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败血症代谢物群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UHPLC/Q-TOF-MS)技术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患儿入院第1天/体检当天的静脉血标本,采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败血症患儿代谢产物特点。结果:共纳入败血症组20例,对照组10例。败血症组患儿血苯丙氨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乳糖、4-羟基甲苯丁酰胺、伊洛前列素、顺式8,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苯乙酰胺、血氧烷B2、二氯二甲基二乙胺共12种代谢产物高于对照组( 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可信度分析,得到7种可信度较高的代谢物,分别为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 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代谢产物明显异常,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7种代谢物水平明显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脂氧合酶抑制剂ML355对小鼠经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的拮抗效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2-脂氧合酶(12-LOX)抑制剂ML355对小鼠经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拮抗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100 μL二甲亚砜(DMSO)后1 h再给予0.9%的生理盐水〕、LPS组(腹腔注射LPS 20 mg/kg)、ML355预处理组(给予LPS前1 h腹腔注射ML355 15 mg/kg、30 mg/kg进行预处理)。制模后12 h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腹腔灌洗液和腹腔巨噬细胞(PM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含量、腹腔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中IFN-γ、IL-1β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小鼠PMs中IFN-γ、IL-1β及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lox15)的mRNA表达。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小鼠原代PMs,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0.3%的DMSO)、LPS组(给予LPS 20 mg/L)、ML355预处理组(给予LPS前1 h加入25 μmol/L、50 μmol/L的ML355预处理)。于LPS作用不同时间点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团块,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ML355对PM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PMs中12-HETE、IFN-γ、IL-1β、TNF-α、IL-6、IL-10的含量,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FN-γ、IL-1β及Alox15的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12/15-脂氧合酶(12/15-LOX)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体内实验:作用12 h,LPS组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HETE以及腹腔灌洗液中炎性因子、血清中IFN-γ、IL-1β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与LPS组比较,15 mg/kg和30 mg/kg ML355预处理后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HETE及血清中IFN-γ含量均明显减少〔12-HETE:血浆(mg/L)为11.59±1.80、11.58±1.75比18.59±1.68,腹腔灌洗液(μg/L)为355.80±59.47、196.30±88.98比712.10±44.55;血清中IFN-γ(ng/L):147.60±2.94、114.20±2.94比326.40±2.22,均 P<0.05〕,用30 mg/kg ML355预处理后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FN-γ水平明显降低(ng/L:228.70±6.94比309.80±16.37, P<0.05);qRT-PCR结果显示,给予LPS后,PMs中IFN-γ、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用15 mg/kg和30 mg/kg ML355作用后均可明显下调IFN-γ及Alox15的mRNA表达水平〔IFN-γ mRNA(2 -ΔΔCt):1.25±0.25、0.33±0.07比2.32±0.13,Alox15 mRNA(2 -ΔΔCt):0.10±0.01、0.18±0.02比0.91±0.18,均 P<0.05〕。②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PMs 12 h后,小鼠PMs上清液中12-HETE含量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25 μmol/L ML355预处理12 h后小鼠PMs上清液中12-HETE含量较LPS组明显降低(μg/L:39.92±6.22比79.01±9.82, 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PMs上清液中IFN-γ、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给予50 μmol/L的ML355预处理后,PMs上清液中IFN-γ明显降低(ng/L:255.30±8.82比303.10±6.76, 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刺激12 h后,PMs中炎性因子IFN-γ、IL-1β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Alox15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细胞外信号调节微酶(ERK)、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及12/15-LO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LPS组比较,用50 μmol/L ML355预处理后IFN-γ、IL-1β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IFN-γ mRNA(2 -ΔΔCt):0.16±0.05比1.25±0.03,IL-1βmRNA(2 -ΔΔCt):4.57±0.19比7.83±0.56,均 P<0.05〕,ERK、JNK的磷酸化水平及12/15-LOX蛋白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JNK磷酸化水平的降低以50 μmol/L ML355作用12 h更显著(p-JNK/JNK:0.96±0.04比1.20±0.04, P<0.05),而25 μmol/L和50 μmol/L ML355作用12 h后ERK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ERK/ERK:1.49±0.18、1.40±0.07比2.04±0.07,均 P<0.05)。 结论:ML355对小鼠经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拮抗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12/15-LOX、p-ERK、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早期对尘螨变应原特异性抗体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水平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过敏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在治疗早期对患者免疫指标和代谢水平的影响,深入了解SCIT治疗在调节免疫反应和代谢水平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发现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接受尘螨过敏原SCIT的受试者40例,其中单螨制剂治疗(single mite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M-SCIT)和双螨制剂(double mite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DM-SCIT)治疗受试者各20例。本研究检测了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尘螨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水平,同时进行了肺功能检查,并通过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sthma control test,ACT)和用药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s,TMS)对患者的疗效进行随访,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进行结果统计分析。 结果:经SCIT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VAS总分(SM-SCIT: Z=-2.298, P<0.05;DM-SCIT: Z=-3.411, P<0.001)显著下降;ACT总分(SM-SCIT: Z=-2.054, P<0.05;DM-SCIT: Z=-2.014, P<0.05)和总用药评分(SM-SCIT: Z=-3.799, P<0.000 1;DM-SCIT: Z=-3.474, P<0.001)显著升高,此外,双螨治疗组MMEF75/25值显著升高( t=-2.253, P<0.05)。单螨治疗组的sIgE无明显变化( P>0.05),Der p、Der f、p 1、p 2、f 2和p 21组分sIgG 4水平均显著升高( Z分别为-2.651、-3.771、-2.949、-2.912、-2.725、-2.128、-3.285, P均<0.05);双螨治疗组的 Der p 2、f 2、p 7和p 23 组分sIgE( Z分别为-1.965、-2.028、-2.406、-2.134, P均<0.05)和Der p、Der f、p 1、p 2、f 1、f 2、p 10、p 21和p 23组分sIgG 4水平均显著升高( Z分别为-3.808、-3.845、-3.061、-2.688、-2.464、-3.211、-2.371、-2.091、-2.427, P均<0.05)。