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瓷贴面微创修复前牙缺损和邻面间隙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评估微贴面在前牙微创修复的效果。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瓷贴面关闭中切牙间隙或者前牙切角缺损患者15例(28个患牙),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18~44岁,平均29岁。微贴面组(12个患牙)和超薄瓷贴面组(16个患牙)修复后,28个患牙术后随访1年以上,在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和牙龈健康状况4个方面和患者自身满意度分别评估。所有患者的贴面均无脱落情况。两组患者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密合性、牙龈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比较美观度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瓷贴面技术均是前牙美学修复的可靠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美学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对比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修复前牙间隙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贴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共58颗患牙,采用微创超薄贴面)和对照组(36例,共62颗患牙,采用全瓷贴面).比较两组修复1年后的修复效果及两组修复前和修复1个月后的牙周指标[贴面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液炎症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修复1年后牙体美观度评分.结果:两组间牙面颜色、修复体完整性、牙面边缘自然和半透明度达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个月后,两组GI和PI均降低(P<0.05),两组MMP-2和IL-1β均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体美观度评分(质地、颜色、唇侧龈缘水平、软组织形态、牙槽外形、远及近中龈乳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均为修复前牙间隙的有效手段,但微创超薄贴面并发症少,且具有较高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3年第24卷作者索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B白 娟 牙齿动度对运动型食物嵌塞影响的研究进展(1):65白 阳 牙根发育完全牙的自体牙移植治疗预后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6):460白石柱 全锆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并发症分析(6):444卜磊青 树脂基陶瓷材料不同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5):372C曹庆堂 上前牙相邻种植体间黑三角出现情况的临床研究(3):167陈 娇"双一流"建设中口腔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3):206陈 亮 超薄瓷贴面引导定位粘接技术研究进展(4):301陈 林 纳米氧化锆对PMMA义齿基托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1):76陈 祺 数字化种植手术导板精确度的影响因素(2):144陈 欣 感觉输入干扰对咬肌运动皮质可塑性的影响(6):42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超薄瓷贴面引导定位粘接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3
超薄瓷贴面是一种微创的美学修复技术,与传统瓷贴面相比更加精细,由于牙体预备时边缘线不明显,因此超薄瓷贴面在粘接过程中的准确定位更具有挑战性.本文将回顾有关超薄瓷贴面粘接、定位相关文献和研究,从超薄瓷贴面的特点、粘接难点和辅助定位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超薄玻璃陶瓷贴面的光学性能及光照方案对树脂水门汀固化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研究超薄瓷贴面透明度、颜色和光照方案对树脂水门汀聚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厚度为 0.4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透明度(HT,LT),瓷块颜色(A2,BL2)分为 4 组(n=5).便携式辐射计测量光固化灯低光强模式和高光强模式下透过各组瓷试件的光照强度衰减率.光固化树脂水门汀被各组瓷试件遮盖后分别采用4 种不同的光照方案(高光强40 s,低光强 40 s,高光强 20 s,低光强 20 s)光照固化,制备树脂水门汀试件.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仪和显微硬度仪测量各组树脂水门汀试件的转化率和维氏显微硬度.结果:超薄瓷贴面的透明度(P<0.05)和光照方案(P<0.001)显著影响树脂水门汀的固化性能,其颜色则无显著影响(P>0.05).HT BL2 组瓷试件采用高光照40s光照方案时,树脂水门汀的转化率(53.04±2.13)% 和维氏显微硬度(311.18±29.29)MPa的数值最高.LT A2 组瓷试件采用低光照 20s 光照方案时,树脂水门汀的转化率(42.52±1.97)% 和维氏显微硬度(225.27±27.49)MPa的数值最低.结论:厚度为 0.4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透明度和光照方案均影响树脂水门汀的固化性能,增加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可以提高树脂水门汀的固化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超薄贴面修复前牙间隙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超薄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2014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2例前牙存在间隙、要求修复的患者共计145颗患牙,行超薄贴面修复,36个月内定期复诊检查,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个月后,超薄贴面的完整保存率达99.3%,边缘适合性达98.6%.修复后初期,少数牙有轻度牙本质敏感,12个月后症状消失.患者对贴面形态、色泽等均较满意.结论:超薄贴面是快速修复前牙间隙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颌前牙用超薄瓷贴面修复的美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超薄瓷贴面修复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12例患者上颌前牙超薄贴面修复治疗78颗,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于修复后12个月对修复体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瓷贴面修复前牙缺损12个月后达A级的颜色匹配为96.2%,完整度97.4%,边缘适合性100%,牙龈状况98.7%.与戴牙后的基准点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颜色对贴面最为敏感.结论:超薄瓷贴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前牙美容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薄烤瓷贴面修复中度氟斑牙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瓷贴面(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PLV)是指在不磨牙或少磨牙的基础上,应用瓷修复材料,通过粘接技术,对变色牙、畸形牙、缺损牙、牙间隙或牙列不齐等直接粘接覆盖,以恢复牙体形态、改善色泽的一种美学修复方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式,具有效果可靠、色泽稳定、维持时间长、不易磨耗等优点.现代瓷贴面技术是由Pincus[1]提出,20世纪80年代,随着酸蚀技术与粘接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瓷材料的推广,瓷贴面已发展快成为主流的美学修复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牙超薄瓷贴面美学修复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超薄瓷贴面用于前牙关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54例要求改善前牙美观患者的126颗前牙,采用IPS e.max Press热压铸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系统高半透性HT色系瓷块制作超薄瓷贴面,口内试戴满意后用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固.修复完成后第1、6个月及第1、2、3、4、5年复诊,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标准,从继发龋、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和破裂等方面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制作了126颗超薄瓷贴面进行前牙修复.修复完成后1个月复诊,2颗贴面(1.6%)颜色匹配为B级,其余指标均达A级修复完成后6个月、1年和2年复诊,所有修复体各项指标均达A级.修复完成后3年复诊,2颗贴面(1.6%)边缘可探及间隙,边缘适合性评为B级修复完成后4年复诊,2颗贴面(1.6%)切端折裂l mm,破裂指标为C级修复完成5年复诊,1颗贴面(0.8%)失访;1颗贴面(0.8%)远中切角部分折裂,破裂指标为C级;5颗贴面(4.0%)边缘有较明显的轻度着色,颜色匹配为B级.所有患牙修复后均无牙髓敏感症状、未见继发龋和牙龈炎.结论 超薄瓷贴面的透光性极佳,颜色自然协调,边缘适合性非常好,临床效果令医患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前牙美学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备与不预备前牙超薄瓷贴面断裂模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比前牙基牙预备与不预备后铸瓷贴面的断裂模式,分析其长期成功率.方法:30例上颌中切牙按照预备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为全牙面预备,B组为全牙面预备并且抛光车针抛光,C组为不预备,仅用抛光车针抛光.将全瓷贴面(IPS e.max)硅烷化处理后用全瓷粘结剂粘合在处理后的牙面上,分别对每组试件进行剪切力测试,断裂模式采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结果:C组的剪切力值最高,C组与B组的剪切力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无差异(P>0.05),A组与B组也无差异(P>0.05).粘接破坏多于内聚破坏.结论:根据本研究分析未预备前牙超薄瓷贴面的断裂模式结果得出:宋预备基牙瓷贴面修复适用于磨损、咬合创伤或磨耗,同时也适用于患者拒绝牙体预备等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