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探讨黄芪四妙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探析黄芪四妙汤(Huangqi Simiao Decoction,HSD)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HSD的成分靶点及T2DM相关疾病靶点,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血清,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结合MetaboAnalyst数据库寻找各组差异代谢物与相关代谢通路,并将筛选的差异代谢物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的交集靶点联合分析相同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显示,HSD治疗T2DM的9个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汉黄芩素、β-谷甾醇、黄藤素、黄连素、黄连碱、小檗红碱;5个核心靶点为AKT1、TP53、TNF、IL6、VEGFA.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和靶点基因结合较好.代谢组学显示,共鉴定出112个共同差异代谢物,经HSD治疗后,其中88个代谢物浓度上升,24个代谢物下降.富集分析表明,HSD调节T2DM患者机体代谢主要与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7条代谢通路有关.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显示,二者均涉及组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结果表明,HSD对T2D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是HSD中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药效基础通过调控多种代谢物,加强对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防治T2DM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参芪地黄汤结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44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加用参芪地黄汤(组成:生黄芪、桑寄生、旱莲草、猪苓、茯苓皮、生薏苡仁、丹参、石韦各 30 g,党参、山茱萸、泽兰、淮山药各 15 g,生地黄、荔枝核、蚕砂、莪术各 10 g,决明子 6g),每日 1 次,共治疗 3 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0.28%(64/72)比 77.78%(55/72),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RRF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mL/min:4.82±1.18比 3.96±1.05),而 24h尿蛋白(mg:62.26±12.16 比 97.71±16.28)、BUN(mmol/L:16.25±3.64 比 20.65±4.13)、SCr(μmol/L:242.25±25.62 比 280.62±26.63)、hs-CRP(mg/L:5.86±1.15 比 7.78±1.32)、IL-6(ng/L:3.26±0.64比 4.62±1.13)、TNF-α(μg/L:29.23±5.64 比 32.66±6.13)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JAK、STAT均较治疗前呈增加趋势,而磷酸化JAK(p-JAK)、磷酸化STAT(p-STAT)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均P>0.05),故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JAK、STA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JAK(μg/L):1.46±0.28 比 1.26±0.26,STAT(μg/L):1.37±0.25 比 0.99±0.24,均P<0.05],p-JAK、p-STAT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JAK(μg/L):0.45±0.08 比0.65±0.13,p-STAT(μg/L):0.66±0.13 比 0.82±0.2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8%(10/72)比 9.72%(7/72),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以及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金芪降糖片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金芪降糖片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48/50)比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血管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结论 金芪降糖片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糖代谢以及血管内皮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参芪固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参芪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月-2021年1月本院82例C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参芪固肾汤。2组均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33/41)、对照组为46.3%(1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61, P=0.01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t=23.468, P<0.01);血清SCr[(421.19±43.82)μmol/L比(488.71±48.39)μmol/L, t=6.623]、BUN[(19.54±1.26)mmol/L比(24.12±2.42)mmol/L, t=10.74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eGFR[(47.71±4.68)ml/min比(42.51±4.55)ml/min, t=5.101]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412、3.714、2.466, P<0.01或 P<0.05);Hb、Alb、PA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462、5.807、2.256, P<0.01或 P<0.05)。 结论:参芪固肾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RF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微炎症反应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复杂网络相似性分析血瘀证异病同治“病-证-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揭示较常出现血瘀证的疾病异病同治的规律特征,为血瘀证临床治疗与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血瘀证临床研究RCT文献,提取疾病、兼证、处方及药物,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3个患病系统中频次最高的疾病,结合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其用药特点及处方规律,挖掘3类疾病血瘀证核心处方,并进行网络相似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 052篇,稳定性冠心病、缺血性卒中、DN为较常出现血瘀证的疾病。3种疾病共同用药为川芎、红花、桃仁、当归。稳定性冠心病核心处方为桃红-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缺血性卒中核心处方为补阳还五汤;DN核心处方为桃红-红花-川芎-当归-山萸肉-山药-黄芪。稳定性冠心病与缺血性卒中核心处方网络相似度为0.35,缺血性卒中与DN核心处方网络相似度为0.29,稳定性冠心病与DN核心处方网络相似度为0.26。结论:“异病同治”理论深刻指导临床实践。血瘀证核心药物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疾病与兼证加减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PLC-DAD-ELSD法测定补阳还五汤中8个活性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补阳还五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和黄芪甲苷8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254 nm(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322 nm(阿魏酸)和403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载气流速1.6 L/min。