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治疗初期,SM-SCIT治疗后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碳五烯酸、5,9,12-十八碳三烯酸、5(S)-羟化二十烷四烯酸、二高-γ-亚麻酸显著升高( Z分别为-2.191、-2.497、-1.988、-2.090、-2.19、-2.803、-2.073, P均<0.05);DM-SCIT组治疗后5(S)-羟化二十烷四烯酸显示升高,α-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一烯酸显著下降( Z分别-1.988、-2.090、-2.497、-1.988, P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生四烯酸与尘螨特异性IgG 4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0.499, P<0.05),α-亚麻酸、5,9,12-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与尘螨der p 2的ΔsIgG 4( r分别为0.451、0.420、0.474, P均<0.05)呈正相关。 结论:SCIT期间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两者之间可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遂炮制前后对生理状态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甘遂炮制前后对生理状态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探究醋制减毒机制.方法:取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甘遂组、醋甘遂组,每组8只.空白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生甘遂组、醋甘遂组给予相应的供试液,连续给药20 d,第20天收集肝脏.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技术分析大鼠肝脏样本,通过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数据前处理,检索HMDB等数据库.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MetaboAnalyst对所得差异代谢物进行显著富集通路分析.结果:实验最终发现生甘遂组与空白组比对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28个差异代谢物,醋甘遂组与空白组比对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18个代谢物,其交集有13个代谢物.结论:通过生物学意义分析得到醋炙甘遂能够通过升高肝脏中牛磺脱氧胆酸和硬脂酰肉碱水平,降低早期脑损伤和2型糖尿病诱发的潜在风险;通过升高肝脏甘氨胆酸水平,促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升高肝脏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水平,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血管重塑和功能恢复;通过升高肝脏3-羟基丁酸、油酰乙醇胺水平,发挥抗肿瘤、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其发挥减毒机制的相关代谢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酮体的合成与降解、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AA-CYP-HETE/EETs代谢通路与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20-HETE)及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是花生四烯酸(AA)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代谢的产物.20-HETE主要由CYP4A、CYP4F将AA代谢产生,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EETs主要由CYP2J、CYP2C将AA代谢产生,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综述AA-CYP-HETE/EETs代谢通路相关药物对心肌肥厚、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为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20-HETE、EETs、DHETs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 (CYP)代谢产物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20-HETE)、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和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DHETs)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95例(脑梗死组),另择同期39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20-HETE、EETs、DHETs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20-HETE、EETs、DHETs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20-HETE、DHET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EET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20-HETE、低EETs、高DHETs均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上有可能通过减少20-HETE的合成或增加其分解(降低其血浆水平),以及增加EETs的合成或减少其分解(增加其血浆水平),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细胞色素P450SNP与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物如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20-HETE)和性激素在维持心血管功能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在体内,CYP2C19和CYP2J2可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EETs;CYP4F2和CYP1 A1是20-HETE生成的主要合成酶;CYP17A1和CYP19是性激素合成的重要酶.因此,上述CYP基因的多态性很有可能通过影响其代谢产物的生成进而影响冠心痛的发生.本文对近5年CYP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关联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冠心病个体化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HETE作用受体的发现及其对高血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可通过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代谢途径生成白三烯类、前列腺素类和血栓素类等物质[1]. 近年研究发现,AA经过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代谢途径中的表氧化酶作用可生成环氧二十碳四烯酸( 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 EETs),经过羟化酶作用生成羟基二十碳四烯酸( hydroxyeicosatetraeonic acids , HETEs ) ,如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 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20-HETE ). 20-HETE 作为 AA 的重要代谢产物,与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血管痉挛和血管再狭窄等疾病密切相关[2-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缺血性脑卒中与CYP450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其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途径代谢的产物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理病理过程.血浆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20-HETE)和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浓度水平可反映疾病的预后,对CYP450途径代谢酶进行诱导或抑制可改善神经功能.此外,CYP2C19基因型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关,因而鉴定基因型和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与CYP450代谢途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卵泡液代谢组学的卵巢低反应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卵泡液代谢组学探寻与卵巢低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ET/ICSI-ET)的卵巢低反应组30例,以及同时仅因男方因素行IVF-ET/ICSI-ET的对照组49例进行卵泡液代谢组学分析.对比两组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与卵巢低反应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30种,其上调的代谢物有9种,包括L-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1-羟基-2-氧代丙基四氢蝶呤、水杨酸镁、尿苷二磷酸、LysoPC(18:1)、LysoPC(18:2)及LysoPC(18:3);下调的代谢物有21种,包括6-氧代己酸酯、亚油酸酯、油酸、十六烷、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13,14-二氢视黄醇、石胆酸、7-脱氢甾醇、硬脂酰肉碱、25-羟基维生素D3、27-羟基胆固醇、3α,7α,12α-三羟基-5β-胆甾烷、13-羟基-α-生育酚、强啡肽A、LysoPC(16:1)、LysoPC(16:0)、LysoPC(18:0)、LysoPC(20:5)、LysoPC(20:4)、LysoPC(20:3).结论 卵巢低反应患者在卵巢储备、卵巢反应、卵子数目、质量方面比正常女性低;卵巢低反应患者卵泡液代谢物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可以作为卵巢低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