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开发价值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内容效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为新药"孵化器"获得蓬勃发展,尚缺乏综合评价其开发价值的评估体系.该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建立条目池,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内容,利用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一套2级维度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开发价值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条目,36个二级条目,具有科学性.一级条目及权重分别为传承性10.61%、有效性23.22%、安全性22.71%、创新性13.21%、经济性10.00%、适宜性8.57%、可及性11.68%;二级条目权重排名最前的3个指标为开展不良反应监测6.73%、疗效证据5.71%、临床有效率4.75%,排名最后的3个指标为生产优势0.86%、药味剂量0.48%、药品气味(口感)0.18%.进行了内容效度评价,结果证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总体内容效度指数0.47,平均内容效度指数0.90.利用已形成的指标体系对四川省某地级市中医医院的6个院内制剂进行了探索性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开发者选择性开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时提供优选参考.实际应用以该指标体系及权重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的山西远志适生区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预测远志在山西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为远志现有资源的发掘利用及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102个远志样点(其中远志1 060个、卵叶远志42个)分布信息,结合55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分析影响远志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 影响远志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植被类型、降水量、温度等.远志在山西省潜在适生区分布主要集中于临汾、吕梁、太原、长治、晋中、运城东南部、忻州西北部、朔州西南部等地.结论 本研究预测的远志和卵叶远志生态适宜性区划可为山西远志种植地区的选择和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宁强天麻生产区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通过对汉中宁强县天麻生态适宜性、产量和品质区划的研究,为宁强县天麻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产地调研、文献信息收集及样品采集和含量测定,解析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的生态环境变量,构建天麻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进行天麻品质区划和生产区划研究,总结小尺度(县域)范围内天麻生产区划的研究方法.结果:对采集到的89个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3个生态因子做进一步分析,影响天麻的环境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地形(43.2%)>气候(27.9%)>土壤(22.3%)>植被(6.5%);宁强天麻生态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中东部、南部和县北部的部分地区;产量高适宜区主要在县东部;品质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高海拔区天麻浸出物含量相对较低,而地势平坦区巴利森苷E的含量相对较高,巴利森苷B、C和天麻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较一致.结论:在陕西宁强县地形、气候和土壤是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天麻品质区划与产量区划中适宜区的分布规律不相同,在进行天麻生产区划研究时应注重品质与产量区划研究相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鲜食杏气候适宜性区划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基于中国鲜食杏地理分布数据和1981-2020年全国230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GIS技术,在综合考虑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耐受极端天气/灾害程度、地形条件等自然要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中国鲜食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根据自然断点分级法将中国鲜食杏气候适宜性划分为高适宜区、较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厘定不同区划等级的主导环境因子闽值.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鲜食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年降水量、海拔、春霜冻概率和最冷月平均气温;鲜食杏种植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北、黄土高原、西北和西南地区,与我国鲜食杏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吻合较好,其中鲜食杏的高适宜区集中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环渤海湾地区.本研究可为合理规划我国鲜食杏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红芪品质现状及产地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红芪为甘肃的道地药材,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种植户对红芪产地适宜性缺乏全面了解而盲目引种,导致不同产地红芪质量存在差异,使得目前红芪产量及市场价格浮动较大,不仅造成了高品质红芪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而且严重影响农户经济收入、种植积极性及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对红芪资源栽培现状、质量评价及产地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综述,发现红芪生产过程中存在种质低、品质差异大、非药用部位浪费等问题.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严重影响红芪的质与量,因此分析环境因子和社会因素对红芪产地适宜性的影响,为红芪产地适宜区划、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合理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有助于解决红芪产区缩减、品质不一、产量下降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中国药材生产布局的数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中国药材合理区划与布局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三向地带性"理论为基础,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对中药资源开展基于生态特征的分布区划,并使用泰森多边形分析中药资源分布与市场及企业分布的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中国药材划分为四大区:北方药材区(Ⅰ)、南方药材区(Ⅱ)、青藏药材区(Ⅲ)和西北药材区(Ⅳ),面积大小排名为:Ⅲ>Ⅳ>Ⅱ>Ⅰ.但四大药材区资源分布、生产市场及药材流通呈现空间匹配度不均匀,亟待优化.厘定了四大药材区 19 个代表水热条件的生态因子值.该研究首次提出中国药材四大区划分的标准,并提出生产布局建议,旨在为优质中药材科学规范化生产和布局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专家共识》的血必净注射液遴选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对血必净注射液进行多维度评价,以期为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准确的建议.