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一步做好全瓷修复粘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全瓷材料和微创修复理念的发展,全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粘接是影响全瓷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粘接不仅能为全瓷修复体提供固位和抗力,还能增强修复体边缘封闭、提高修复体美观效果。做好全瓷修复粘接需要3个重要环节:全瓷修复体组织面的粘接处理、预备体表面牙体硬组织的粘接处理以及根据修复体类型正确选择粘接用水门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类型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前牙缺失的长期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粘接固定义齿(RBFPD)修复前牙缺失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1或2颗前牙缺失患者[92例,男性43例,女性49例,年龄(46.1±12.8)岁]的RBFPD(93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树脂RBFPD(32件)、玻璃陶瓷RBFPD(39件)以及镍铬合金烤瓷RBFPD(22件)。统计修复后RBFPD的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缺牙数、修复位置(上颌或下颌)、单端或双端修复以及性别因素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93件RBFPD的总体生存时间为13.7年(95% CI:12.3~15.1年)。3种材料RBFPD的完全存活率及功能存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修复后5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90%,修复后10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80%。随访期间玻璃陶瓷RBFPD的完全存活率均高于其他两种RBFPD,修复后15年完全存活率为90%(35/39)。修复后1~8年镍铬合金烤瓷RBFPD功能存活率较高,但修复后9年镍铬合金烤瓷RBFPD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出现大幅度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镍铬合金烤瓷RBFPD的生存率显著大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RBFPD(χ2=7.33, P=0.007),修复1颗缺失牙的RBFPD生存率显著大于修复2颗缺失牙的RBFPD(χ2=3.23, P=0.072);而修复位置(上颌或下颌)、单端或双端修复以及性别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 P=0.133;χ2=0.68, P=0.411;χ2=1.07, P=0.300)。 结论:对于个别前牙缺失,镍铬合金烤瓷RBFPD和玻璃陶瓷RBFPD均可取得较长期的临床成功率,玻璃陶瓷RBFPD能保证长期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纤维根管桩临床粘接技术操作规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纤维根管桩被广泛应用于根管治疗后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但临床粘接操作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使纤维根管桩的长期使用寿命仍有待提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纤维根管桩临床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提高纤维根管桩的粘接修复成功率,促进纤维根管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仿多巴化合物在牙本质-树脂粘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巴是贻贝足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可通过形成双氢键、π-π/π-阳离子键以及螯合金属促进贻贝在固体物质表面产生较牢固的黏附。因此,将仿多巴化合物应用于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贻贝足丝蛋白的黏附机制以及仿多巴化合物在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牙本质-树脂粘接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正畸附件或托槽的去除对牙釉质裂纹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性矫治矩形附件磨除和固定矫治金属托槽脱粘对附件及托槽粘接区域牙釉质裂纹的影响。方法:收集80颗离体恒牙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牙冠中心为中心,选择5 mm×5 mm的正方形粘接区域,并按照该区域内或通过该区域是否有裂纹分为无裂纹组和有裂纹组。其中无裂纹组随机分为附件A组和托槽B组,有裂纹组随机分为附件C组和托槽D组,每组各20例。比较各组实验前后粘接区域牙釉质裂纹特征测量值(裂纹数量、裂纹总长度及最长裂纹的长度和宽度)的差异;有裂纹组内C、D组间牙釉质裂纹变化的差异。结果:附件A组树脂附件和托槽B组金属托槽及残余粘接剂去除并进行牙面抛光后,粘接区域牙釉质裂纹特征测量值实验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附件C组实验后牙釉质裂纹数量的 M( Q1, Q3)为1.00(0.25,1.00)( P=0.007),裂纹总长度的均值为(1548.69±1230.37) μm( P<0.001),最长裂纹的长度均值为(1471.56±1163.87) μm( P<0.001),宽度均值为(7.34±5.62) μm( P=0.034),较实验前略有减小;托槽D组实验后裂纹总长度 M( Q1, Q3)为2184.00(849.80,3097.36) μm( P=0.023)、最长裂纹的长度 M( Q1, Q3)为1676.98(638.59,2493.69) μm( P=0.006),宽度均值为(7.74±4.89) μm( P=0.037),较实验前也略有减小。 结论:矩形附件和金属托槽的去除过程并不会导致粘接区域新裂纹的出现;原本粘接区域有裂纹的牙齿,在矩形附件或金属托槽去除并进行牙面抛光后,粘接区域原有的牙釉质裂纹特征测量值可能会略微减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无损监测不同表面处理后树脂充填界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圈垂直开大曲治疗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带圈垂直开大曲矫正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021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单侧或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共30例,年龄6~8.5岁,通过在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粘接颊面管,应用带圈垂直开大曲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使其达到正常位置。