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妊娠期牙周病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由牙周致病菌增多和共生菌减少导致的口腔微生态失衡是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病的病因,也是众多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学研究发现,妊娠期的牙周炎是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死产、早产、低体重儿等的危险因素。虽然口腔微生态失衡和牙周病原菌被认为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其中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如何通过改善妊娠期口腔微生态环境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一直是牙周医学的研究目标。为制订干预措施,了解孕期口腔微生物组的变化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从妊娠期口腔微生态变化,妊娠期牙周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机制,胎盘微生态与阴道及口腔微生态的关联证据,妊娠期开展口腔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归纳新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有效防治妊娠期牙周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口腔微生物稳态调控与口腔疾病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口腔微生物群落由多样化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群体构成,其稳定性、功能和组装过程受到宿主与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调控。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深入研究和认识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分类结构、基因组成、功能和动态变化途径提供了重要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建立、稳态调控、常见口腔疾病相关的菌群失衡、影响因素。结合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多组学的视角,可以深入探讨人体与微生物间的复杂分子对话。开展口腔微生态组装原理、细胞间信号、压力适应性以及引发菌群失衡触发因素的深入研究,对于开发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案和定制益生菌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益生元、益生菌、噬菌体等方法调节口腔微生态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促进口腔和全身健康提供新的机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噬菌体与牙周病原菌相互作用对牙周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噬菌体作为感染细菌的病毒,是口腔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的发展,噬菌体、口腔微生态、牙周病三者间的具体关系正在被逐渐揭示。噬菌体疗法也因此成为对抗超级细菌的新方法,近年来蓬勃发展。本文综述了口腔噬菌体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噬菌体在维持牙周正常环境中的作用、噬菌体失衡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噬菌体在牙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为噬菌体对牙周病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噬菌体疗法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口腔疾病与抑郁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6
口腔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是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具有表达紧张、悲观等情绪的功能.口腔疾病可引发抑郁情绪,抑郁症也可导致口腔疾病的恶化.作为人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微生态失衡可释放口腔病原微生物,通过循环、神经、免疫系统等途径,传递到大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失调,加重抑郁发展.同样,抑郁症患者口腔微生态的失衡,会加剧口腔疾病的发生.抑郁症与口腔疾病之间的关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复杂过程.为揭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制定预防、治疗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策略,本文从口腔微生物角度探讨口腔疾病与抑郁症之间的互作机制:龋病、牙髓根尖周病和牙周病的发生与口腔内特定细菌的过度增殖密切相关,如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罗氏菌等,可通过不完整或受损的血脑屏障直接侵入大脑,激活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神经炎症,从而加重抑郁症状;口腔黏膜的炎症和溃疡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免疫异常等;由于抑郁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这些炎症反应往往更为剧烈且难以控制;错 畸形、三叉神经痛和颞下颌关节病等患者心理压力和免疫系统的变化,也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生风险.未来需要探索抑郁症患者口腔微生态的治疗潜力,通过调整口腔微生态来改善抑郁症的症状和治疗效果,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唾液标志物预测低龄儿童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低龄儿童龋是儿童口腔慢性微生态失衡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低龄儿童龋进展可以导致牙髓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因此,低龄儿童龋的风险评估乃至于预测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减轻患儿家庭负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唾液微生物、唾液蛋白、唾液电解质、唾液代谢组等生物标志物用于低龄儿童龋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龋病微生物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龋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变异链球菌为代表的一系列细菌曾被认为是龋病的单一致病菌.然而,近几十年来,基于传统致病菌的防治手段未能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病率,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致病菌理论并不能全面反映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龋病病因学的微生物研究逐步从传统致病菌理论过渡至微生态失衡理论.目前,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大量龋病微生物群落研究陆续开展,龋病“核心微生物组”的概念得以提出,即在龋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组微生物,这将是未来龋病微生物因素研究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腔微生物组与全身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口腔微生物是改变口腔乃至全身健康与疾病之间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现代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牙齿、龈沟、颊舌部、软硬腭等软硬组织表面,目前已发现多达 600 余种不同的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微生物物种,这些微生物统称为口腔微生物组 [1, 2].口腔微生物组生态失衡不仅可诱发多种口腔疾病,如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还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早产、神经系统疾病等全身疾病紧密相关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口腔微生态系统,由其固有的解剖结构、构成液态环境的唾液以及存活于其中的口腔微生物组成.在个体成熟后,口腔微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口腔及全身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口腔微生态的关注.本文从口腔微生态的构成、口腔微生态失衡对口腔及全身健康的影响以及目前调整口腔微生态的措施等方面,对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进行系统性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种植术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种植体周围微生态失衡易造成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进而导致种植失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研究就成为了口腔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种植体周围微生物和种植体周围炎症相关微生物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增加了种植体周围疾病的风险,因此寻找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核心微生物组"是目前研究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健康人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存在微生态系统.其中肠道微生态系统最重要且复杂,占人体总细菌量的80%左右.当人体受年龄、环境、饮食、用药、疾病等因素影响时,肠道微生态失衡,又称为肠道菌群失衡,主要指由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细菌代谢活性变化或菌群在局部分布变化而引起的失衡状态,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转移(移位)和生物学特征上的变化.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导致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内源性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微生态制剂是微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它应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有益菌生长的制品,以调节人体与肠道微生态间的平衡.与成人比较,老年人群肠道微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下降[1].为此,我们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群中的正确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