[方法]根据《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专家共识》对血必净注射液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结果]血必净注射液总分71.0分,其中安全性 19.0 分,有效性 17.5 分,经济性 7.0 分,创新性 8.0 分,适宜性 4.5 分,可及性 7.0 分,传承性 8.0 分.在有效性方面,血必净临床适应证具有不可替代性,既填补了脓毒症治疗空白,同时作为"三药三方"中唯一的注射剂,疗效确切;安全性方面,真实世界数据显示血必净安全性相对较高;在创新性方面,血必净药理作用明确,药代动力学清晰;在适宜性方面,血必净临床定位清晰、贮存方便,但顺应性一般;可及性方面,血必净保证供应、患者可负担性强、生产企业实力强;传承性方面,血必净源自经典名方,中医药特色突出;经济性方面,虽然日均费用相对较高,但通过降低患者病死率带来药物经济学优势.[结论]血必净临床价值较好,医疗机构遴选推荐强度为"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景观基质对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冬季觅食地选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生态系统中生境斑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于周边景观基质中.生境内种群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不仅取决于生境本身,更与景观基质组成与结构紧密关联.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高寒湿地是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觅食生境.厘清该区域黑颈鹤觅食生境选择如何受景观基质组成结构的影响,对于青藏高原旗舰物种保护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遥感影像和实地黑颈鹤种群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基质多尺度缓冲区构建、相关分析以及Maxen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喀则片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觅食地生境特征及其与黑颈鹤种群的关系,探究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并利用关键生境因子模拟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分布.通过分析发现:(1)时间尺度上,雅江中游河谷耕地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滩地持续减少;空间尺度上,觅食黑颈鹤种群呈东多西少的集群分布特征,其分布范围与河谷内耕地分布基本吻合;(2)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影响显著.景观结构上,黑颈鹤偏好连通性好、优势度高的景观基质;景观组成上,偏好基质中耕地和水域类型,这与黑颈鹤的觅食习性及对环境安全的生态位需求有关;(3)景观基质结构组成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景观基质结构影响最显著的空间尺度为1500-2000m.但基质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等景观组成要素对黑颈鹤的影响具有不同空间尺度效应,分别为1500m、3000m和4000m;(4)通过模型模拟,揭示出黑颈鹤适宜生境面积先增后减,但总体较2000年呈上升趋势,且基质中觅食地与耕地的距离、水域斑块密度和偏好景观组成的优势度始终是生境适宜性解释率最高的景观因子.本研究揭示出,该区域乡村规划应该统筹优化黑颈鹤栖息生境及其景观基质中的作物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形成以黑颈鹤旗舰物种保护为核心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从而增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物种生境选择机制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香菊胶囊治疗鼻-鼻窦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30
通过系统检索和收集香菊胶囊的文献信息,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中医药特色("6+1"维度)梳理临床证据,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模型及中成药临床证据和价值评估(CSC v2.0)软件,对香菊胶囊治疗鼻-鼻窦炎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临床精准定位.各维度评价结果分为A、B、C、D 4个等级.多源安全性证据显示,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瘙痒,头晕、头痛,基于现有研究,风险可控,安全性评为A级.Meta分析证据表明,香菊胶囊+常规西药可改善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CT)疗效评分,缓解头痛、鼻塞、嗅觉障碍及面部胀痛症状,有效性评为B级.香菊胶囊+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与单用常规西药相比,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63.71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82%,敏感性分析支持结果稳健性,香菊胶囊+常规西药更具有经济性.该药属于国家医保甲类,日均费用3.06元,经济性评为B级.香菊胶囊由经典方和特色验方化裁组成,能提升免疫力,兼顾疾病不同时期的病证特点,用于急、慢性鼻-鼻窦炎,异病同治,预防反复发作.适用性较广泛,特别对伴有头面部压痛者疗效显著,临床创新性鲜明;保障供应、产能及可扩展性、覆盖基层销售渠道等体现了服务创新性;通过药材资源管理、制药工业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科技研发提升产业创新性,创新性评为B级.全国20个省份的188名医护人员和196例患者问卷调查显示,该药便于配制及给药、个体化用药、技术和管理,方便患者用药及储运,不良反应易于救治,适宜性评为B级.香菊胶囊治疗急、慢性鼻-鼻窦炎疗程费用分别为45.9、275.4元,可负担性良好.全国各省份的35000家医疗机构均有销售.剂型适合运输、贮藏及基层应用.药材资源丰富、可持续,可获得性良好,可及性评为A级.香菊胶囊兼顾急、慢性鼻-鼻窦炎,清热排脓与固表防复并用,上市后研究病例数超过4000例,积累了丰富的人用经验,中医药特色较突出,评为B级.综合评价后,香菊胶囊的临床价值评为B类,建议按照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继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浙贝母品质现状及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医中药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由于中药材生产种植缺乏对科学的理论指导、药材产地的区划研究不够全面等原因,导致中药材无论是品质、产量还是价格都一路走低.而这样的情况不但导致了高品质药材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也给以药材种植为经济支持的地区和人民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对浙贝母药材的品质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浙贝母存在良莠不齐、品种老化、质量差距大等问题,而生态环境对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有着重大影响,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材的质与量.为解决高品质药材生产问题,查阅多方文献发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是找出中药材品质与环境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方法之一,在浙贝母药材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域划分、道地产区的确立和药材种植适宜新产区的发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浙贝母药材的资源现状、质量评价和其生态适应性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浙贝母药材药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生产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以浙贝母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产区退化、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