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瓷贴面治疗上颌中线间隙的临床要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上颌中线间隙是临床常见病,其可显著影响患者前牙美观。本文对上颌中线间隙的病因进行归纳,总结使用局部瓷贴面关闭上颌中线间隙的适应证、临床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体缺损微创修复的贴面类型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瓷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发展,使得贴面等牙体预备量少、以粘接固位为主的微创修复体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与全冠等传统修复体相比,微创修复体的适用范围更窄。缺损牙需存留足够量的牙釉质为修复体提供粘接固位,同时为修复体提供良好的强度支撑。因此,牙釉质存留量是决定牙体缺损微创修复适用范围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美学修复中瓷贴面技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瓷贴面修复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为规范临床行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订口腔美学修复中瓷贴面技术专家共识,详细阐述瓷贴面修复治疗中的材料选择、临床适应证、牙体预备要求和瓷贴面粘接流程等内容;对如何获得坚固耐用的瓷贴面修复效果,预防修复后并发症以及如何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诊疗体验等提出专家建议;并结合口腔美学专业特色提出以美学设计为导向,强调局部与整体美学结合,联合多学科进行瓷贴面修复的理念,为制作符合口腔美学内涵的成功瓷贴面修复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粘接是保证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并影响修复体临床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以提高瓷贴面的长期修复成功率,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打印牙体预备导板引导下上前牙瓷贴面修复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1例美学修复病例使用数字化美学设计指导美学蜡型制作,通过美学蜡型与研究模型的数据拟合,设计牙体预备导板并进行三维打印,配合显微牙体预备等技术进行上前牙微创修复,术后及术后1年效果良好,改善了患者的前牙美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瓷贴面在氟斑牙修复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氟斑牙因其牙面可呈云雾状表现,严重者出现牙体缺损,从而影响面部整体美观,修复的临床效果较正常牙欠佳,给临床医生带来一定的修复难度。瓷贴面以其美观性高、对牙体组织磨除量小、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氟斑牙修复中的应用受到临床医师和研究学者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对瓷贴面在氟斑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瓷贴面微创修复前牙缺损和邻面间隙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评估微贴面在前牙微创修复的效果。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瓷贴面关闭中切牙间隙或者前牙切角缺损患者15例(28个患牙),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18~44岁,平均29岁。微贴面组(12个患牙)和超薄瓷贴面组(16个患牙)修复后,28个患牙术后随访1年以上,在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和牙龈健康状况4个方面和患者自身满意度分别评估。所有患者的贴面均无脱落情况。两组患者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密合性、牙龈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比较美观度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瓷贴面技术均是前牙美学修复的可靠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覆 美学缺陷全数字化修复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深覆 患者前牙的拉伸和剪切应力较大,前牙修复体破损或折断的风险较高。本文完整展示1例伴前牙牙折及过小牙的安氏Ⅱ类错 及深覆 病例的全数字化修复过程,采用口内扫描、面部扫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采集患者相应数据,从而进行数字化美学分析及咬合设计,通过三维打印数字化诊断蜡型,计算机辅助制作树脂贴面,最后完成计算机辅助制作瓷贴面修复,并改善患者前牙美学缺陷。该病例的全数字化修复流程提示,数字化技术在提高修复体制作精确度、缩短临床调 时间、减小修复风险的同时,可获得预期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修复工艺角度浅谈牙科CAD/CAM氧化锆材料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国内外已推出的氧化锆修复材料种类众多,机械性能和美学性能是选择锆瓷种类的重要参考因素.临床医生诊疗环节和技工室制作环节共同影响最终修复效果.为了达到精准、高效、仿真的口腔修复诊疗效果,需要医生与技师的有效配合.本文从修复工艺角度出发,对氧化锆贴面、单冠、固定桥、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材料选择、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戴牙等环节中影响机械性能和美学性能的因素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锆瓷修复常见失败原因,以期提高锆瓷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医技的沟通效率,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三种CAD/CAM全瓷材料(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三种CAD/CAM(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的抗折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扫描离体下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上进行(牙合)贴面数字备牙,共四个厚度,分别为1.0 mm、1.5 mm、2.0 mm、2.5 mm,选取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瓷块2种(IPS e.max CAD瓷、VITA SUPRINITY瓷)和树脂基陶瓷瓷块1种(Lava Ultimate优韧瓷),数字设计和数字切削制作相应厚度全瓷(牙合)贴面,每种瓷块每个厚度10例,共获120例(牙合)贴面.将(牙合)贴面加压粘接到3D打印硬质树脂代型上,循环加载后,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垂直加载试验,记录(牙合)贴面断裂载荷,观察失效模式.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断裂载荷结果显示,在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三种材料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度为2.5 mm时,两种玻璃陶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玻璃陶瓷和树脂基陶瓷之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玻璃陶瓷随着厚度增加,断裂载荷也随之增大(P<0.05);树脂基陶瓷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的断裂载荷也随着厚度增大(P<0.05).三种(牙合)贴面的断裂模式均表现为裂纹,破碎和折裂.结论:三种CAD/CAM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均能满足后牙(牙合)面缺损修复的需要,树脂基陶瓷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临床上尽量选择较薄的贴面进行修复,以利于颞下颌关节的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