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角度、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以及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状况。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矫正治疗,第一恒磨牙均调整至正常位置,治疗后的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为(91.3±5.1)°,与治疗前(78.1±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023, P=0.014);治疗后的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为(34.0±1.0)mm,与治疗前(31.61±1.1)mm相比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96, P=0.007)。治疗后,患侧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程度相比治疗前显著增加(χ 2=12.002, P<0.001);健侧第二乳磨牙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程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18)。 结论:使用带圈垂直开大曲矫正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能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但应密切关注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临床上应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完成后如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严重,需及时制作保持器维持牙弓长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羟基磷灰石脱敏剂对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含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脱敏剂对不同粘接模式下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为脱敏处理后粘接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阻生而拔除的第三磨牙60颗(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将4颗牙制备为1 mm厚牙本质片,1%柠檬酸处理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脱敏牙膏A和B组(分别用含HA的脱敏牙膏Biorepair和Dontodent Sensitive处理)、脱敏糊剂组(HA糊剂处理)(每组2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形貌。剩余牙暴露冠中部牙本质并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入上述4组进行相应处理。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使用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G-Premio Bond)分别在酸蚀-冲洗模式或自酸蚀模式下进行粘接,堆塑树脂,制备树脂-牙本质片状试件(每亚组4个)、微拉伸试件(每亚组20个)和片状试件(每亚组6个),分别进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和纳米渗漏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微拉伸强度(粘接强度)测试及断裂模式记录、粘接界面水渗透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脱敏牙膏和脱敏糊剂处理均可部分或完全封闭多数牙本质小管。对于酸蚀-冲洗模式,脱敏牙膏A、B组和脱敏糊剂组粘接强度[分别为(40.98±4.60)、(40.89±4.64)和(41.48±3.65)MP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38.58±4.28)MPa]( F=3.89, P<0.05);对于自酸蚀模式,4组粘接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48, P>0.05);各组自酸蚀粘接模式粘接强度均显著大于同组酸蚀-冲洗粘接模式( P<0.05)。4组总体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和界面破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酸蚀-冲洗模式下粘接界面银染颗粒沿混合层底部呈斑点状分布,自酸蚀模式几乎不存在银染颗粒沉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酸蚀-冲洗模式混合层内存在连续线状渗透,自酸蚀模式混合层内呈不连续线状渗透。 结论:含HA的脱敏剂处理对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的粘接性能无不利影响,搭配自酸蚀粘接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多辅助功能创缘和管口闭合扣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常需要经过拆线、清创、引流及杀菌抗炎等流程直到创面感染控制后再次创缘缝合,给患者身心造成了二次打击。为此,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主要研制者等专家们设计了一种多辅助功能创缘和管口闭合扣,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1803918.4)。该闭合扣由2块设置有粘接层的块体和拉紧机构3个部分构成,操作简单,在实现对创缘、管口良好对合的基础上,能有效起到镇痛、抗菌及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蛋白质基水凝胶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快速有效的止血和创面愈合对于挽救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材料效果有限,存在组织黏附效果不理想、免疫原性,二次损伤和感染风险等局限性,故亟待开发新型高效的材料。蛋白质基水凝胶因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注射、机械性能可调、可湿粘接,在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蛋白质基水凝胶的定义及各种蛋白质基水凝胶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面修复领域应用蛋白质基水凝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