20 g/(kg·d)]和瑞舒伐他汀组[1.55 mg/(kg·d)],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poE-/-小鼠喂饲高脂饲料12周复制AS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5,6-环氧二十碳三烯酸(5,6-EET)、8,9-EET、11,12-EET、14,15-EET、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水平,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和IκB、NF-κ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质(ASC)、Caspase-1、消皮素D(GSDMD)、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化瘀祛痰方组及瑞舒伐他汀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C、IL-1β、IL-18水平,主动脉组织中IκB、NF-κB、NLRP3、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以及IκB、NF-κB、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5,6-EET、8,9-EET、11,12-EET、14,15-EE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粥样斑块明显减少.结论 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EETs介导细胞焦亡发挥抗AS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基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血脂异常的机制.方法 32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于第13周开始,化瘀祛痰方组给予化瘀祛痰方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灌胃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脏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水平;Real time RT-PCR 检测肝脏组织细胞色素 P450 表氧化酶 2J3(Cytochrome P450 oxidase 2J3,CYP2J3)、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 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mRNA 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 CYP2J3、腺苷酸 活化蛋 白激酶(AMP-activ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CPT-1蛋白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质沉积显著,可见大量脂滴;肝脏组织内14,15-EET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 CYP2J3、CP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AMPK/AMPK、p-ACC/ACC 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化瘀祛痰方及辛伐他汀干预后,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质沉积情况明显改善,脂滴数明显减少;肝脏组织内14,15-EE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CYP2J3、CP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p-AMPK/AMPK、p-ACC/ACC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异常,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其机制可能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AA-CYP-HETE/EETs代谢通路与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20-HETE)及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是花生四烯酸(AA)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代谢的产物.20-HETE主要由CYP4A、CYP4F将AA代谢产生,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EETs主要由CYP2J、CYP2C将AA代谢产生,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综述AA-CYP-HETE/EETs代谢通路相关药物对心肌肥厚、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为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花生四烯酸对TNF-α/放线菌素D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对TNF-α/放线菌素D(ActD)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环氧二十碳四烯酸(EET)组及EET+3-甲基腺嘌呤(3MA)组.空白组常规培养;后三组均加入TNF-α(10 ng/mL)和放线菌素D(ActD,5 ng/mL)诱导凋亡,EET组同时加入14,15-EET(100 nmol/L),EET+3MA组同时加入14,15-EET(100 nmol/L)、3MA(2 mmol/L).各组培养24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计算LC3-Ⅱ/LC3-Ⅰ;采用ELISA法检测Caspase-8、Caspase-9活性.结果 空白组、EET组及EET+3MA组细胞凋亡率均较模型组减少(P均<0.01),EET+3MA组细胞凋亡率较EET组增加(P<0.05).EET组及EET+3MA组LC3-Ⅱ/LC3-Ⅰ较模型组、空白组增加(P<0.05或<0.01);EET+3MA组LC3-Ⅱ/LC3-Ⅰ较EET组降低(P<0.01).模型组、EET组、EET+3MA组Caspase-8、Caspase-9活性均较空白组升高,模型组均较EET+3MA组、EET组升高,EET +3MA组较 EET 组升高,组间比较 P <0.05或 <0.01.结论 花生四烯酸可抑制TNF-α/ActD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通过抑制Caspase-8、Caspase-9活性诱导自噬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sEH)在小鼠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及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将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EH抑制剂组、尿蛋白组及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sEH抑制剂组细胞给予1 μmol·L-1 sEH抑制剂;尿蛋白组细胞给予10 g·L-1尿蛋白;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细胞给予10g· L-1尿蛋白和1 μmol·L-1 sEH抑制剂;各组细胞均培养24 h.将RAW264.7细胞分为A、B、C、D组及干扰素-γ(IFN-γy)阳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4阳性对照组.A、B、C、D组细胞分别加入正常对照组、sEH抑制剂组、尿蛋白组、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培养24h的HK-2细胞培养基孵育24h;IFN-γ阳性对照组和IL-4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IFN-γ及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IL-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K-2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集落刺激因子-1(CS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及RAW264.7细胞中诱导型氮氧化物合酶(iNOS)、IL-6、精氨酸酶-1(Arg-1)及IL-10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和14,15-脱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水平,计算14,15-EET/14,15-DHET比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sEH抑制剂组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及MCP-1、IL-6、CSF-1、TNF-α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蛋白尿组HK-2细胞中sEH蛋白及MCP-1、IL-6、CSF-1、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显著降低(P<0.05).与尿蛋白组比较,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HK-2细胞中MCP-1、IL-6、CSF-1及TNF-α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显著升高(P<0.05).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与尿蛋白组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RAW264.7细胞中IL-6、iNOS、Arg-1及IL-10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IFN-γ阳性对照组RAW264.7细胞中iNOS、IL6 mRNA表达显著增加(P <0.05,P <0.01);IL-4阳性对照组RAW264.7细胞中Arg-1、IL-10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D组RAW264.7细胞中iNOS、IL-6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Arg-1、IL-10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sEH可上调诱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细胞因子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点的复杂症候群,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异常和血脂异常等特征性症状.随着生活方式及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已成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并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环氧二十碳三烯酸近年来被发现在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二者相互作用,从而达到降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并改善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本综述旨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