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和黄芪甲苷分离度良好,线性关系符合要求( r=0.994 0~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8%~101.4%, RSD为1.28%~3.70%。 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补阳还五汤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黄芪甲苷通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心力衰竭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力衰竭,改善大鼠心功能。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选取SD雄性大鼠4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AAC)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为三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黄芪甲苷组,另外建立假手术组。贝那普利组和黄芪甲苷组分别给与10 mg·kg -1·d -1的贝那普利和50 mg·kg -1·d -1的黄芪甲苷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通过心脏彩超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BNP水平变化,RT-q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HO-1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股骨颈比(495.47±12.38)、心脏体重比(6.44±0.1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2±0.04)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1.87±0.03)mm、B型钠尿肽(BNP)含量(151.61±5.67)mmol/L均增高,Nrf2(0.36±0.02)及HO-1 mRNA(0.27±0.02)较假手术组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心脏股骨颈比(261.88±12.97)、心脏体重比(3.38±0.1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84±0.05)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1.57±0.03)mm、BNP(99.40±4.97)mmol/L降低,黄芪甲苷组心脏股骨颈比(286.40±12.56)、心脏体重比(3.71±0.1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1±0.10)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1.64±0.03)mm、BNP含量(120.66±5.80)mmol/L,较模型组均降低,贝那普利组Nrf2 mRNA水平(1.06±0.01)、HO-1 mRNA(1.08±0.06)与黄芪甲苷组Nrf2mRNA(1.04±0.01)、HO-1 mRNA(0.95±0.02)表达均增高( P<0.01)。 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抑制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红芪多糖1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1(HPS1)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PS1、吉非替尼及二者联用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组(50、100、200、400 mg/L)HPS1对A549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HPS1、吉非替尼均可致A549细胞凋亡率增高,且两药联用组较单用吉非替尼组凋亡率明显增加( t=2.412, P<0.05)。各浓度组HPS1均可降低Bcl-2蛋白表达( P值均<0.05),增加Bax蛋白表达( P值均<0.05),具有浓度依赖性;且两药联合处理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均较单用吉非替尼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HPS1联合吉非替尼在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使其凋亡方面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Bax mRNA比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芪灯明目胶囊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6只出生后第7天的(P7)SPF级C57BL/6J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OIR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每组9只。正常组小鼠于正常环境下饲养,其余小鼠均在高氧环境中[氧浓度为(75±2)%]饲养5 d(P7~P12)后再在正常环境中饲养5 d(P12~P17)建立OIR模型。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从P12开始分别给予芪灯明目胶囊(900 mg/kg)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阿帕替尼(70 mg/kg)灌胃,1次/d,连续5 d。P17时,摘取小鼠眼球,制作眼球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各组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制作视网膜铺片并行FITC-dextran荧光染色,计算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新生血管密度与总血管密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与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和荧光强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分布。结果:正常组、OIR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分别为(2.83±4.40)、(37.33±5.43)、(23.83±6.79)和(14.00±9.34)个,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313, P<0.001),其中OIR组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OIR组视网膜存在大片无灌注区域与新生血管芽,血管迂曲,分布紊乱,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血管分布较OIR组更均匀,无灌注区面积和新生血管较OIR组减少。正常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和新生血管密度均较OIR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CD31免疫荧光强度和HIF-1α吸光度值明显低于OIR组,α-SMA免疫荧光强度和VE-cadherin吸光度值明显高于O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芪灯明目胶囊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周细胞覆盖,缓解视网膜缺氧以及增加血管完整性,对OIR小鼠视网膜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200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9、SPSS 25、SPSS Modeler 18对药物进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75篇,包括201个处方、186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川芎、牛膝、红花;性味归经以性温为主,味甘为首,肝、心经为多;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补气药、补血药次之;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黄芪、当归、川芎为最常见的药物组合。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辨证兼施祛风散寒、温阳通络、化痰除湿、养阴清热之法。黄芪、当归、川芎为核心用药,可联用牛膝、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提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