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化学计量失衡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联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长期放牧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资源可利用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研究放牧荒漠草原土壤化学计量不平衡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的关系,有助于从微生物视角理解土壤碳动态.本研究依托2004年建立的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实验平台,以围封禁牧为对照,设置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处理,测定了 土壤有效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其获取的相关酶活性,并利用生态化学计量法对土壤微生物CUE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放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CUE,降幅为1.0%~10.3%;土壤C∶N不平衡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显著增加20.6%,C∶P不平衡和N∶P不平衡在重度放牧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0.7%和25.2%,这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更容易受N、P限制.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调节元素阈值计量比和胞外酶的产生来维持自身化学计量平衡.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化学计量不平衡通过改变元素阈值计量比、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和酶化学计量间接影响微生物CU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微生态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免疫失调在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态中高度多样性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影响血液系统肿瘤的进展及患者预后。笔者拟从肠道微生态的组成,肠道微生态与宿主抗肿瘤免疫、血液系统肿瘤发病及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化疗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等方面,对肠道微生态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关系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以贯穿人的一生,有遗传易感性。由于我国大多数医院没有独立的过敏反应科,因此,由多学科专家制定的本共识将为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提供指导。本文为共识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名词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伴随疾病。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呈快速暴增趋势,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带来严重危害。先天免疫、卫生假说、微生态失衡、菌群失调、空气污染等参与发病。根据典型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过敏原检测、辅助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必须检测过敏原。过敏性疾病经常伴随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鼾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炎症性肠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炎症性肠病(IBD)是由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群平均寿命增加,IBD患者不断增加。而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研究显示IBD与AD存在一定关联,二者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似,均涉及免疫失衡、慢性炎症和肠道菌群紊乱等。该文就IBD与AD的共病现象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为早期识别和更好地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静电纺丝材料在功能性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周炎情况下局部组织微生态失衡可造成大量菌斑生物膜堆积,从而导致牙周组织破坏与附着丧失,并使牙周再生性愈合尤为困难。为突破牙周炎的临床治疗困境,近年来新型生物材料辅助的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是研究的热点内容,其中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静电纺丝材料备受关注。本文从牙周临床问题出发,提出并明确功能性牙周组织再生的重要性;并基于既往研究中静电纺丝材料在牙周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促进功能性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同时探讨了静电纺丝材料实现牙周组织修复的内在机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呼吸与危重症年度进展202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回顾国内外呼吸危重症领域在2023 年度(2022 年 10 月 1 日到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临床研究进展。2023年发布的ARDS新全球定义做了较大修改:纳入SpO 2/FiO 2作为ARDS诊断标准,新增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参数作为不插管患者ARDS诊断依据,明确无创正压通气下PEEP≥5 cmH 2O诊断不插管患者ARDS的必要性,并增加超声诊断价值等;床旁电阻抗、跨肺压和重症超声为危重患者个体化评估提供有效手段;终末肺泡死腔分数、肠道微生态失衡、ICU获得性虚弱等是危重症预后重要预警指标;基于大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危重症预后;ECMO联合俯卧位可改善患者预后;认知障碍、疲劳等是危重症患者出院后最常见的持续症状;对肺损伤特定细胞亚型受体进行干预可能是未来肺损伤组织修复个体化治疗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妊娠期牙周病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牙周致病菌增多和共生菌减少导致的口腔微生态失衡是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病的病因,也是众多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学研究发现,妊娠期的牙周炎是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死产、早产、低体重儿等的危险因素。虽然口腔微生态失衡和牙周病原菌被认为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其中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如何通过改善妊娠期口腔微生态环境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一直是牙周医学的研究目标。为制订干预措施,了解孕期口腔微生物组的变化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从妊娠期口腔微生态变化,妊娠期牙周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机制,胎盘微生态与阴道及口腔微生态的关联证据,妊娠期开展口腔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归纳新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有效防治妊娠期牙周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列皮肤科非致死性疾病的第一位。本病发病涉及遗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微生态失衡及免疫调节异常等多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其免疫表型以辅助型T细胞2(Th2型)反应为主导,但具有高度的异质性。AD的临床表型呈多样化,给临床诊断标准的制定和个性化管理带来挑战。靶向Th2型炎症反应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与阻断炎症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显著提高了中重度AD患者的治疗水平,但效益与安全性平衡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评价。尽管近年来A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介入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微生态分布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微生态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5例,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术后护理。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4人作为健康组。收集3组对象一般资料,测定血清内毒素(ET)、ALT和AST水平。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测序法分析粪便菌群结构和组间物种相对丰度,并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门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介入手术后对照组ET、ALT和AST水平为(9.67±2.12) ng/L、(53.24±8.47) U/L、(55.48±8.15) U/L,观察组为(4.36±2.15) ng/L、(45.31±8.36) U/L、(47.25±8.21) U/L,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为13.328、5.052、5.392, P<0.05);介入手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百分比增加( t值为16.426, P<0.01),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百分比降低( t值为8.462, P<0.001),毛螺菌科相对丰度百分比增加( t值为4.527, P<0.01)。 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细菌构成,导致变形菌门、毛螺菌科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M3S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可降低体内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还可减轻因介入手术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